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 - 分卷阅读8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药,想来其他东西也能发明且发展。

    看赵晤似乎陷了沉思,杜锦宁赶对吴证等人了个噤声的手势,几个人就这么站在那里静静地等着赵晤自己清醒过来。

    过了好一会儿,赵晤才回过神来。

    他看看手里的瓷,他问:“这就是你送朕的生辰礼吗?朕非常喜。”

    “不,臣妹送的不是瓷,而是烧制瓷的方法与窑。”

    这一,赵晤和吴证又被震住了。

    他们即便不是生意的,都知能制造这样的窑会有多赚钱。这可比茶山上的茶叶要赚钱多了。杜锦宁把这么赚钱的生意就这么白白送去,她到底想要什么?

    赵晤一想得就有多。

    他实在想不杜锦宁现在还缺什么。份有了,嫁了个好夫婿,无论是她自己还是齐家,都不缺钱——缺钱就不会把这么赚钱的窑送给他了。

    他脆直接挑明了问:“皇妹想要什么?”

    难她还有什么罪要赎不成?或是为她的亲戚求

    “臣妹想要这窑的一成。”杜锦宁

    “一成?”赵晤越发不明白了。

    不送给他,这窑都是她的;现在送给了他,她却求他再给她一成,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杜锦宁:“臣妹问过陆先生他们了,日苯现在还没有的瓷。有了茶,就得有的瓷。想来这些窑来的瓷不仅受大宋人的喜,外国人也喜。也就是说,这市场很大。”

    究竟外国人喜国的到什么程度,大宋的远航船多几次海,赵晤就会明白了。

    他们喜到直接用“瓷”china 来代称国的地步。

    这样大的一门生意,她怎么敢留在自己手。怀璧其罪,她又不缺钱,何必因为贪心罪自己于危险之呢?

    之所以将这些瓷创制来,她一心只为大宋繁荣昌盛,而不是为了赚钱。

    这钱手,她不想要。

    ☆、第八百四十二章 开镰收割

    明白杜锦宁是真要把赚钱的景德镇窑送给自己,赵晤还是不敢置信。

    这世上,真的有人嫌自己钱多吗?

    “到底是为什么?你要把窑送给朕?”赵晤也不想猜杜锦宁的心思,直接就开问。

    要是现在杜锦宁不说,以后她再拿这件事来向他要补偿,他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为靠夺嫡上位的皇帝,他最讨厌有人对他耍心

    杜锦宁虽然私里也有手段,但她更喜坦坦人,事风光霁月。

    她坦然:“皇兄,我家里的事您也清楚。我三个嫁了,日过得还不错;我娘农家,一辈节俭惯了,我留给她的钱财就足够她丰衣足地过完半辈了。”

    “而我自己呢,有您赐给我的邑与公主府,有几茶园,还开了几家书铺与店,再留一成的窑,我又不是生活奢靡贪图享受的人,这些钱财就够我用了。就算以后有了孩,我只要把他们抚养大就算是尽到了责任。至于他们要过什么样的日,自然由他们自己赚去,难还等着我给他们留万贯家财不成?”

    她笑了笑:“更何况,驸他还有俸禄和财产呢。养老婆孩,难不是他的责任吗?我完全不愁吃不上饭。”

    这话说得赵晤哭笑不得。

    作为大宋唯二的公主,他这个皇兄的难还能让义妹吃不上饭?要不要讲得这么悲惨?

    不过杜锦宁要表达的意思,他是明白了。

    果然,杜锦宁接着:“对于钱财,我知足乐,不想因为这个陷自己于危险境地。如果不是想让大宋多赚外国人的钱,让大宋更加繁荣昌盛,我本就不会心思去叫人烧制什么青瓷和粉彩瓷。财帛动人心,如果我把窑留在手上,绝对会有人红对我使绊要置我于死地的。我倒不是怂,是觉得没必要。”

    她看向赵晤:“所以臣妹想把这几窑送给皇兄。不过辛辛苦苦让人试验了一两年,也费了我老多的成本,我不想赚钱,总不能让我亏钱吧?所以才向皇兄要一成的。”

    这老实不客气的说辞,把赵晤逗笑了。

    一笑之后,涌上来的就是满满的动。

    他跟那被养的蛊王一样,一路拼杀到现在,边无时无刻不充斥着算计。所以像齐伯昆这样一心为国、一心为他好的忠心老臣,才会让他觉得弥足珍贵。

    而现在,为数不多的臣里,又多了一个杜锦宁。杜锦宁虽是女,但赵晤从来都是把她看成自己的肱骨之臣。以前是因为她的能力,现在又加上了她的一片赤之心。

    虽然杜锦宁献有一自己的小心思,但这小心思坦坦地说来,就越发显杜锦宁的赤诚与光明磊落,也更真实可信。

    那些满仁义德的人说的话,才是假的。人怎么可能没有半私心?

    “好,你送的寿礼朕收了。”他

    杜锦宁欣喜:“多谢皇兄。”

    赵晤见她的神真挚,没有半分作伪,心也很喜,打定主意把这份,以后杜锦宁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他再补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吴证在旁边看着,越发佩服杜锦宁。

    他佩服杜锦宁对于钱财没有半贪心,更佩服她宽阔的襟,心怀天

    一般人,就算知把窑送给赵晤,既避了祸,又得了皇上心,也不一定能得了这个决心。杜锦宁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却比许多男人都太多了。

    从庄回京城的路上,他禁不住又跟赵晤旧话重提:“皇上,宁国公主她真是一心为了大宋好啊。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一心一意为百姓黎民着想。现在看就要丰收,臣以前提议让公主大司农,不知皇上意如何?”

    “这件事,朕要先征求宁国的意见。如果她不反对,朕会在稻亩产来的时候向朝臣宣布。”赵晤

    吴证顿时一喜。

    赵晤说的是向朝臣宣布,而不是提朝臣商议,可见是定了决心,完全不去考虑朝臣们的意见,要以的手段将这个结果直接公布。

    现在的皇上可不是以前的皇上了。

    以前皇上要什么,还得看世家的脸,如果世家反对,他想什么都不一定能获得通过;可现在世家势微,皇上一言九鼎。只要他心意已决,朝臣本就不能反对他的决定。

    赵晤虽然这样说,但稻产量没有来,提这件事还是太早了。他就算要给个官职给杜锦宁,也得杜锦宁真真切切地把成绩拿来。如果稻的产量没有七石,哪怕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