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 分卷阅读12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很多经济条件比较一般的家也能买得起了,这个东西现在正在从一个新鲜什逐渐转变角,成为一个日常使用的代步工

    安城的路况还是比较好的,路面比较平整,很适合燕儿飞的行驶。

    因为自行车的普及,坊间还现不少修车摊,其主要就以修车链这个业务为主,有些人实在手笨,车链坏了自己不会换,只好推到附近坊去找人帮忙修理。

    在安城各坊,一般在靠近几个主要大门的位置,都会有一两个帮人修车的摊,修一车链,就是一文钱。

    事实上,从离石县运过来他们这边的竹链条,平均一节就已经要一文钱左右了,修车摊上之所以收费那么低,主要还是因为每一节竹链是由好几个零件组成。

    一般竹链问题,也就坏那么一两个零件,换一个零件就一文钱,换两个,那就两文钱了,换一整节,不好意思,四文钱,这还是组合价来的。

    所以一般节俭一的人家,还是要自己买些链条揣在上,问题了就自己

    像这竹链条,在安城,一般价格就在八十文钱上,早前有人运了一车货在坊间散卖,一个链条才要七十五文钱,好多人都抢着要。那卖链条的人大伙儿也都知,不就是那杜七郎边的仆从吗。

    听闻那杜七郎总往离石县跑,每次回来,都要带好些好东西回来,他把那些东西与几个相熟的友人分一分,多来的,就拿到坊间便宜卖了,因为这个,坊间百姓都可喜杜七郎了。

    那样的链条卖七十五文钱一条,三五人家凑一凑,买一个链条回来分了,各自拿回家去也能用好久,一两年应是没问题的,毕竟那燕儿飞的竹链也不是总坏。

    “咔!”某小厮心里正在想着事,脚一个用力,车链断了,心里暗一声倒霉,连忙车查看。

    “呦,车链断了啊。”旁边店铺里走来一个闲人,看着应该是店老板,这会儿没生意呢,就闲着了。

    “可不是。”那小厮从车把手上解一个小布包,那里就放着一截备用的链条。

    这车原本是他家郎君买来玩儿的,这会新鲜劲已经过去了,就恤了一把他们这些家仆,放在院给他们代步用,别说还真是方便多了,从前他们有啥事需要门跑的时候,从来都只能靠两条去跑,自打有了这燕儿飞,跑的活计都不知轻松了多少。

    店老板见那小厮拿着一截竹链半天,都没拆来一个零件,便问他:“你到底会不会啊?”

    “不大会。”那小厮实话实说。他们郎君是过了这燕儿飞的新鲜劲,可家里还有那一大群比他更有资历的仆从呢,他们可还没过新鲜劲,一群人骑来骑去的,实在很少有到他的时候,之前虽也骑过几回,但断链的况还是第一回 遇到。

    “我帮你,你看我的。”那店老板二话不说,就拿过他手里的链条,对照了一车上那料条的破损况,三五除二就拆了一个相应的零来。

    快手快脚地把链条修好,再上到齿上,一转脚踏板,齐活儿了。

    那小厮连连谢,人店老板就是不在意地挥挥手,去吧去吧,不过就是一个顺手的事。

    在如今的安城,像这免费给人修车链的也不在少数,这玩意儿,就跟在后世的时候,有些上了岁数的叔叔阿姨们玩手机玩着玩着玩不转了,赶找个年轻人问问,哎我这手机咋回事呢,年轻人一看,随手就帮他们给好了。

    除了燕儿飞,在现在的安城,牡丹坐垫也是比较常见的东西。在有些档一,店主还会在店的炕上铺上几个牡丹坐垫。

    在早前,绝大多数人还买不着这坐垫的时候,那些店主这样的法,就很能为他们招揽一些生意。不过乎劲已经过去得差不多了,市民们基本上都已经回归到理消费。

    最近,安城现了不少各各样的牡丹坐垫,但是大伙儿公认的最正宗的,还是离石县产的牡丹坐垫,这玩意儿仔细一看就能分辨来了,就跟真钞和假钞的差距差不多,有些人一个不小心买到了假垫,那个后悔不迭啊。

    不少富贵人家,都买到了离石县产的大个的牡丹地毯,别说,那离石县的垫,一般工匠还真模仿不来,得小了也许还看不怎么真切,一到那大块地毯上面,很容易就能看差距来了。

    另外,还有许多富贵人家的郎君买了那离石县的羊绒穿,穿过的人都说那衣服特别保

    现如今,袍的装扮,在安城俨然也已经成为了一时髦,这时髦一般人赶不起,一整个冬季,前前后后总共也就从离石县过来没多少,安人这么多,本不够分的,没份地位,肯定不到。

    那离石县的好东西还多,在这安城,打那离石县的主意的贵人怕也不少,但那罗三郎的名也是比较响亮,还有个棺材板儿的诨号。

    听闻元旦前后,有贼人上他们村里去拐了个小娘,结果被人一路从石州追到了汾州,是把人给揪了来,最后那小娘找着了,那几个贼人脑袋也保不住了。

    那些个想打离石县主意的家伙,这时候就不得不仔细想一想了,自己若真动了那罗三郎手底的人,那棺材板儿会不会一路给他们追到安城来。

    不过听那些去过离石县的人说起来,离石县那个地方还是非常不错的,罗三郎家好吃的枣糕,才卖一文钱一个,现如今在安城还有几个人没听说过这个的。

    听闻最近还新了一个东坡,特别特别好吃,之所以叫东坡这个名儿,据说是因为罗三郎在西坡村煮,那的香味能一直越过吕梁山,飘到山东边的村里,也不知是真的假的。(当然是假的。)

    听说当今圣人对那罗三郎也颇为看重,还赏了他五顷良田。

    在许多安贵人们的,这五顷良田的赏赐跟没赏也差不多了,之所以会这样,大约还是因为那棺材板儿直接了燕儿飞来卖钱,而不是直接献给皇帝陛的缘故。

    在离石县西坡村这边,罗用这时候还不太清楚自己这个穿越者的现,给七世纪的安城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天午,他去了一趟许家客舍那边,然后又抱了一罐废油回来。

    许家客舍那边最近生意不错,罗大娘他们两了不少买卖,一些客人除了会枣糕和东坡,还有不少人表示要吃臭豆腐的。

    于是罗用便托许氏兄弟帮他从城又带了一个铁釜回来,又是好几贯钱去,生意倒也还成,在许家客舍这边,臭豆腐不当小吃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