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 - 分卷阅读58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途之上疏和当时的庄妃为难了一把,但这一丝毫也没妨碍到皇帝对他的重视——晋升如此之速的官员,不 像是那就班熬资历的,肯定是简在帝心,得到其的认可,才能如此超迁。

    “看来,这于廷益是个人才啊。”太后也是由衷地称赞了一句,她似笑非笑地看了看徐循,“我这么说,妹妹不会生气吧?”

    “这本来就是实话么。”徐循也并不介意,她,“似于廷益这样的人,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只看他在江西的成绩,便知这样的人如同之锥,只是时间问题。”

    她若有所思,“不过,背后也应该少不了助力,就不知他是倾向哪一位大人了。”

    太后也,“就不知是哪一位了——想知却也简单,召柳知恩来一问应该也就清楚了。”

    于廷益这人的故事,徐循是很熟悉的,他去江西巡的路上,还能上书说陕西的事。当然了,御史可风闻奏事,即使是监察御史,也可以上疏畅所言,肆无忌惮地对国朝的各弊病提自己的看法,不过她却很肯定,于廷益在那个时间上奏疏言外戚之祸,背后肯定有人授意。

    在 国朝,外戚就是个,人人都可以,尤其当时她又正倒着霉——就算是又得意起来了,也没可能影响于廷益的仕途,只看章皇帝毫不介意地继续使用于廷 益,便可知妃嫔对朝政的影响力有多微弱。从买卖般的角度看,外戚为祸本来不假,为御史,上书敲打外戚,更是一件很能给自己培养人望,营造清名的事 ,只是在奏疏里带几句徐家而已,况且又是真有过这样的事,且又能结好背后的那位大人——那本奏疏,上得可谓是有面有底,实在万无一失、多方得利。

    至 于于廷益是否可能被人蒙蔽,又或者是差,在南京逗留期间听说了一些传言,有了误解,且又恰好听说她有可能被立为继后,所以正义发作,赶快上疏扯一 徐循后——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人,那就绝不可能如坐冲天炮般直上到巡抚位置。试想环境,和朝廷相比,简直简单得如小孩过家家,饶是如此,能在六局一 司混到编制的女官,哪个没有几把刷?于廷益在江西断决数百案件,诉讼双方均心服服,若无阅历城府,怎能如是?这样的人如果连风都不会看,光凭一腔 血就踏的漩涡里,早就被嚼吃得渣滓都不剩了。虽然这本奏疏的风险不大,但没有足够的利益,也很难请动他这个颇有影响力的御史手。

    以 当时的况而论,朝臣不愿徐循上位的应该也有,起码东杨大人在知太后主政后应该很是开心。废后时他的表现,别说后,连整个京城都早传遍了,听说边 远小城还有人编了故事来说唱。不过他会否如此行事,又是不是唯一一个,徐循就不知了,因为朝还有一个看她很不顺的重量级人——如今的礼尚书胡大 人。

    虽然没有阁,但他资历老,也备受文皇帝的信用,是被写章皇帝遗诏的几位顾命大臣。废后风波时人好像还在南京,和在江西 的于廷益联系也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徐循也无法想象东杨大人会对一个妃嫔的家族如此关注,雨台徐族闹的那些烂事,因地利之便传胡大人耳朵里,那倒 是有可能的,一路传到京城落东杨大人的耳,那就太离奇了。不过徐循并不知胡大人和于廷益之间有什么集,就她所知,他们年纪相差很大,也不是同 乡、同学、同榜,更无亲戚关系,反正看起来就像是毫不相的两个人。

    这些事和她切有关,徐循自然了解得仔细,想得也周全,太后 却未想过这些,琢磨来琢磨去也是毫无线索,她被勾动好奇心,还真想叫柳知恩来问个清楚,却忙为徐循所阻,“算了,背后是谁,又有何要?从前的事犹如过 云烟,现在也都不作数了。就算是有人主使,难我还能来个秋后算账么?若不能,知这个又有什么意思?”

    废后风波时,旗帜鲜明反对废后的就有首辅西杨大人,太后对他也还不是不能如何?若因此等小事决定大臣的沉浮,只怕两人会在转瞬间被大臣欺压得连气都不过来。现在的廷,实在不是可以随意行事的地方,太后想想,也便罢了,“也是,若传去为人误会,也不大好。”

    她便搁了于谦的奏疏,又拿起了新一封奏章,“这个我倒是看明白了,这是在冲左副都御史的位置使劲吧?”

    虽 然阁三位杨大人的关系很和谐——起码在架空廷方面是很和谐的,但彼此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争端,这三位现在年事已,功勋厚,除非天时地利,否则压 无法扳倒,只能等其自然去世或是退休,但这不代表三大派系就没什么可争得了。官场和后不同,后哪怕妃位都被占满了,一句话还可以再封,皇帝一兴就 个皇贵妃来,皇后也是毫无办法。但官场却是有一定的秩序,仿佛一个大尖锥,从底往上一缩窄,想要步,就得把同一个层面的对手都挤在后,自己 攀上上一层……这样的制,怎可能没有争斗?三位大佬是功臣名就了,可还有小弟要照顾呢。

    左副都御史是正三品官,而且是都察院的空缺,地位超然,围绕着这样一个位置,很多恶心的事都变得没那么恶心了,这一阵,为了争夺这个缺,朝堂上似乎很是闹,有许多看似无关的事,弯弯绕绕,背后好像又都能和左副都御史有关。

    徐循拿来看了一,说得是江南三省盐事务,说当地盐工作不好,官军吃盐难的问题,她疑惑,“这和左副都御史有什么关系。”

    太后咳嗽了一声,“据我昨日问王瑾,这有望左副都御史的诸位人选,最有希望的王是盐,你也知,盐事无小,官军吃不到盐是要闹事的。江南三省都有这个问题,阁派王巡抚江南主事务也很正常。”

    徐循赶快查阅自己的笔记,读,“有司盐务衙门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为从三品,极为富裕,为官一任,家财能增十倍……”

    巡 抚一般过去都是有事务的,譬如于廷益一开始去山西河南就是当地民频发,过去整顿当时军备,安顿庶民。三省盐务不是小事,一旦过去,起码盐运司便是基 本盘,统三省盐运司,权柄和左副都御史还真难辨,而且巡抚一旦外,很有可能转为常任,几年都不回来,这是很硕的差事。江南三省本就富裕,巡抚基 本盘又是富得油的盐运司。王就算原本对左副都御史志在必得,现在这个机会放在跟前,只怕都要考虑考虑了。

    一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