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 - 分卷阅读83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人在什么?他们在研读四书五经。”

    她看向赵晤,目光犀利:“四书五经,真是那么重要吗?”

    换一个皇帝,她绝对不敢这么直白地质问。但赵晤是一个十分务实的皇帝。他劢图治,目标明确,行动力极,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遇见这样的明君,杜锦宁才大胆地提自己的想法。

    她知,赵晤不迷信四书五经。什么对大宋的发展有好,他就提倡什么,就如同当初她否定重农抑商一样,他觉得有理,就会采纳她的意见。

    见赵晤陷了沉思,她没有再说话,朝关乐和、齐慕远作了个噤声的手势,就坐在那里静静地喝茶。

    足足过了一顿饭功夫,赵晤才从睡梦清醒一般。

    他叹一声,站了起来,走到杜锦宁面前,一揖:“多谢皇妹一语惊醒梦人。”

    杜锦宁虽不觉得自己受他一礼有什么不妥,但也知在这时代,让帝王给自己行礼,绝对大逆不。她赶侧了一,避开了赵晤这一礼。

    “皇兄,锦宁为大宋民,为皇上所封三品官,有义务向皇上言。皇上这一礼,锦宁万不能受。”

    赵晤没有在这上面纠结,他回,示意杜锦宁也坐,虚心问:“那么皇妹觉得科举应该考什么呢?”

    “四书五经自然要考,但比重可以降低,另外除了算学、律法,还可以加其他学科,如理、化学、生等等。”杜锦宁,“不过人的力是有限的,也受天赋限制,所以臣建议科举考试每个阶段所考的容不一样,越往上,越细分。”

    她指指自己:“就拿臣来举例,臣的天赋就在于农业上。考秀才时,重要考臣的识文断字能力;考举人时,考与生相关的一些基础学科;在考士时,则只考生学科知识即可,考上后直接就是工植方面的人才,可在工任职,也可到地方上主农业。”

    ☆、第八百五十七章 关心

    “另外,还请皇上重视武将,不要因噎废,担心武将为祸而给外族有可乘之机。”杜锦宁又提醒

    另一个时空的宋朝,为什么会被金兵击退,由北宋变成了南宋,最后被蒙古族灭掉?重文臣,轻武将,就是其一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从宋到明,朝都重文轻武,都是因为自唐朝的“安史之”到五代的“藩镇兵祸”,让各朝各代的皇帝对武将都心有余悸,生怕“武将”变成“武祸”。

    今天杜锦宁的话,如一声声警钟,敲得赵晤震耳发聩。

    他抑制住想要起给杜锦宁作揖的冲动,神郑重地:“好,朕记住了。”

    杜锦宁知她刚才的几个建议,赵晤听去了。他估计得用很一段时间来消化。不过没关系,只要他认真思考了,那就一定会起作用。

    她没有再说这些,而是跟关乐和聊起家常来:“师母还好吧?您怎么不叫她一起过来?”

    “好着呢,别掂记。我就顺路过来看看你,也不知你在不在家。”关乐和,“你师母给你了不少针线,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她拿过来给你瞧瞧。”

    杜锦宁瞪大了睛:“我不会针钱的名声不会连师母都知了吧?”

    大家一愣,旋即“哈哈”笑了起来。

    连陷沉思的赵晤都不由:“会不会针线有什么打?驸要是嫌府上绣娘的针线不好,朕赏你两个里最尖的绣娘就是。”

    这话透着一酸味,别人还没察觉,齐慕远却地察觉到了。

    他摆手:“皇上可别冤枉臣,臣什么时候嫌府上绣娘的针线不好了?您问问公主。臣要是让公主把时间和力放在给臣上,不说皇上,便是吴尚书都得打死臣。”

    这话说得大家又笑了起来。关乐和凑趣:“驸可怜见的。”

    赵晤是来的,里还有一堆折需要他理,这么说笑两句,他便起离开了。

    关乐和也跟着告辞离开。

    “怎么样?累不累?”齐慕远扶着杜锦宁回了他们的院,让她躺在床上,给她脚。

    燕姑姑的声音却在外面响起:“公主,到请脉时间了。您什么时候方便,婢叫贺太医来给您请脉。”

    杜锦宁还没说话呢,齐慕远就:“现在就可以,你去请吧。”

    燕姑姑应了一声,去了。

    杜锦宁将秋禾放在床捡了一颗喂了齐慕远,又摘一颗放自己嘴里,:“你说,燕姑姑是不是皇上特意指派到我边的?”

    燕姑姑说是过来养老的,却本闲不住,总心她的吃喝和生活细节。要不是她去桂省时还没发现怀,燕姑姑肯定不许她回去。回来后知她怀了,燕姑姑自责得不行,还主动去请罪,得杜锦宁十分不好意思。

    不过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平时她该跑庄的时候还是要跑庄。这让燕姑姑整日心惊胆颤的,就怕杜锦宁有个好歹,隔三差五地就叫太医给她请脉。

    因此,杜锦宁怎么看都觉得燕姑姑不像是来养老的,倒好像是来对她的生命负责任的。

    齐慕远看着自家在政事上睿智过人、在事上却反应迟钝的妻,怎么看怎么觉得她可

    他忍不住在她那沾了上亲了一:“稻是谁给研究来的?给朝带来丰厚税收的商业是谁提倡发展的?刚才又是谁给了皇上这么多好建议?难还不值得皇上送一个燕姑姑来伺候你?”

    在调查燕姑姑的时候,齐慕远就知是怎么一回事了。赵晤十分看重杜锦宁,不希望她在生孩之事上有任何闪失。这固然是因为杜锦宁瞻远瞩的政治智慧让赵晤难以割舍,但齐慕远也锐地察觉到了赵晤对杜锦宁有一或许连他自己都没发觉的依赖与愫。

    赵晤对杜锦宁隐藏的男女之,齐慕远自然不会说的,一辈都不可能说。姑且让杜锦宁觉得是她的政治智慧让赵晤对她格外看重吧。

    不一会儿,太医过来了。这位太医姓贺,专攻妇科和产科,是大宋这方面平最的郎了。

    贺太医给杜锦宁请了脉,笑:“公主的甚好,胎儿也十分健康。”

    杜锦宁自打穿越以来,就十分积极的锻炼,之后还练武,平时也东奔西走地忙碌,很少宅在家里不动,这些年来就很少生病。跟那些宅在家里不动、吃饭穿衣都有人伺候的女比起来,她的不要太好哦。

    “多谢贺太医。”齐慕远拿了个红封,起打算送贺太医去。

    贺太医却站着不走,:“刚刚皇上给了旨,让官在公主生产前就住在公主府,如无特殊要之事,不外诊。”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