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 - 分卷阅读18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该让将作监负责。军备资一向是兵负责,这个要求合合理, 而山泽泊归工, 勘察地理这事他们更专业, 掌天土地, 也能摸得着边,至于将作监,这个门通常是太监负责, 直接对皇帝负责,如今军的所用一应装备武,俱是自这里, 自然更不必提。

    贺卿罢黜了侍的旧例,但除了黄修带走了一批人,还有一批去了皇庄之外,剩的都了各监局,所以如今这些地方还是侍掌,跟关系密切。所以虽然将作监没有人在这里,却还是有人主动提起。

    各之间彼此也有竞争,其他没有资格争的人,自然也不想看兵这张大饼,倒不如还是让皇帝直观。而且以从前的旧例来看,上位者对这些东西总看得更重,未必会愿意臣染指。

    唐生和梁琦坐在角落里,捧着木板,看得目瞪呆。

    在他的印象,这些官们,都是国之栋梁,不但能力众,而且涵养极,说起话来必定温柔和悦,就算商量事,那也肯定是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尤其这还是在咨平殿里,也算是御前了。

    却不想他们真的吵起来的时候,也是脸红脖,气急了什么话都说得来,甚至还有挽袖胳膊意图动手的。

    当然,即使是骂起人来,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官们也不会像街上的泼妇那样满嘴脏字,要文雅得多,且用典。有好几句,唐生甚至本没听懂。不由暗暗佩服,果然官厚禄也不是人人都受得起的。不过有时候,这骂法反而更能够戳彼此的痛,到最后演变成纯粹的意气之争。

    唐生和梁琦对视一都有同样的疑问:这话,也要记来吗?

    想是这么想,但他们还是很快低去,奋笔疾书。不这段要不要留,都是之后的事,等会议结束之后私去问就是了,若不需要,再删去就是。

    “好了,要不要我腾个地方让你们切磋一场?”看对骂了白化阶段,贺卿只能面调停。

    她开了,其他人也上前劝说,很快争执的几人就冷静来了。——到他们这个位置,如果有人以为他们能那么容易就被激怒,那就想错了。他们表现绪,只是因为这个场合需要他们如此表态,让贺卿看到他们的决心。

    “此事就由兵,工协办吧。尽快把各项事务定来,早日投产才是正经。这批生铁关系重大,务要尽心。明年船队回来之时,我要看到你们的成果。”她顿了顿,,“至于将作监,我的意思是,以后他们只负责技术的东西,至于生产程,则行,所以不参与此事。等你们把上好的生铁炼来,再送到将作监,研制新式铠甲武及火便是。”

    这番决定,实在是乎预料。毕竟从前这些是都是将作监把持,兵也只能拿到现成的军备。如今将作监只负责技术的东西,职权范围一缩小了许多,这就等于是贺卿自己放权。

    不过君臣之间,往往你弱我,这对朝臣们是好事,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兵和工三位尚书更是满面喜声谢恩,承诺必定能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贺卿了决定,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纷纷认可,于是贺卿便将事给政事堂去走程序了。

    众臣正要告退,又被贺卿叫住。她朝唐生和梁琦招了招手,问,“会议记录可完了?”

    铅笔写起字来很快,两人分工合作,这会儿堪堪记录完毕,闻言连忙将稿整理好呈上来。贺卿摆摆手,“给各位大人看一,若没有问题,就在最后签字吧,到时候归档用。”

    这新鲜的东西,众人都有些好奇,因此也不怕耽搁时间,人人都从看到尾。因为还没来得及询问,争吵的那容同样记了来。当时不觉得,事后再看记录,莫名引人发喙。至于那几个当事人,更是恨不得掩面而去。

    实在是太丢人了!

    其实以前,朝臣觐见时,也有修起居注的官员在一侧记录,但重是皇帝的言行,官员不过一笔带过,而且这些容都是绝密,谁也不能翻看,只有皇帝驾崩,新帝登基,要修先帝实录的时候,才会取来修订。而参与修实录的臣也是千挑万选,大分朝臣都无缘得见。

    所以以前就算知自己的言行会被记录,但一贯如此,众人都习惯了,也不觉有异。如今吵完一场就立刻把记录送到面前,实在是让他们往后说话不得不多多斟酌。

    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这么一场朝议来,能记住的往往也是重。可一旦所有对话都落于纸面,就能反复翻阅,从寻找某些蛛丝迹。

    也就是说,翻旧账更方便了。

    当,所有人都从受到了一异样,却又很难形容来。只有顾铮锐地意识到,贺卿对官场潜移默化的变动,也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这会议记录目前只现在咨平殿,但将来必然会推而广之,让整个大楚所有官府竞相效仿。而有了记录,谁在事,谁则在混日,很容易就能分辨来,也能官员的

    而这些变化,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抗拒。也足以说明贺卿在政治上的手段愈发纯熟。

    ……

    赶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京畿一带的抢收工作顺利完成。之后,便是振奋人心的数据统计了。皇庄有历年土地产量的记录,只要将今年的产量与之对比,便能得结论:施用了磷之后,今年皇庄的产量,与往年相比,提升了一到两成,则因及土地质量不同而不同。

    要知,朝廷岁最主要的来源——农业税也不过只征收十分之一罢了。也就是说,多来的产量,足可以再供给一个朝廷。

    无论这些粮是藏之于民还是上缴国库,都必然能更有余裕。

    这几天,贺卿受到的奏折,大都是颂圣的容。只要听闻此事的官员没有不上书凑闹的,最后她不得不旨禁止,这才有所缓解。除此之外,消息灵通的各地官府,也都上了折,要求尽快将磷推广到自己所属的州县,造福于民。

    尤其是京畿一带,他们是亲看到皇庄的收成如何的,实在是不能不心动。

    然而现在,却有一个非常尴尬的况,那就是朝廷还没有探测到富裕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