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 分卷阅读18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景澄的睛滴溜溜地转。

    他这人啊,没什么,但为镇西王府的小世,有影响力的人他还是认识一些的。

    但要说最有影响力。

    赵景澄吞了,左右看了看,所有人都跟防贼一样,都是竞争对手,守着自己心里的想法。

    赵景澄装模样地,“这可如何是好,我都还没有想好怎么,你们呢?”

    才没有人回答他,都在掌呢。

    等众人走去,赵景澄撒就跑,那小胖倒腾得,愣是看不来是一个小胖

    莫少珩看得都一愣一愣的,这是不是有些兴奋过了,看他的样,已经有了方案了?

    莫少珩也没,反正是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

    赵景澄一回到镇西王府,满大汗。

    仪王妃都吓了一,这是怎么了?

    只见赵景澄喊,“娘,我要面圣,我要给圣人采访。”

    仪王妃:“……”

    这孩在胡言语些什么,面圣?

    你一个小孩,你以为是走亲戚串门呢,虽然说镇西王的确是圣人的亲兄弟,但圣人岂是普通亲戚,说串门就串门的。

    赵景澄,“我见不到圣人我就当不成战地记者。”

    “我们家不是有一块面圣的令牌嘛。”

    他爹见圣人,是不需要什么令牌的,所以这令牌如同虚设,但现在……能用他上啊。

    第二日,莫少珩还在奇怪,怎么没见到最闹的赵景澄。

    不过想了想,也许赵景澄今天特别乖,没有逃课也说不定。

    抛之脑后。

    他在研究一个东西。

    现在他的宣纸来了,纸张的质量和现在北凉用的普通的纸张差不多,但成本不能同日而语。

    纸张慢慢的有了。

    但又现了一个问题。

    比如他的三街战报,现在全是靠人抄誊。

    战报是不费钱,但是请人抄誊太费钱和费力了。

    也就是说,他每多卖一张战报,反而还是亏的。

    现在为了防止亏损,每天的战报的数量其实还是限制得比较少,还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为了达到快速版,又节省人力的效果,他得将活字印刷来。

    活字印刷看似简单,但要印没有杂的字,也没那么容易。

    再说,雕刻字还得反着雕,印来的字才是正的。

    莫少珩找来了匠师余叔,先得尝试和确定雕版使用什么材料合适。

    有木刻,有泥刻,各有各的好,也有坏

    同时,也让燕王府的先生,先将北凉全的字整理来,每一个字都写一遍,写得要方正,像莫少珩以前的狂草就不合适了,每一个字的大小也必须统一。

    期间,莫少珩还得去乌衣巷写战报,其实时间十分的

    至于他培养的战地记者,正在努力。

    比如,赵景澄。

    他现在就站在了圣人面前,乖乖巧巧的。

    仪王妃终是没有犟过赵景澄,想了想,赵景澄也大了,朝的事也得提前准备着了,能见一见圣人也是好的。

    本来赵景澄就是圣人的侄,一年见一次圣人,谁也不能说他镇西王府的不是。

    圣人也是有趣地看着这个小侄,都说天家无,也对也不对,当忙于政务的时候,的确没时间见这些辈,自然就显得有些绝了。

    圣人问,“听说你是求着你母妃来的,可是有什么事?今日你就当是晚辈见辈,无需拘束。”

    才说完,就见那小胖抬起了脑袋,睛笑得只剩一条,从手纸笔,扭着小

    “圣人,我是三街战报的战地记者赵景澄,请问,方便一个专访吗?”

    圣人:“……”

    再说一遍?

    第55章 圣人你登报纸上了

    什么专访?

    什么记者?

    圣人反应都慢了半拍,看着拿着纸和笔,一脸期待地看着他的赵景澄。

    赵景澄的小胖脸都是朝前的,就像讨糖吃的孩

    圣人一笑,让赵景澄坐了来。

    赵景澄将纸铺在了桌上,小在凳上扭来扭去的,然后开始了。

    莫少珩给他们开了小灶,讲过一个专访先得从轻松的话题开始。

    “圣人,我这个人访谈,就是问一些小问题。让百姓了解我们北凉的圣人到底是怎样的人。”

    “比如,圣人,你喜还是咸?”

    圣人:“……”

    什么七八糟的问题。

    不过难得清闲,有一句没一句的答着,结果赵景澄还认真的记录了起来。

    但慢慢的,问题变得了起来。

    “圣人,你平时朝后,都些什么?”

    “圣人,请你说说,前朝和本朝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为何前朝衰而本朝兴?”

    赵景澄心,得问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嘛。

    伺候在旁边的老人,整个人都张了。

    本朝是在推翻了前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才有了现在的赵氏皇族。

    一向,对于这些问题,所有人都是避之而唯恐不及,毕竟这样来的皇权,听上去是有些不妥的。

    当初北凉初建,可没有现在这么太平,反党猖獗到了不行,各地甚至都有声援反党的。

    哪怕到了现在,都时常能听到一些异动的消息,百姓经常有被鼓动的况。

    圣人也不知为何,回答前面那些小问题,回答得顺了,竟然开答了两句。

    圣人,“我北凉贫瘠,粮产不丰,百姓生活向来艰辛。”

    “但,前朝皇室为了享乐,不断增加赋税,一年胜过一年。”

    “赋税重时,达到了十税九,百姓苦不堪言。”

    “而我北凉,哪怕赋税最重的时候,也才十税四。”

    这是在回到赵景澄刚才问的前朝和北凉的区别。

    圣人也在叹,现在很多人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甚至是他,当时的年龄也很小。

    但,他也看到了百姓遍地尸骸,路有冻尸,而皇室依旧歌舞升平之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