古代农家日常 - 分卷阅读75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这天时不等人……”宋庄犹豫

    双季稻,就是抢天时。耽搁了农时,势力会影响晚稻的产量。

    杜锦宁摇摇:“明日皇上可能还会派官员来,他们只会相信自己睛所看到的。如果影响了晚稻植,你们的一切损失,我都会行补偿。”

    宋庄摆手:“东家千万别这么说,刚才是我不对。其实就算只有这一季的收成,都抵我们以前好几季,晚稻不了也没关系。您千万别说什么补偿的话。”

    他刚才说那话,不过是意识的反应。毕竟对于一个老农来说,耽误什么都不能耽误农时。他本没往想。

    ……

    吴云是驿站驿,平时就接待一上任或回乡探亲的官员及家眷,为武官,日过得很清闲。

    这日,他正坐在屋里喝茶,就听一声大喊:“捷报,州粮亩产七石。”

    “捷报?”

    一听这两个字,吴云就不敢怠慢,扔茶盏就跑了去,就看到一个壮汉骑着跑了来,看门的差役乍着两只手,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吴云跑到壮汉面前,正要说话,就见对方递了一个公验过来。他打开一看,上面盖着州州衙的大印,确认无误,他立刻吩咐差役:“去把那匹黑牵过来。”

    等黑牵来,壮汉二话不说,直接翻,朝外面奔去。

    差役张大了嘴,望着壮汉的背影,问吴云:“这、这……”那人骑走的,可是驿站最健壮的匹。

    “这是捷报!”吴云

    近些年边关很少有战事,就算有战事,递送军也不一定从这里经过,他们驿站已很多年没有报捷报的人经过了。不过作为驿站官,吴云还是知有捷报经过时是如何理的。

    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问:“刚才他喊的是什么?州粮亩产七石?”

    差役

    “不是有战事?”吴云挠了挠,一面往屋里走,一面,“假的吧?怎么可能亩产七石?”

    要说三石、四石还有可能,七石……他摇了摇

    不过想想州知州又不是脑袋,不可能谎报这事,他又将信将疑起来。

    古代不便,一个是受路况影响,一个就是受限于骑乘工

    匹不是现代的汽车,只要有油,就能一直一直跑。匹跟人一样是会累的,跑一段就得歇一歇。驿站的换服务为报信充分节省了时间,只要骑的人能经受得住,就能一路跑到目的地。

    壮汉到京城时,京城的城门才关上不久。

    “捷报。”他大叫一声,拍响了城门。

    守城的官兵可不像吴云他们那般没经验,一听这声叫喊,连忙将城门开了一条,接过公验辩认后,打开城门让壮汉去。

    壮汉了城,直奔皇而去。

    ☆、第七百七十八章 心澎湃

    “哐当”一声,一个价值不菲的汝窑天青釉碗落地,摔得粉碎。站在旁边伺候的女太监连忙上前,跪到地上将碎片捡起,再用抹布将地上的残末净。

    赵晤却顾不得这边,望着来报信的太监,问“真是七石,你没听错”

    郑太后和赵明月也放了碗箸,望着太监,等着他的回话。

    “回皇上,真、真的,婢听得真真的,就是七石。”太监张地咽了咽唾沫。

    “报信的在哪儿宣他觐见。”赵晤顾不得只吃了两饭,站了起来,神十分激动。

    “皇上,就叫他到这儿来说吧。哀家也听听。”郑太后

    “对,对。”赵明月也激动地连连

    这样的大事,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她们能成为见证者,也是荣幸。

    “好,宣他到这儿来。”赵晤却没法再落座,在屋里来回走动着,睛直望着门

    好在的御卫听到捷报,还是粮产量达到七石,知皇上一定会亲自召见壮汉,虽知此人是同属于御卫,仍仔细搜过了他的,又确认过份,只等着里面召见。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的功夫里面就传来消息,御卫连忙把他带里,守卫的御卫。又一次搜查之后,壮汉被带到了赵晤面前。

    壮汉是金公公和吴尚书带去的御卫,见到赵晤等人倒也不怵,门行了一礼,朗声“御卫陈允,见过皇上、太后娘娘、公主殿。”

    “你把州之事讲来。”赵晤

    陈允能被吴尚书选回京报捷,除了手不错,也是个齿伶俐之人。

    “是。小人跟吴尚书、金公公到了杜大人的庄上,便见一望无际全是金灿灿的稻谷。金公公最先先的是由旱地改良而成的等田,收割后称重六百三十九斤,因是稻谷,晒后会失去半成分的重量,亩产达到五石有余”

    陈允有条不紊地把、上等田的产量都说了一遍,又说了金公公和吴尚书担心有误,再一次指了几块、上等田让人收割,得到的稻谷产量相差无几。

    赵晤听到上田真有稻谷八石六十五斤,达七石的亩产时,悬着的心终于放松来,取而代之的浑血沸腾,心澎湃。

    亩产七石啊,双季稻一年来亩产就达到了十四石,对比起往年一亩田只能产两石的产量,增加得实在太多太多了。

    江以南这么多的耕地,都能双季稻,如果全面铺开,都上新稻,那么一年的稻产量想一想这是个恐怖的数字,赵晤忽然有一对着天空大喊一声的冲动。

    太了,太

    天无饥,这个千百年来帝王们所追求的理想,竟然在他赵晤上实现了。

    大宋,将现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最鼎盛的景象。

    这些日以来被世家得十分压抑的心消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舒畅与豪万丈。

    世家又如何上天既给他赵晤送来了杜锦宁这样一个妖孽,连堪称神产稻都研究来了,又提了开放路引,繁荣商业的主意,再加上大宋银庄的建立、即将驶向远方的航船,这一桩桩一件件,犹如在他面前徐徐打开的画卷,给他勾勒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他赵晤前的步伐,他要将大宋打造成一个比任何一个朝代的繁华富的帝国

    透过皇的檐脊兽,望着浩渺的天气,赵晤朗声“让礼准备,明日朕要去皇庙,祭告列祖列宗。”

    他要让一直以来不肯立他为太的父皇知,他赵晤登位才几年,就到了他一辈不到的事,登上了他一辈也登不上的峰。他,才是最适合皇帝的那一个,而不是他的二皇

    “传旨尚书,明日带相关官员去州;传旨兵尚书,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