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 分卷阅读8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可秀说,从权力来讲,君臣本来就是对立的:君权大,臣权就小;反之,臣权大,君权就小。为什么皇帝忌讳臣结党?因为联结起来的势力太大,威胁君权。而臣若将权力扩大寄托在皇帝上,那必定是虚浮的,因为皇帝的信不会永远不变,尤其对于想实政的臣来说,屈迎媚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卫希颜以为然。就拿二府的宰执们来讲,即使是一心想皇帝孤臣的范宗尹,对皇帝的迎合也不到蔡京那程度——这位年轻的刑参政除了对权力的.望外,也有伟业、青史留名的期望;又比如胡安国,虽然调君臣纲常,但也认为皇帝独权于朝纲不利,在扩大相权上他也是默然认同的,当然若相权扩张太过,胡安国也会断然反对,就如他猜忌卫希颜一般,会想方设法削弱其相权。

    但无论范宗尹、胡安国如何猜忌卫希颜,他们都如同其他执政一样,拥护“书起诏——尚书决策——门审议——台谏监察”这个制度,并且认为不能打破,因为皇帝很可能有“任”“犯昏”的时候,但只要这个制度能维持,就能保证朝局稳定或既得利益不变。

    卫希颜心想,建炎朝的宰执们,已经有了利益集团的形。

    作者有话要说:更了这章要停几天——父亲手术,某西需回成都,已经请假十天,间能否更文,目前不知。

    ☆、再立社旨

    二月十八,三省、枢密院共同奉旨宣诏令,即太宗皇帝遗诏,这在朝野引起很大震动。

    让人们惊震的是,太宗皇帝竟然留了还位太祖之后的遗诏,而惊愕也就仅此而已,并不会因此造成人心浮动。因为皇的的两位皇本来就是太祖之后,如今不过是更加正名了而已。

    但这个遗诏对于太宗系的宗室们打击很大,赵构薨逝后,便寄了很大希望于齐王赵谌,而今遗诏一,齐王便彻底断了继位可能,他们这些宗室近亲转就会成为五代以外的宗室疏属!这打击太大了,从赵构薨逝后就焦虑不安的宗室近亲们一病倒了好几个,包括一心想夺回知大宗正事的濮王赵仲理。赵仲理病得很重,赵桓、赵谌父去探望他,他直个泪不说话,说什么都没用了!赵桓只得安他:“皇叔祖安心养病,莫要想太多。”又说,“个闲王未尝不好。”

    回到燕王府,赵桓问:“可有失望?”

    赵谌垂,良久抬:“坐了那个位置又如何,宰执势已大。”与其在上面如九皇叔一般心多虑,乃至英年早逝,还不如安心当个闲王,富贵寿一生——赵谌再不想回到那担惊受怕、夜不安枕的日

    赵桓舒了气,“有这个遗诏也好,至少那些大臣不会再来找你了。”抬手拍拍儿的肩膀,“能平安活着就好。”他能从金国活着回来已觉庆幸万分,再也不奢求别的,又安,“无论谁坐那个位置,咱父一生太平必能保证。”这是卫希颜给他的承诺。

    赵谌望着父亲已经白了的发,心一阵酸楚,不由哽咽:“父亲放心,孩儿定会命百岁,儿孙满堂。”他的女已经在去年四月、六月先后世,以后他还会有更多的孩,与英年早逝又无后的皇帝九叔一比,他的人生要圆满得多。

    人在失意后总要找个人比较。赵谌在赵构薨逝后不是没有想法,如今期望落空,肯定是有失落的,但与赵构一比,他觉得心态安稳了。

    回到齐王府,他抱着王妃说:“咱们好好过日。”齐王妃回抱他,语声哽咽,“好!”她这一辈都不想再回到皇去了。

    在太宗系的宗亲们因为彻底绝了希望而变得寂静时,却因为“立君立德”的传言变得人心浮动起来。两个皇虽然还未成年,但养在的孩都早熟,各有心思计较,思忖着如何应对。两位边服侍的人都鼓足了劲,一厢使尽手段去前廷打探消息,一厢窜掇主给对方使绊,以搏得更大机会。皇的养母张婉仪也跃跃起来,叫赵瑗,耳提面命良久。相比起来,倒是皇次的养母吴婉仪最沉得住气,还是如常般对待赵璩,很有些辱不惊的沉稳气度——名可秀闻报后笑说“可惜了”,微忖片刻,却又:“如此也好。”

    不提的沸沸扬扬,对两位皇在考察在明里暗里地行着。而在利益驱动的人心浮动,往往最能看一个人的品。两府的宰执们对两位皇都没有明显的倾向,胡安国、曾开、范宗尹、朱敦儒略略倾向皇,但这倾向还不足以让他们的明争暗斗,因为他们也担心自己的判断失误选错人,倒不如袖手旁观。这其,私心最重的是范宗尹,却也秉持观望态度,省得太早投注投错了人,至少要在有些端倪之后,他才会手,提可能上位的那位皇,以给未来的帝君提前

    ***

    二月二十四,在太宗遗诏宣诏后第七日,名可秀在枫阁召开了持服守制后首次阁臣会议。

    二十四位着素服便装的阁臣坐在振阁的桌两侧。

    他们有掌朝的宰执——尚书左仆丁起、吏参政赵鼎、签书枢密院事郑彀;有寺监的贰官——军监沈元、司农寺卿陈旉、少府监陆宸;有寺监的臣——司郎王良存、兵武选司郎谢有摧、刑司郎方显朴、工船舶司郎宣、礼文教司员外郎陈卿;又有司法臣——监察侍御史周秘,大理寺推官黄纵;又有知名的学者官员——翰林国学院学士苏澹,太学祭酒苏駉,判尚书省印书局兼主编撰金安节。

    除了京朝官外,还有因参加会议而秘密回京的地方官员:两浙路转运使宋藻,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知江宁府杨义,以及州、扬州、湖州、秀州、广州、泉州六州的通判。

    这些人很多都是一回在枫阁见面,或者是一回得知对方也是枫阁之人,有相熟的面孔,也有不相熟的面孔,彼此见面都很惊讶。相熟的互相作揖,不相熟的互通姓名。

    众人在为有这么多的同惊愕之时,心底也油然泛起一自豪的绪。

    聚在这阁里的都是大宋的英,不论品阶低,都把踞着重要职位,而他们因为同样的信念聚集在这里,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奋志不息。毫无疑问,这个阁里汇聚着朝廷等势力,一个大的、足以与皇权分抗礼的势力!

    当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