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 第九卷 祠祭大泽倏忽南临 第十九章 巡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宴在卢府行,李宓完全没玩好,几个“颇有音律造诣”的乐工表演节目,关键是风韵不存的半老徐娘,李宓扫兴之至。席间一众文人清谈,李宓自喻读书人还刻印过书册,却是不上嘴,也不知他们扯那些玄虚有啥用。他喝了一会儿酒忍不住说漏了嘴﹕“淡鸟来。”

    一句话就暴了这李宓原来是个俗人,倒没想到他能俗成这样,卢公也不禁鄙夷之,那神不仅是在鄙夷李宓,好像还鄙视整个薛崇训政权。本来见这御史年纪轻轻就得重用,以为很有文化修养,结果当众说“淡鸟来”这等话,是武将也就罢了这厮明明是个文官。

    不过史王贤之心已有了主意,午就以协助御史办公为名带着李宓离开了卢府,到了州衙。晚上就在州衙设的官开晚宴,大鱼大加烈酒女,李宓尽兴回榻之所。

    晚上服侍他起居的两个婢女态丰腴穿作暴,李宓觉得还常常对自己抛媚,也就没有客气,将她们至黎明方休。

    不过他仍然惦记着白天有正事,一早就起床了,两个女人赤来缠他,不料李宓态度骤变哪里还有昨夜的柔意,一脚将其一个踢翻,撞在床脚血不止。

    到州衙见了史等人,不料又以酒相待,每提及巡视各地他们便左顾而言他。一连三天都是这样,李宓怕一同过来的随从小吏回去说坏话,又想起皇恩破格提,三天之后就有坐不住了。

    一日午宴上他又提及要先巡查军队,再察汉民少民杂居之地的治理,王贤之等人照样岔开话题只说李宓兴趣的玩乐之。这回李宓大怒,忽然掀了案,喝﹕“尔等遮遮掩掩,竟是在遮掩何?”

    满地狼藉,幽州官将面面相觑,史王贤之沉住气﹕“李御史说笑了,咱们哪里是在遮掩?御史领皇上圣旨自京里来,咱们以礼待之,为表仰慕之心,御史何故而发怒?”

    掀了案后李宓的气消了大半,这会儿也想幽州官员确是没有什幺地方怠慢,还每晚找女人来玩,再说自己要把差事好也得多少要依靠地方官的合,否则他李宓就带了几个人来,偌大偌繁杂的幽州军政何年何月才理得清楚?

    李宓便﹕“王史等的好意心领了,但不能成日没完没了地设宴歌舞,从今日起每天卯时至酉时为办公之时,你们应尽力协助我巡查军政之务,以好早日归去禀报皇上。午宴也省了,我自命随从带盒应付。”

    幽州官吏应允。李宓在晋王府走动几年,也受了其办事风风火火作风的影响,二话不说,当天午就让幽州都督派人协助他巡视驻扎在幽州城附近的官健兵﹕直属央的常备军,除了名存实亡的府兵,这是现今一等的帝国正规军;然后才是期驻守各边镇的边军。官健是完全领皇粮的职业兵,边军实际上家室都在驻地附近,虽然也领补给但家人会从事其他经济。

    李宓只见营军纪严明,盔甲军械完整。披执锐的健兵看起来还不错,都督赵瞿倒不完全是个酒之徒。但李宓随即就问随行的督府官僚﹕“这里有多少人?幽州都督全健兵都在营?”

    随行官员张,也不敢胡扯,要是说派到别去了接来那李宓可能会追问去了哪里,说不定还要去看,都督的兵权有限在没有严重军的时候不能把军队调得太远,要实地去看也不是多难的事。官员便﹕“全都在这里,大约三千多人。”

    李宓声俱厉﹕“大约?三千多是多少?”

    官员急忙叫人去督府拿名册,冷汗直。敢这些日对李宓好酒好招待都是白费?

    名册拿来后李宓翻了一遍,说﹕“我临走前对兵卷宗,明明幽州官军是八千三百四十二人,以‘军’为制的都督,竟只有这幺些?半数以上的名额哪里去了,你们吃空饷?一面上奏契丹反军急,一面又裁撤兵员实额,意为何?”

    不一会赵瞿也赶着过来了,对李宓解释﹕“这间有实李御史没清楚。幽州健兵原来确为八千多人,但皇上亲征突厥时从幽州调兵,我等不敢以老弱者充数,便先裁撤了一分,幽州兵又在漠南战场上死伤半数,伤者已无法编都督府。之后实数便只剩三千多人了,官健属于兵直辖,我们无权擅自招充兵员,结果就是现在李御史看到的这份名册,督府已复抄一份上呈兵,可能因途蹉跎,兵尚未改新卷宗,故而造成御史之前得到的况与实不符。若是我等欺瞒安吃空饷,李御史现在手里的名册又从何而来?我等更不敢妄言,新册递送安之事是有据可查的,绝不敢信雌黄。”

    赵瞿又解释﹕“都督府健兵不足,在兵授权之前我们又不能擅自在名册上增加名字(朝廷发工资),为了稳固幽州防务,都督府用增加镇兵和地方团练的办法来解决,边地以城健兵、镇兵、团练乡兵组成城堡哨防卫布置,这几天御史大可以巡察各镇各堡,看看都督府是否渎职!”

    赵瞿一番辩白,李宓便不再责难,只说稍后两天就实地巡查。

    李宓晚上回去后,随从劝说﹕“明公只是奉旨看看况,不动声看清楚报上去就是,何必在当地就和他们过意不去?毕竟这地盘是王、赵二人的。”

    “怕甚,难他们还敢对我不利?”李宓冷冷,“就算我死了也算完成了使命,朝廷自有定夺。

    ”

    随从遂不再劝他。

    ……

    史王贤之和都督赵瞿也私关切李宓的事儿。理在晋朝的地方格局,王赵二人本是两路人,此时有军事活动的地方实行的是军政分离。都督掌一地兵包括朝廷健兵和地方各杂牌军;行政及刑狱由州刺史(史)掌握,少数地区有监督协调几州政务的经略使,薛崇训为了防止军阀割据在没登基之前就撤销了节度使的实权成了一个名誉虚衔,和以前的都督一样的地位,比如兵尚书程千里就挂着陇右节度使的官衔,实际上他人在京师不了陇右的任何事。经略使不得涉军务,只能民政财政刑狱等事,和唐朝相比名字没多大变化实质变化大。

    御史王、赵二人一个兵一个政,就是没有多少职权相的人,但他们往来很密切,常常一起参加各宴会和活动,平日关系很好。

    胖的王贤之看起来一副宽厚反应迟钝的模样,但此时他已觉到不对劲,对赵瞿说﹕“看李宓的事儿,咱们恐怕况不妙。朝廷不是派他来查契丹军,反而是查咱们来的,安肯定是先怀疑咱们了才会派这幺一个人来。”

    赵瞿的神也不怎幺乐观,他的眉间形成了三竖纹,沉良久才说﹕“就算怀疑也无妨,咱们也没多大的把柄让人抓。”

    “赵将军的意思是坐以待毙?”王贤之不,“朝廷本来就开始怀疑咱们了,如果李宓再回去说两句不利的话,赵将军觉得咱们会怎幺样?”

    赵瞿正﹕“我们又没有真凭实据安,能怎样?大不了调个地儿继续当官,安还能莫名其妙就逮地方大吏狱不成?”

    王贤之﹕“你倒是想得轻巧,要想人不知除非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