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将军不好撩 - 分卷阅读5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弟门游玩散心去,一游便是大半年,让她积攒在心的那些儿女都抛诸脑后了。

    再后来,师父的名气大了起来,她边帮师父的忙边学,还得打理山谷的事务,除了每年回京城探望侯家两老,会想想那个人怎么又不回来,或是收到信的时候,想想那个人在哪儿,在些什么,其余时间真是忙得空闲多想他。

    可有些人,即便不刻意去想,他也一直妥妥帖帖地藏在心底,不知何时来的,等发现他在的时候,便再也赶不走了。

    从一开始被他带回来时,她就不曾将他看作亲哥哥过,而如今,更不可能了。

    ……忽然想通了许多事。

    当初他躺在床榻上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她怕得心发疼。

    如今知晓他可能发现了那个秘密,她怕得心发慌。

    究竟怕什么?

    怕他死,怕他赶她走,归结底,不过是怕他会离她而去。

    “呵。”

    侯苒将脸埋双臂间,抱着缩成一团,自嘲地笑了。

    活了两辈,自以为学会了察言观,摸透人心,到来,却一直看不清楚自己的心在想什么,连……喜上一个人的觉,都分辨不清,还当是错觉,当成了一时兴起的冲动。

    蠢得无可救药。

    更蠢的是,她现在就想跑到这个人面前,一字一句地告诉他——

    她喜他。

    从很早很早之前就喜了,与兄妹之无关,是想要嫁给他的那

    ……还来得及吗?

    侯苒抬起,靠着门慢慢地站起来,忽的被什么晃到了意识抬手挡住光线,走近几步,看见摆在窗前小桌上的一支细银簪。

    窗外的日光被它反的光,雕工并不致,也无甚装饰,京城随卖的都比这一支要好看得多,也不知送的人要多没光才选上它。

    她每年跟着师傅四游历,师父手大方,随手买给她的首饰多得不完,有些回谷后便成了压箱底的杂,唯独这一支银簪,普通得不起,她却从来舍不得丢,甚至门采药也特地摘来收好,生怕途落在山里就找不着了。

    ……为何来不及?

    他未娶,她未嫁。

    风华正茂,豆蔻初开。

    一切都会来得及的。

    “徒弟!来尝尝为师新的莲了!”

    隔屋的锅勺敲得咣当响,盖不住墨奚清亮的喊声,侯苒回过神,忙应声好,匆匆换了衣裳便小跑去。

    第41章

    建武四十一年秋, 宣帝突发急病,卧床不起,数月后病加重, 终等来了漠北大捷的消息, 急召侯誉风归京面圣,彻夜谈, 无人知其容。

    半月后,漠北一役的众位将领及四万神策军顺利抵京, 宣帝旨封赏功臣, 唯独漏了主帅侯将军未曾提及, 靖国公府也未有任何动静,朝野哗然。

    又过十日,皇城丧钟鸣, 宣帝终究熬不到开,于隆冬之时崩天了。

    遵先帝之遗诏,传位于太涣,待丧期一过便举行登基大典, 尊号元。

    元帝新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烧在了后,暗命人彻查他的生母敬太妃当年真正的死因。第二把烧在了国舅爷上, 将这数年来的亲见闻或查探所得,派人匿名递到了侯老爷那儿,老人家年纪大可不糊涂,自然会委人去查。

    最后一把烧在了侯誉风的手里, 不过烧的并非是他本人,而是借他之手收拾了一帮包藏祸心的□□……不,与其说是□□,倒不如说是殷家党羽,他这帝位若不是背后有殷家支撑,单凭一份先帝的遗诏,恐怕也难保他坐了不会

    虽然这会儿坐着也的……

    “侯卿,你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咳咳,不然一直用这么奇怪的神盯着他看……很难受啊。

    侯誉风收回视线,垂首沉声:“闫律贪赃枉法,罪有应得,皇上如此置,臣无话可说。”

    ……可你神里很有话说啊。

    元帝在心里叹了气,心当忠臣难,当好君王又何尝不难。

    父皇逝前,曾叮嘱他多方牵制势力,军权不外放,外戚不重用,可保皇位稳固。

    上辈他一一应承了,待父皇驾崩,却哪一样都不好,为人所蒙骗,错杀忠良,直到国破家亡才彻底醒悟,最终,在某个偏远的小村落里,悔恨一生,再无人记起。

    不过也好,至少他认清了许多事,这一世,终归不会重蹈覆辙。

    登基后,他暗地里帮侯誉风理了那些殷家栽培的势力,在侯老爷对付殷世谦的事上推波助澜,明面上为了在母后和国舅爷面前装傻,还特地以辅佐自己为名,授国舅爷右相之位,给足了甜

    闫律原是殷世谦提上来的人,一把年纪爬到兵尚书的位置,掌兵力调及军需供给。此次漠北之战本应结束得更早,却因军需迟迟不到位,被迫转攻为守拖延战时,众将领不满,回京前便联名参了他一本。元帝令彻查,果真发现他饱私数千两军资,战报急回,他一时挪不才耽误了补给的最佳时机。

    可查来是一回事,如何置又是另一回事。

    如今朝堂群臣,唯左右相说话的分量最重,右相是贵为国舅爷的殷世谦,新任左相却是寒门的状元郎……说白了就是个迂腐的读书人,哪敢言忤逆右相大人的意思,形同虚设,因此大多数人都以为皇上会搁置此事,待风过了再打发便是,不料元帝当堂便公开了调查的结果,直接令人将闫律由大理寺审问,静待发落。

    这可惊掉了一群人的,但凡了大理寺,别说保不保得住命,最轻也得脱层才能来,不仅那些冷观望、默默跟风的大臣,就连发起此事的武将们也未料到此事会如此顺利。

    据说姓闫的还是国舅爷面前的大红人,他们足了跟他死磕到底的准备,毕竟兵之事与他们关系重大,一旦差错,个丢命的就是他们这些冲锋陷阵的武将,岂能容这只顾一己之私的老东西作

    侯誉风更是如此,这件事本就是他暗促成的,没面是不想打草惊蛇,能拉闫律台最好,不成的话,也能给闫律一个警告,让他今后安生些,否则有的是人想对付他。

    可没想到,皇上非但不阻挠,还“明察秋毫”地翻了一堆铁证,堵得闫律百莫辩,只能认栽。

    “众卿还有何事要奏?”

    元帝实在被侯大将军盯累了,到这地步还讨不了他好,当真憋屈,尤其旁边还有个国舅爷在虎视眈眈,除掉了兵尚书,必然得寻一个新官上,不知国舅爷又要举荐门的哪只爪牙,得赶在他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