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 分卷阅读2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果,这些小货郎还真能有模有样的写来。

    当时的震惊,现在都记忆尤新。

    可是现在,他们的小孩也可以,而且还是免费读书?

    也有人将规则解释得很清楚,还是需要父母给买纸笔课本的。

    但纸笔课本,他们买得起了啊。

    再一想。

    读书人,哪怕寒门的读书人,都是可以通过科举仕的啊。

    咕噜。

    就像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透着光的门。

    哗然之声如风过凉京的每一个角落,风过而留痕。

    第63章 黑板,粉笔(一更)

    凉京,义务教育法将百姓的推到了最

    他们亲看到了小货郎的改变,小货郎彬彬有礼,哪里像他们自己家的野孩啊。

    再加上,读书人受人尊敬。

    心里,莫名的有些期待。

    当然,现在也仅仅是传闻,也不知是真是假,甚至因为太过离奇,依旧无法置信。

    直到,官府的告示贴了来,让适龄的孩开始报名。

    一时间,整个凉京都轰动了起来。

    那涨的气氛是无法想象的,如同能掀起房的瓦。

    “竟然是真的,我的天,我北凉的适龄小孩竟然真的都要开始读书了。”

    “告示上可是说了,义务教务,务必要落实到家家,让我北凉一代争有文化的人。”

    “三街战报上也响应了,说什么文能安,文能治国兴天。”

    “还说,读书是每一个北凉人的权力和义务,哪怕是父母也无权剥夺孩读书的机会。”

    “这是其他诸国都没有的事,说是要提升我北凉百姓的幸福。”

    什么权力和义务,幸福,词儿有些新鲜,但也不是听不懂。

    此时,消息也传到了准备郡试的学那里:“……”

    特别是对于寒门学,这何尝不是天大的事

    当先生是十分面的事,怎么也比平时苦力活贴补家计要好。

    再说,一边当先生,还能一边读书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忙起来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

    而且,哪怕最终无法仕,也是一门稳当的又能兼顾好的生计。

    朝廷先是科举,后是义务教育,惠及的人十分的多,竟让人看到了一文教大兴的征兆。

    三街战报上,还有一条消息。

    乌衣巷开了一家书包店。

    听说和读书人用的书箱一样,都是用来装笔墨纸砚的。

    不过,听说价格要便宜很多,也方便使用,还能纠正小孩弯腰驼背的坏习惯什么的。

    当然,这条广告也只有一分人关注了起来,基本都是家有适龄小孩的普通家

    对于普通家来说,自然是能省一个铜是一个。

    书包是什么?

    其实不少人也知,赵景澄等学生一天背着漂亮的小书包,招摇过市,十分的引人瞩目。

    这群贵族少年的言行,自然会引起百姓的好奇,会旁敲侧击的行打听和询问。

    当然,书包店的款式和赵景澄他们的又不同,多是以麻布制作而成,毕竟是面向义务教育的家

    虽然是麻布书包,但款式却十分漂亮,跟大人腰间的佩剑一样,甚至能称得上是小孩的实用的装饰品。

    “莫少珩还真是会生意,看着机会就见针一样。”

    “可不是,听说有不少人已经闻讯去给家里的孩看书包了,这要是所有小孩都上义务教育,到时候还未必买得到书包。”

    讨论着这个,不免又要说到莫少珩欠了一大笔钱的事

    因为莫少珩大规模的找泥瓦匠在郊外大兴土木,自然引起了百姓的注意。

    也不知什么时候,赵棣和莫少珩向朝廷借了款的事,也传开了。

    那笔钱,对于百姓来说,可是天文数字。

    “理说,世应该赚了不少钱才对,但怎么觉……”

    看看,乌衣巷的生意多火爆啊,又是各工坊什么的。

    结果不仅没赚,还欠了一的债。

    “你说,他这到底是赚钱还是没赚钱?”

    “说不清。”

    其实,莫少珩现在的状态,有些像建国初期的企业家,多少都欠着国·家的钱,最后才能,甚至世界前500企业,不然单凭个人,太难了。

    当然,作为单个的个人,这超前消费是十分不可取的,在现代,因为超前消费引起了十分多的悲剧,毁了无数的家,让不知多少原本能平平淡淡度过一生的人,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归路,痛不生。

    百姓或许也就谈论一番莫少珩的况,小货郎就不一样了。

    脚儿都跑得快些了。

    “我们世欠太多钱了,我们得多卖一东西,让世早日还清债务。”

    一群小货郎,乖巧得很,就是担心的东西,奇奇怪怪的。

    看在百姓,这群小货郎简直太懂事了,不愧是跟着先生读过书的,不像自家那些没心没肺的讨债鬼。

    百姓逗这些小货郎,更加的频繁了。

    时不时都能看到小货郎被百姓拉着,有些羞涩地,摇晃脑地读上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莫少珩修建工厂的时候,凉京城也开始在各大街设置了义务教育的报名

    义务教育法,是朝廷推行的新法,朝廷自然会负责相关事宜。

    带着孩前来询问报名的,还多。

    负责的官吏也说得十分清楚,除了纸笔,还需要自行购买课本,课本一共两本,一本是启蒙的《千字文》。

    《千字文》是古时启蒙最好的书籍,由千个不同的字组成,而且每一句都十分押韵,朗朗上,还带有教育意义。

    哪怕在莫少珩看来,这都是一本神书,能将一千个不同的字韵脚组合在一起,还能每一句都是一个故事,没有天纵之才,本编写不来这样的书。

    只可惜,这等奇书,在现代却被埋没了,悲哉。

    另外一本,就是《论语》。

    读书,哪里能不读圣人言的。

    以此两本,让适龄孩习字启蒙,自然是足够的。

    至于算术,需要在学期购买课本。

    不然堆在一起同时购买,对百姓还是有压力的。

    城火朝天的报名,与此同时,赵景澄等学生拿着本和笔,去了东市和西市。

    他们是帮莫少珩市场调查,主要是询问东唐和外域的商人。

    “东唐的纸张,书籍价格几何?”

    “你们有意向购买我北凉的纸张书籍还有铅笔吗?”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