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 - 七夕特别篇:隰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夕特别篇:隰桑



    话说成太后亲手持选妃一事,夙兴夜寐,尚不知选了几个得意的人,倒先落了一病。侍疾的世妇换了一位又一位,看诊的御医换了一拨又一拨,总不见好。

    申国公夫人求签明德寺,得了张心诚则灵的方是抄写大乘佛经,可为病者消业,为者祈福。

    《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全文七万八千余字。

    棕黑,辨不是香火熏浸还是尘灰凝集,老旧斑驳,落满岁月的足迹,乃是明德寺藏经阁请的珍品。

    南婉青的神比这陈年经书还要沉几分。

    你再说说,这什么玩意儿?

    素手指向郁娘怀泛黄的书册,尾端两指留了半分的指甲,行动间无端凛厉。

    不多不少,恰好四本。

    皇后懿旨,妃嫔均需手抄佛经,每人最少一,为成太后祈求神灵庇佑。

    郁娘战战兢兢禀完话,才松的一气又被回嗓里。

    启禀娘娘,皇后娘娘的旨意。郁娘只得壮着胆再度回禀,虽说娘娘并非后人,然君之禄,担君之忧,太后娘娘凤抱恙,而娘娘为国修行,理应当表率,立垂范,效典型。故而奉上《法华经》,请娘娘焚香沐浴,诚心抄写。

    右手两只指甲,染了明艳的蔻丹,好似秋零零星星的一串红。

    委实不容易抄书。

    案上紫檀八宝海棠盒,赤绒布,摆一对玳瑁护甲。

    南婉青拈起护甲金圈,慢条斯理上小指:不抄。

    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郁娘与沉璧相视一,皆是满面愁苦。

    太后娘娘连日凤违和,太极皆为此焦心沉璧

    话之意落在上之一字,沉璧隐晦提,宇文序忧心于此。

    是死是活,与我有何系?南婉青已是十分不耐烦。

    郁娘连忙跪地:娘娘息怒,清宁亦请了《楞严经》,婢以为皇后娘娘并非存心刁难。

    《楞严经》全文不到七万字。

    我也是存心不想抄。南婉青,她若真有孝心,有忠心,就该抄《华严经》,折了九成字数的《楞严经》,如何得上皇后娘娘的忠孝之心?

    心不快,半不饶人。

    《华严经》全文八十卷,百万字。

    娘娘

    南婉青沉声打断:不必多言,不抄便是不抄。

    语罢自顾自殿。

    宇文序晚间驾临昭殿,门门外乌压压跪了一群人,默然不肯起殿清冷空旷,南婉青半卧锦榻翻书,容怏怏。

    你的人怎么都跪在外?五指修有力,拾起榻边胡踢歪的笏履,齐齐整整归于脚凳。

    南婉青也不抬:他们了。

    护甲粉绿叶缠绕,手底书封琥珀,宛若枝覆满墙。

    什么书看得这样认真。手掌揽上纤腰,宇文序将人往怀里带,气息拂过南婉青耳畔,灼

    坊间新的话本,说的是一个妙龄女没日没夜抄写佛经,最后劳累致死的凄惨故事。

    她惯会信胡诌。

    宇文序方才已问了仔细,此刻听南婉青言语,促狭幽怨,一时忍俊不禁。

    你可知今日是什么日?宇文序拢起怀人一双玉手,低声问

    什么日

    四方天,不知岁月,南婉青向来不记时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红丝几万条。[1]

    南婉青后知后觉:今日初七?

    成太后病榻缠绵,阖肃穆,七夕佳节无人庆贺,有可原。

    宇文序俯吻上红,语调糊:宸妃娘娘当真日理万机,贵人事忙。

    自然事忙。南婉青推开宇文序,八万佛经等着一字一字抄,今日才得的玳瑁护甲,还没乎,就要同指甲一块卸了。

    她的状,向来告得不动声

    宇文序起了逗她的心思,顺着说去:抄写经文,有益于凝神静气,消业求福,是好事。

    确实是好事,一晚上抄全了,说不准明日便可羽化飞升。请陛今夜去往别罢,莫耽误臣妾机缘。手上愈发使了力气,直把宇文序往榻推。

    不过随一说,却当真了。宇文序轻易将人制于怀,动弹不得,好容易留的指甲,倘若真铰了,我也心疼。

    南婉青冷冷一哼。

    我替你抄,只是

    眉漾开浅笑,南婉青抬首吻去,如风轻快:向之最好了。

    宇文序写得一手好字,也仿得一手好字。

    你得替我写一幅字。

    我的字有什么好看的?你倒不如自己写,或是差翰林院的学士,哪个不比我会写,且写得好。南婉青不愿拿笔,寻了借推脱。

    我要的那一幅却不是好字。宇文序臂弯,驿寄梅,鱼传尺素,天涯不相见尚能音书相传,以诉衷,岂有相对无言的理。

    南婉青心忖度,百字换万字,是笔合算的买卖。

    《鹊桥仙》?

    七夕名篇,恰与驿寄梅一句同秦观之手,南婉青自然想到。

    这句不好。牵织女一年一会,乃是迫于无奈,诗人也只得如此说去。宇文序,两心相悦,便要久久,朝朝暮暮。

    那写什么?事起突然,南婉青冥思苦想,难寻佳句。

    前人气定神闲,已是有成竹的模样。

    不许太

    宇文序一笑:雅为正声,言天之事,形四方之风。[2]

    心乎矣,遐不谓矣?心藏之,何日忘之。[3]

    其声顿挫,其脉脉。

    注:

    [1]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红丝几万条:自唐林杰《乞巧》。

    [2]言天之事,形四方之风:自《诗经大序》。

    [3]心乎矣何日忘之:自《诗经小雅隰桑》,隰音习。翻译:心里对他恋着,何不意向他说!心把他藏起,哪天对他能忘记?(诗经的翻译语气总是奇奇怪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