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 分卷阅读21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分百姓家的孩都还读不起书呢。

    莫少珩也是叹,生为现代人,其实很难想象,一个城池里面,大分孩没书读是一个什么况。

    现在纸便宜了,铅笔也不会太贵,墨更是都不用了。

    百姓,差的也就是教书的先生了。

    莫少珩去了一趟小货郎们的宿舍。

    豆正将书摆在低床最面一层的柜上,现在又摆上了纸和笔。

    莫少珩最开始的这个设计,这时候才算真正的起作用了,以后,可以像一个学生一样,在这里学习练字。

    豆兴坏了,“世,我以后是不是也是个读书人了?”

    莫少珩都笑了,“恩,小读书人。”

    莫少珩逗了一会儿豆,这才离开。

    外面,还有不少人围观。

    羡慕!

    他们作为凉京的百姓,居然在羡慕一群无父无母的小货郎。

    特别是凉京的孩,他们都没书读呢。

    其实这些孩,这么大,一天也帮不上家里什么事不了啥活,只会满大街调

    莫少珩看着这些孩的光,沉默了。

    读书,在他看来,当是最基本的,但对这些孩来说,却是奢望。

    莫少珩想了想,现在百姓未必买不起纸笔,甚至书籍了。

    缺的……其实也就是教书先生。

    莫少珩看向皇的方向,或许该是让圣人抓抓北凉教育的时候了,正好,科举郡试也要开始了,通过了郡试的寒门弟,应该不介意当个教书先生赚钱吧。

    寒门弟,一边读书一边赚钱养家糊的本就不是,当个教书先生,反而面。

    只是不知,他若是提义务教育的概念,朝廷上会是个什么样的反应。

    第二日,大朝会。

    等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莫少珩站了来。

    也不知为什么,众人的心神一震,第一个想法就是,莫少珩又要搞事

    他们都形成条件反了。

    (抱歉,这章字数少了一,晚上补一章。)

    第62章 改革的

    (上一章字数不够一万,这一章补齐,依旧祝国庆快乐!)

    金殿上。

    莫少珩拱手,“启禀圣人,臣近日观我凉京百姓,男耕女织,安居乐业,是国泰明安之相。”

    “但,我北凉的小孩却多在街上游,无所事事。”

    众人:“……”

    小孩嘛,一天不跟猴一样到跑,还能怎么样?

    莫少珩继续,“自古以来,国昌而文盛,又或者说,文盛而国昌。”

    “所以臣建议,让我北凉的小孩,哪怕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小孩,也能从小有书读,不求他们将来有多大的成就,但至少能识字算数,明理而不被人欺。”

    “若是北凉,连小孩尽都能读书识字,北凉繁华盛景可期。”

    众人:“……”

    莫少珩的话也就那么几句,但却描述了一个难以想象之景。

    举国上,连小孩都能识文算数,估计东唐都没有办法到。

    莫少珩所描述的理想国,,让人向往,但……理想终究是理想,东唐都不到,更何况他北凉。

    莫少珩,竟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者,也对,文人多浪漫,老是想一些天行空的事

    有人站了来,“我北凉自槐山先生起,一直在大力推行文教。”

    “但……”

    但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哪有力气读书。

    莫少珩也知对方什么意思。

    百姓一天忙天忙地为了生活生存,本没有时间读书。

    所以莫少珩才将对象定在了小孩上。

    第一,小孩是教育的最佳时期,等大了,反而被生活所累,没有了读书的时间。

    第二,小孩给家里的那活,不是说不重要,而是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反而小孩活泼好动,父母费心照顾,费的力更多一些。

    若是上学读书,反而能让家事的效率更

    莫少珩没说话,而是直接拿了三样东西。

    一本《论语》。

    一叠宣纸。

    一支铅笔。

    前两样,殿上的人差不多都知,莫少珩纸坊生产的宣纸和印刷厂印的书籍《论语》,买的人很多。

    最后的小树是什么?

    莫少珩说,“百姓读不起书,无外乎笔墨纸砚的价格昂贵。”

    “但,圣人请看,现在的况完全不同以往。”

    莫少珩让人将东西陈上去给了圣人。

    “相信大家都知,我的纸坊有制作价格低廉,而质量又不错的宣纸的工艺。”

    “我印刷厂,能快速地印价格合适的书籍。”

    “也就是说,无论是纸张还是书籍,百姓现在并非买不起。”

    “至于笔墨……”

    “大家请看这笔杆,我称之为铅笔。”

    “它是一新型的十分好使用的笔,最关键的是……”

    “此笔,本不使用墨,价格也十分的平价。”

    众人:“……”

    不使用墨的笔?古时用刀刻竹简,倒是不使用墨,但费时费力。

    莫少珩也知,不给他们看看肯定不行。

    他准备了很多铅笔和一些纸张。

    询问了一番圣人,这才让人抬了来。

    拿到东西的人,用握笔的手势握着笔。

    虽然有些怪怪的。

    但依旧在纸上落了字迹。

    炭笔吗?

    但比炭笔清晰多了,也不脏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