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shen带个老祖宗 - 分卷阅读2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祖宗气急败坏的声音在路谦耳畔响起,差儿没将他耳给震破了。

    可路谦觉得自己说的是实话,假如这会儿是朱家人坐在皇位上,这些个诛心的话不就是冲着他们去了?

    以明末的那况,因为连年灾害,导致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再要是发生了像地龙翻事儿……

    就觉吧,没有闯王李自成攻京城,也有清军关,哪怕都熬过去了,算上康熙七年的山东地震,这已经是第二回 了。

    反正,前明一定会凉,早晚的事儿!

    祖宗:……骂骂咧咧。

    路谦可没空他,自个儿的事还多着呢。

    至八月初,康熙帝令准备天坛大祭,为的自是先前地龙翻一事。这可好,连原本还算清闲的礼也跟着忙活起来了。

    结果,八月又发生了两次余震,所幸震不算太,又是发生在□□里的,加上很多房舍压就来不及修缮,百姓们都住在城外的帐篷里,倒是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但这接二连三的余震,还是闹得人心惶惶。

    也不能说朝廷毫无作为,这是时代的局限。在天灾面前,人们能的事真的很少很少。

    康熙帝认为这样去不行,又一次加派人手四张贴布告,这次却是各安抚人心的布告。

    祖宗本是对这法嗤之以鼻的,他觉得没什么用,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效果还是有的,尤其是路谦所写的布告。

    没办法,路谦特别有会啊!

    他幼年就遭遇了不少坎坷苦难,面对家人相继离世,他娘还丢他改嫁了,换个人老早就崩溃了。哪怕后来,亲姑母愿意收容他,可寄人篱的日又是什么滋味?更别提,他姑母路氏本来就在程府说不上话,便是想护着他也是有心无力。

    带着这样的想法,路谦除了先前那篇歌颂朝廷的布告外,又接连写了好几篇,跟前的赞颂不同,后来的几篇就接地气多了。

    “日总归是要过的,好坏都是过,总不能因为家破人亡了,索就不活了吧?”

    路谦就很有心得会,他把朝廷的震后措施整理了一,用特别浅显易懂的话,跟老百姓分析了一番。

    像什么房舍坍塌了,那就由朝廷钱重盖一个;家舍全没了,再打就是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米粮衣裳被褥等等,已经加派人手在赶制了,如今不过才八月里,就算京城冷得快,那也应该还是赶得及的,况且还可以直接发放布料棉,由百姓自个儿去……

    总之,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人活着就要往前看。

    祖宗就好似故意跟路谦作对似的,看了他写的安抚布告,嗤笑一声:“那人没了呢?还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那得看没的是谁。”

    没的若是辈,为晚辈就更该好好活着,怎能让辈在地都放不心来呢?倘若是丈夫或者妻,满人本是没有守节想法的,只是因为他们夺了汉家江山,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沿袭了明朝制度的,因此并不反对守节,但甭是续弦还是改嫁,都是合理合法的。

    当然,还有失去了孩的……

    育婴堂了解一

    路谦瞬间才思如泉涌,笔如有神,唰唰的一篇小作文就写好了。

    对于这安抚质的布告,祖宗是不会脚的,他的态度一贯就很明确,属于典型的冤有债有主,恨得是满清鞑,以及原本为明朝官员却投靠清廷以获取荣华富贵的叛徒们。

    至于普通的小老百姓,祖宗一直抱着关智障人人有责的想法,觉得那些人不过是被狗鞑了,待将来再度改朝换代,百姓们自然可以迎来明君,过上好日的。

    也因此,路谦总算可以安安静静的事而不被祖宗叨叨了。

    小作文一篇篇的送上去,当然不止路谦一个人的,其他翰林官也都写了。说真的,路谦跟类似于程大少爷这些个秀才比起来,当然是才华横溢了。然而,放在翰林院这个遍地是大儒的地方,他所谓的才华真的不值一提。

    不是他本人太弱,而是年岁、沉淀的问题。

    那些个大儒随便写一篇文章,就能成为惊世之作,获得满堂喝彩,让他们去写布告真的是大材小用了。但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朝廷对这次灾祸的重视,尤其是明史馆那些人。

    别忘了,但凡参加博学宏词科的都是跟前明关系密切之人。说白了,词科本就是带有很烈的政治目的,从一开始的推荐参加考试,就已经注定了最终的结果。

    无论谁被取了,最终的胜利者就是朝廷。

    这些跟明朝或多或少有着关系的人们,其很大一分原先就是声名显赫的大儒。他们无论是在政坛,还是在遗民隐逸当都有着极的影响力,一朝仕,哪怕什么都不,他们的份也会显示朝廷的求贤若渴。

    最重要的是,一旦由他们亲手写念朝廷安抚民心的文章,那就是代表着他们已经不再痛恨清廷。

    不再痛恨,就是不再反对。

    换言之,便是顺应天意。

    意义大了去了!

    所以说,就算再怎么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文人是斗不过那些玩政治的。

    别的不说,祖宗就傻乎乎的看着大家写小作文,觉得没病啊,是应该安抚老百姓啊,百姓何辜呢?偏偏每次遇到灾祸,最倒霉的就是小老百姓。

    他看了其他翰林写的文章,回来就路谦。

    “人家写得才是锦绣文章,你写的这是什么?能不能注意一言辞?什么七八糟的大白话都往上写?”

    路谦就纳闷了:“我先前夸朝廷得好,不也是用的大白话?那时候你怎么不骂我?”

    “你想我骂你就说一声,这儿小要求我还是可以满足你的……你都豁去不要脸夸赞清廷了,咋地,我还要跟你说,你夸得不够好,夸得不够味,还能再改改夸得更尽善尽一些?”

    祖宗一脸你当我傻的表,看得路谦十分无奈。

    路谦叹了一气:“这又不是科举文章,这是要拿去贴到城里各布告栏的啊!若写得太过于晦涩难懂,就算有人帮着念来,你觉得有几个老百姓听得懂?”

    多数百姓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倘若是跟考科举似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细细雕琢反复推敲,这是打算死谁呢?

    “我觉得他们比你写得好多了。”祖宗认真的想了想,“你是不是嫉妒?”

    路谦:……

    再见了您呐!

    其他翰林官写的布告好吗?当然好,简直就是太好了,都不用修改,就能直接拿来当科举的范文用,就是有个很严重的问题。

    别说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百姓了,路谦觉得,就这些布告所现的文学准,反正程表哥是肯定看不懂的。

    远在蔚县的程表哥:……

    京师大地震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南方,程二太太路氏哭了好几宿,生怕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