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相 - 分卷阅读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人想是开朗之人,接过耳杯,笑着了一句:“陛用了药,便能将调养好了。”

    刘藻听到将调养好,方才生的烦躁竟奇异地散去,谢相也对她说过同样的话,她那时语气关切,使她心生意。

    脑海忽然一亮,刘藻顿时明白,太后为何而来。

    她特意指谢相直承明殿不妥,并非为谢相解释,而是来提醒她,谢相目无君上,竟敢擅闯帝王寝殿。

    谢相原是太后阵营,一同扶立她称帝,而竟使太后亲来离间,可见谢相一派,必是得势不少,使得太后忌惮。

    刘藻想得有些多,脑海却是糟糟的,捋不条理。腹又闷疼起来。她只得收一收心神,离开宣室,回承明去。

    她原不愿让人知晓,方只召了谢相来,直至腹痛剧烈,不得不召了医官,方知此事是瞒不了人的。

    幸而人们俱无异,皆当不知。

    刘藻用过哺,早早歇

    隔日无朝会,亦无大臣觐见,闲得很。刘藻照旧去往宣室殿。这回,她未遣宦去讨要文牍了,只是自己寻些竹简来看。

    这一看,她才惊觉,古籍多是小篆写就,甚至不少还是许多见所未见的文字。

    大周国祚八百年,其秋战国足有五百多年。原大大小小的国家竟有百余。战火迷,不断征战,不断吞并,小国覆灭,大国崛起,至战国,燕赵韩魏齐楚秦七雄鼎立,七国间各自为政,自然有了各自的文字。

    东周百家争鸣,孔是鲁人,庄是宋人,老生于陈国,韩非生于韩国,孙是齐人,墨生于何地,更是说法不一。

    诸所撰经典,起初也是不同文字,经弟传扬,为世人所知,经典留存至今,许多已是孤本。许多文字,刘藻自然识不得。

    她暗,御史大夫虽为难她,却也使她看到自不足。为天,岂能不识字?刘藻脆自学起小篆来,她对着竹简,半蒙半猜,也会请教和,和颇有才华,虽是战战兢兢,但也是知无不言。

    如此学了三日,她将小篆认得七七八八,能读顺文简了,又想起太后所言,大臣们已在商议,为她择一良师。

    只是过了三日,竟无半风声,大臣们也无一人来见。刘藻想起昌邑王曾说她要傀儡,看来当真像是傀儡。

    刘藻意识到此事,不由悚然一惊。她居禁,无大臣来见,无奏本要批,无政令颁布,朝也无象,天事井然有序,可见有她无她,并无差别。她竟在无声无息间,当真成了一名被架空的傀儡。

    “昭帝可闻政务?”刘藻只见得到人,脆问了和。

    她较之登基前好的境况,便是未央是她能主的,至少明面上看,人们对她有问必答,恭敬顺从。

    和一张老脸笑了笑,却满是警觉:“昭帝冲龄践祚,起初也不闻政务。”

    “起初?”

    “后来昭帝大,自然便可颁布政令,收回大权。”

    刘藻一算,昭帝十八驾崩,她已十四岁了。昭帝十四岁时,应当已开始将朝大权收到自己手

    而她呢?就此去,恐怕十八岁时,她仍如今日,不闻政务,不见大臣,连片竹简都看不到。

    第18章 帝师

    刘藻派遣一人,去大臣们询问“听闻诸卿正为天择师,可已定何人能为吾师”。

    这回去人回来颇快,喜气洋洋:“帝师已有人选,乃是雒桓匡。”

    “雒桓匡?”刘藻从未听闻此人之名,但她自以见识浅薄,并不因未闻其名,便小看此人,而是笑问:“此人有何贤名?”

    去人睛一亮,回:“此人乃是昭帝之师,昭帝八岁即位,便师从桓师,至十四岁亲政,方以重礼送桓师还乡。桓师之贤,世人共知,足堪为帝师。”

    刘藻也显少许笑容,既然当过昭帝的先生,且一当六年,而未黜退,可见其贤。但她并未立即称善,而是又问:“何人提,用桓师?”

    去人答:“乃是谢相定。”

    刘藻这才颔首:“甚佳。”

    定帝师,刘藻又觉有了盼。她虽急于接政务,但并不以为以自己的见识,能够发号施令。她的确需一良师教导。

    只是雒来京,还需些时日。刘藻仍要再等待。但此时再等,就与前两日不同了,刘藻信心满满。

    她站起来,往殿外走去。和知她心正好,也笑随其后。

    到殿门前,正见公孙绰捧了瓜果过来,见她门,忙退至旁行礼。

    那日太后来过,当夜就将胡敖与公孙绰二人送到未央来,赠与皇帝使唤。刘藻却不敢信任他们,不止他二人,未央任一人,她都不敢太过信任。

    她晌午在未央发生的事,太后午便知,可见必有人通风报信,只是不知那人是谁,是一人还是二人,还是她众多人,皆从太后之令。

    刘藻快步走宣室殿,沿着,往苑去。

    未央极大,占了约莫半个安城。刘藻还未看过景致,迎面而来一座座恢弘殿宇,一典雅台阁,不免看得

    和只以为陛舒畅,故而有雅致观赏秋景,便在旁尽心解说。殿楼台,皆有名目,大半是祖皇帝定鼎天时建的,也有一些乃是武帝昭帝时扩建。

    “陛暂居承明,待天凉一些,便可搬去温室殿居住,温室殿挨着宣室,便利许多。那是钩弋殿,曾是钩弋夫人居住之,夫人有倾国倾城之姿,殿无限,只是自夫人便再无人居住,里至今还挂了夫人的画像。陛可要一观?”

    钩弋夫人是昌邑王的祖母。刘藻记得,她略略止步,远远望上两。殿外草木枯黄,落叶遍地飘零,殿上砖瓦亦有霜,显岁月摧残。光看外之景,已难描绘昔日之富丽。她想了想,摇,再往前行。

    钩弋殿不远便是椒房殿,椒房殿是皇后的居所,刘藻还未大婚,自然也是空置,再往里走,是掖

    掖也称永巷,是地位微贱的妃嫔与人们所居之地,刘藻生于此地。

    “这是掖。”和觑着小皇帝的脸,试探:“陛可要去瞅瞅?”

    刘藻显恍惚之,缓步走了过去。掖是一低矮的瓦舍,有些破旧,有些则要大一些。房舍一间挨着一间,刘藻竭力自记忆搜寻前景象重合的画面,可惜却是失败了,她不记得此地。

    足倏然一硌,刘藻止步,低望去,是一片瓦当,她弯将瓦当拣起,只见上刻了“生未央”四字,她左右环顾,便见一座瓦舍,屋檐低垂,屋的瓦当掉落了不少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