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 - 分卷阅读58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后摇了摇,容平静,“你也不必再推辞了,我明白老娘娘的意思。不论是你、是我,怕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压住阵脚,只奈何……”

    只 奈何坐到这个位置上,就必须承担起这份工作。不别的女官、侍才能再,经验再丰富,不是这个份,便不能享有这样的权力。太皇太后不放心太后,要给她 找帮手,她找侍,司礼监的权力已经够大了,再大则恐难制,找女官,女官参政这先例一开,只怕后患更是无穷……除了徐循,没有谁有这个资格来帮忙,当然, 她这个先例开了以后,日后怕也有些麻烦。但再大的麻烦,还是局限于后,局限于皇室这个家。只要维持从寒门选秀的制度,这麻烦,也就是昙一现, 终究不会形成心腹大患。

    两害相权取其轻,太皇太后不是要制衡太后,留个后手免得她势大难制,也不是对徐循信心无比,觉得她能压住朝政……她是实在没有第二个选择了。如果说太后掌朝,就像是一鸿压在宝座上,那多她徐循另一鸿,也比没有要好一些。

    徐循终究也明白了太皇太后的心意,她地叹了气,也不再多争辩什么了。

    “今 日以后,你们二人每日都来仁寿,让王瑾给你们讲讲课。”太皇太后见两个小辈都不再说话,神也十分宁静,便也欣了一气,她挪动一,靠得更直了 些。“也不要太害怕了,让你们掌印,不是让你们脚,瞎指挥阁的事……只求你们能看懂奏章里的义,能明白朝政的变动。勿让这江山埋隐患,维持这 平稳局面,直到移给皇帝——”

    说到后来,她也不禁叹了气,“唉,反正,拼命去,事态如何,也只能看运气了。”

    即 使尽力了最好的安排,但天有不测风云,这阔大的国土上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谁又能说得清?若是从今年起,连年旱涝个五六年的,阁那年纪不小的三位老 人,又再去世几个的话,朝政一朝崩溃都不是没有可能。只怕就是章皇帝复生,都没把握能说自己可以将朝廷平稳维持到栓儿成年。

    还没接过权柄,徐循已经受到了窒息般的压力,想到她的所作所为,即使只是无意的一个举措,都可能对芸芸众生带来大的影响,她便觉得一双脚有千斤重,压都迈不去。

    ——而她还只是太后的副手而已。

    她忍不住偷看了看太后。

    太后的面,却是平静如,仿佛未曾受到丝毫压力,要承担的,只是一桩很寻常的工作。

    即使两人间恩怨纠葛,关系复杂,徐循也说不上对她是讨厌还是无,但在这一刻,她的确对太后泛起了一丝敬意:不论她有多少缺,此时此刻,起码她还算是很有担当。

    正这样想着,太后也转过来,望着她。“从前的事,怕要搁到一边了……这话说来虽假,但你我二人,日后当同舟共济、尽力而为——总不能辜负了大哥对我们的恩德。”

    想到章皇帝,徐循亦是心一凛——她不敢说自己能到最好,但如太后所说,总是要尽力而为,起码不能把个烂摊给栓儿,又或更惨,把江山在这几年间败掉。

    遂收拾心,对太后沉沉地。“从此以后,自当竭尽全力,襄助娘娘。”

    太后勾起角,伸手来,徐循再不犹豫,也抬起手,和她击掌三次,以此成盟。

    ☆、第257章 学习

    从技术上来说,太后和徐循的工作任务相当简单,甚至就是栓儿也能胜任。大分活计外廷都已经好了,送上来盖印的诏书、敕书等,都是经过翰林院草诏,廷只需要盖上大印便可。别说栓儿,就是刚生的婴孩,只要边有个能拿动大印的保姆,也不可能不好如此简单的活计。

    由 于太皇太后割让掉了廷问政的权力,现在廷三女,每一个也都有说得上是致命的弱。即使是换了人来掌印,其对外廷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会送到廷的东 西,基本上都是阁三人博弈后的结果,即使有什么利益冲突,也都被阁自己消化完毕,还不到廷来手。是以就是这监督奏疏、审诏书的工作,其实也不 过是为了多一重保险而已,实际上经过六、六科、阁、司礼监等机构的重重审把关,到她们揪病的机会委实是不多。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因为工作 容简单就随意糊的话,其结果就是廷会一步丧失权威,一步一步走去,谁知日后会否变成汉末、唐末时那样,权臣、宦随意废立天,皇权旁落的 况?

    廷三女,都没有亲戚在朝为官,外戚势力几乎不存在,也就谈不上借用了。只能靠自己对朝政的了解、对时局的把握,甚至是个 人的权威和名声,来维持对外廷和宦的震慑力,换句话说就是,哪怕太后和徐循什么都不,什么都不呢,也不能什么都不懂。起码你要懂得现在朝、天都 有什么事在发生,什么势力在互相争斗,什么人在冒起,又有什么隐患在酝酿之

    不过,要学懂这些,那可就难了……

    徐 循对太皇太后的安排,虽说面上服从,但一开始心里终究多少也有些嘀咕。她不晓得太后如何想,不过怎么说她也是栓儿的养母,虽说是辅佐太后吧,但一旦参政, 这权威也就更足了。如是栓儿有个万一,譬如染疫没了,由壮儿即位的话,太后的母后皇太后之位,届时必然受到冲击。让她来辅佐,是别无选择,但这也不意味着 太后能对这等隐患视而不见。

    不过,等开始上学以后,这担忧也就渐渐地消除了,才学了两天,徐循便痛苦地认识到,这个差使本不是一人能胜任的,其实说白了,甚至连她和太后两人加在一起都很勉

    国 朝官制,发展到现在已经近百年了,期间经过数次调整,有许多不成文的惯例、规矩,已经形成了一自己系。京官、地方官、军官、边官,民、军等等制 度,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国民系。且不说学会如何治理了,太后和徐循连对国朝官位基本的了解都十分匮乏,她们平时听说的基本都是六尚书、阁大学士等 官的名字,且不说清、浊的区别,各官职背后的甜苦,每省二司的职权制衡,每省各的设置——甚至就连京里这些机构的职权和制衡,她们都是一无所知。

    原 因无他,这事和她们从来也没有关系,两家亲戚也没有真正官的,全都是领闲职。栓儿还玩升官图,多少了解一些,可后妃乃至藩王,连这些都接不到, 从本上来说就断绝了参政的可能——这也是祖训结合了文皇帝的实际教训,的确有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