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竹(H) - 分卷阅读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琛绕过七八粉墙,拐过五六街角,终于在白雪皑皑的湖畔找到了那片竹林。

    附灵不是小事,他不敢疏忽,便抖落枝梢的碎雪,拨开旁的白袄,一株一株认真查看过去。冬季没有虫害,每一株青竹都生得青翠盎然,势喜人。

    看到第九株时,晏琛微微一怔,弯,伸手节附近——那儿的土壤微微拱起,厚实密,罩着一棵未破土的冬笋,正好和他的笋儿一般大!

    他欣喜不已,地舒气。

    若附了这一株,腹的孩便能睡小笋里,被雪朝雾滋养,与日月华相,可不比从他这儿收灵气还要充沛纯正么?

    晏琛望向月亮,依据西移的方位算了算时间。

    离鸣还有一个时辰,如果现在附灵,应当恰好能在鸣时苏醒,赶在日前回到客栈,神不知鬼不觉地爬上床。

    他低熄了烛焰,将灯笼搁在雪野里,又解开狐绒氅,原想一同丢弃在地上,转念想想料昂贵,被雪了不值得,便整整齐齐地叠好,盖在灯笼上边。

    晏琛一步一步走近那株青竹,手掌安抚着小腹,告诉孩莫怕。

    然后他伸手,五指碰青竹冰凉的,便有一清灵神息渗肤,淌至心脏。再以额心相抵,缓缓闭上双眸,逐渐变得轻盈,四肢舒展,所有的疲倦和酸都淡如烟云,微风拂来,一即散。

    天地离得近了,呼吐纳间,清浊,喜悲,皆成一

    时光走得比任何时候都要缓慢,他有了千百倍的时间,可以品尝活的甜味,倾听雪碎的声响,受着风从枝梢过,细密而温柔地将叶片叠作了层层涟漪。

    他聚起土壤里最甘冽的一汪清,注养分,节,一喂给稚的小笋儿。

    小笋儿渴坏了,咕噜咕噜地喝着,急得绿芽尖尖上冒一滴汗。

    很久以前,大约……晏琛记不太清了,大约三百年前吧,他也是一棵新生的笋。

    在陆家祖宅,一间幽僻静的院里。

    不,不是,那时候还没有陆家,陆家是后来才建造的。当时只有一片葳蕤的竹林,他早早地芽,成一青竹,和兄弟妹们枝叶相依。

    陆桓城的祖爷爷的祖爷爷的……某一位祖爷爷,是一个清苦平凡的读书人,在竹林东边搭了一间简陋的木屋,挑灯夜读,笔耕不辍,终有一年考得功名,光耀门楣。

    祖辈犁田锄地,黄土朝天,他是第一个读书人,所以可以光耀的,唯有竹林旁的这间小木屋。

    陆家就这样围着竹林,一砖一瓦地建了起来。

    最初的木屋仍当作书房,经过修缮,供他的嗣后代读书。郁郁葱葱的青竹环拥着它,投清凉的翳。枝叶间灵息充沛,土壤文脉贯通。孩们在这里读书,果然人才济济,让陆家成了阆州真正的书香门第。

    陆宅越建越大,一层绕着一层,一过一,无不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可无论外怎么喧闹,竹林庇护的书房依旧与三百年前一样幽静。

    心静,始可读书——这是先祖留的遗训。

    从书房的西窗望去,第一看到的那青竹,笔直韧,苍翠滴,仪态最为漂亮。

    陆家的孩们总是望着他。

    读书读苦闷了,就托着腮帮,咬着笔,小声咒骂古板的夫和严苛的父亲。课业被夸奖了,就换一张笑盈盈的脸,里缀着星辰,开着儿,朝竹一阵悦地笑。

    哀怨,欣喜,相思缠绵,踌躇满志……无数的从竹淌过,唤醒了里面沉睡的生灵。

    晏琛最初形成意识时,还不能看,只能听。屋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音字正腔圆。经史集,诗文歌赋,一篇连着一篇诵读,从孩童读到少年,从少年读到青年。后来的某一天,熟悉的青年会牵来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那孩用稚的嗓音,读起了他曾听过不知多少遍的诗章。

    新生,传承,故去,惦念。

    这座宅里发生过许多故事,血脉扶持,或者血脉相残,超脱凡尘,或者陷俗世。故事的每一个细节,晏琛心里都知

    他会刻意忘记坏的,雨一阵疾洒,冲刷过,就只留好的那些。

    再后来,晏琛的灵气日益丰沛,渐渐能附灵到别的竹上,譬如竹笔,竹扇,竹笛,竹席……他学会了写字,楷,隶,行,草,受着笔杆起伏,逐笔研习,逐字揣;也学会了笛,受着气息涌,懂得开闭如何成韵,鸣音如何清亮。

    他是竹,又不只是一竹。

    他变得越来越像人,聚一团的灵气,徘徊在幽静的书院,依附竹,努力学着一个人。

    再后来,他可以看见了。

    萦绕了几百年的雾在一夕之间淡去,迷蒙的视野,从未见过的廓与泽逐一显现——青石路,窄窗,短墙,抄手游廊。藻绿的苔藓爬了石隙,紫粉的丁香团成了屏。

    他看见晴空里一排排的鱼鳞灰瓦,灰瓦屋檐勾翘。屋檐,开着一扇方方正正的轩窗。

    十四岁的陆桓城倚在窗边,看着他,嘴角噙笑。

    那一刻,所有关于的诗句都挣脱了书页,鲜活地写了晏琛心里。

    蒹葭,采葛,落梅,桃夭。

    窦恰初开,缱绻意难平。

    千年以前,那些墨记载的思绪,他突然全懂了。

    第三章  识

    其实那时候,陆桓城并不是在看晏琛,毕竟……谁会没事盯着一看呢?他只是在想心事,同时习惯地,把目光停留在了窗外的青竹上。

    可那不重要。

    晏琛的沦陷,只关乎一刹一一抹笑,从此再也离不开这个眉目俊朗的少年。

    遗憾的是,陆桓城并不会每天都来书房。

    他和父辈们不一样,无意于腐朽书卷、利禄功名,反而喜往市井里跑,时常沾得一钱币气息回来,或者张弓骑,攀山游……总之,莫说祖训,就连戒尺杖都奈何不了他。

    好在陆桓城有一张喜的竹弓,晏琛想他想得受不了时,就悄悄附在弓上,被他带去,看心仪的少年郎变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男人,扬鞭跃姿,双利如鹰隼。

    再后来,陆桓城到了十七岁。

    那一年炎夏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