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 分卷阅读85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过于偏袒权贵利益而忽略平民利益,这就失了政失,百姓遂苦。汉亡于黄巾,而非亡于外战,此即不修圣,失了之故。”

    名可秀给卫希颜诠释的儒学很简单:真相就是一个圣。

    只要好,辅以适度的外王,岂惧王朝更替?

    “战争与民生并非对立,端看战争的耗费是否有度。我朝虽多有征战,但远称不上穷兵黩武。从开战三佛齐以来,历次外战,可有耗费国力过度的?即使消耗庞大,但战后所得也能够弥补,甚而还超战争之耗。这些都有计算和估测。”

    卫希颜说着,看了一参政。

    朱倬上前向皇帝一拱手,说:“卫枢密所言无错。朝廷历次征战,其所获均溢于支。”他说着举了例证,“如昆明府东川郡,大理国铜均来于此,经矿冶署预测,年开采量将超过江南西路铜坑一年之和。此外,滇西、滇南,已有三金矿,四银矿,还有未发现,需待探矿局一步探测。”

    又说吐蕃:“吐蕃战争目前尚是支大于,但是吐蕃仅林木资源就超过安南路,还有矿藏,据矿冶署的分析,有铜矿的可能极大……”

    南洋就不用提了,瑞宋州至今仍是大宋最大的金矿产地,南金洲的金矿开采也形势喜人,华宋州的商税超过广州和泉州之和,采用大宋耕作技术和先的琉州(琉求)的稻产量迅速提升,这使隔海相邻、田少地少的福建路直接受益。

    正因为战争带来的大利益,历任参政,叶梦得、谯定、向諲、富直柔、朱倬,都是卫希颜对外征战的支持者。

    ☆、战争价值

    参政的声音严肃刻板,就像账籍上的白纸黑字,不带什么人味,只是客观地表达事实。

    廷辩论到这里,已无再辩去的必要。

    这并不意味着反战派朝臣就此认输了,只是卫希颜抛的“竞天择,适者生存”论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并不是卫希颜一咬定了蛮夷是禽兽,是儒家很早就这么说的,竞天择论则是以实证论证了儒家说的“无礼如禽兽”。

    一旦战争的大义之名确定,后面就只能论战争的度。

    而衡量战争有度还是无度,谁还能比的数据更权威呢?

    辩战至此,再辩去亦是无益。至少,不要指望这次驳倒卫希颜。

    随着退朝声起,百官依品级鱼贯殿。

    了大庆殿的閣门,胡寅、朱松二人在前,曾几和张九成落后一步,四人同行。

    一阵寒风扑面,胡寅大氅的领,忽然开,“竞天择,适者生存。你们怎么看?”

    朱松拢着袖,胡须在风里微拂,他声音很慢地:“有理,有据。”

    胡寅没再说话,后面两人也没开,只慢慢向前走着,在寒风里思索。

    竞天择,和儒家的仁对立。可是放,不仅仅是蛮夷,就是在大宋,也随可找到例证,人与禽兽之是并存于世。拿来作为华夷之辨的证据尚是其次,更要的是,这是一个通行世间的法则——优胜劣汰,弱

    “吾辈为官,何尝不是在‘竞’。儒学统亦然。”曾几背着手叹息

    前有王学未倾,后有理学劲起,程学前景堪忧啊。

    ……

    退朝后,已是午膳时辰。赵昚留卫希颜勤政殿用膳。午膳只有四素二荤,相比宗皇帝赵构嗜好佳肴,赵昚在饮上颇为简单,很有仁宗皇帝的风范。

    君臣简单用了一膳,便在梅园里行走。

    “国师在朝会上提的那八字,似还有未尽之意?”因不在朝殿上,赵昚便称卫希颜“国师”。

    卫希颜在朝会对皇帝说话更直白,“国与国的利益,从本来讲,是对立的,说到底,就是竞天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者就只有被吞的份。

    “国家要大,就必须不断向前,一旦止步,就会被稍弱的国家追上,成为被逐者。如大宋与大周,同为华夏族国家,有共同的群文化,在世界各族国家,我们两国有共同的大利益,故而对外是同盟,但对仍是‘弱’的竞逐者。周弱,便会被宋吞;宋弱,便会被大周吞。有一个敌在侧,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各方面不仅不能止步,还要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保证大宋是逐者而不是被者。”

    她顿了一顿,:“陛可知,如今大宋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赵昚一怔,想了想,:“可是北周的军力?”他看了枢密院对周军攻打吐蕃的军力和武分析,其军发展着实令人吃惊,虽然与大宋第三代枪炮相比还有很一段距离,但和南北战争时相比,其步已是骇然了。

    卫希颜却:“只要朝廷在军政策上不犯错误,保持对军工的投,重视、奖励军研究人员,军优势还是能够保持的。最大的危机不是来自军事方面,却必须用征战来解决,或者说,扩张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赵昚不由慎重了,止步:“请国师言明。”

    卫希颜立在梅树:“朝廷自南渡后,就施行仁政,轻徭减赋,农负担减轻,各地又兴修利,耕作技术和车、农等都有了革新,稻麦产量提,农家有了更多余粮养活人,疾疫署痘的推和的发行又减少了幼儿的夭折,这些都使大宋的人率每年都在提

    “但人多,有好,也有坏。土地是有限的,人越来越多,土地怎么分?垦荒的地总有一天会垦完,砍林为田、围湖圩田也不是久之策,一旦过度就会破坏自然环境,洪、泥随之发生,人类就是自己给自己造天灾。”

    宣和年间的人统计是一亿,这还没算的隐,其南方人就占了总数的七成。靖康之难时又有北方逃难人,而且淮河以南没有发生战争使人减少。这使大宪十年的人普查统计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八千二百万!

    这个数字把政事堂的两位宰相吓了一,因人带来的喜悦很快变为了忧虑。

    ——人的增远远于土地的增,如果说现在很有很大的垦荒空间,那么十年后,二十年、三十年后呢?总会有土地不够用的时候……没地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