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日月 - 分卷阅读2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廷玉不敢耽搁,忙:“臣在。”

    “来吧。”

    梁九功守在门,看着张廷玉,又关上门,亲自守在外面,微微起伏,禁不住暗自心惊。

    清朝确立统治之后,鉴于前朝重用宦官,导致阉政的,便限制太监习字,且将宦官归于务府敬事房辖,严禁太监预朝政,所以梁九功虽然算得上康熙跟前的红人,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太监。

    先帝顺治爷时,曾幸太监吴良辅,顺治十五年,吴良辅与官员勾结涉贿,因先帝庇护而未获罪,结果新帝登基,立时以变易祖宗制度之罪被死。梁九功一直记得这桩闱变故,是以将吴良辅的场牢牢记在心里,纵然那些王公大臣对他礼遇三分,他也丝毫不敢僭越自己的本分。

    只是现在,他却不得不为自己打算起来。

    他虽目不识丁,仅仅能读自己的名字,但在康熙左右多年,就算是猜,也能零零碎碎认得一些字的廓意思,便如刚才,康熙亲自提笔写的几个字,他认得的就有“孙”、“皇”等。

    这些字,并不罕见,平日奏折里间或也有现,只是结合近日帝王的状况,神举止,又接二连三召见廉郡王,张廷玉密见,却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

    梁九功捺汹涌,几不可闻地气。

    有时候知得越多,命就越是堪忧。

    本朝有殉葬的传统,而他这般的随近侍,看到太多秘密,届时新皇登基,如何还容得他?

    思及此,梁九功生生打了个寒噤,顿时手脚冰凉。

    西,张廷玉跪了半晌,发现帝王并没有喊他起,也没有其他声音,禁不住微微抬窥了一,发现康熙正歪在榻上,神忡怔,又带了一丝茫然,浑然不复年轻时的练,如果不是上那龙袍,看上去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寻常老人。

    皇上还是老了。

    张廷玉暗暗叹息,他想起当年自己刚士,直南书房,皇帝带着笑意问,这就是张家的千里驹吗,你父亲是朕的肱骨之臣,你可要青于蓝。

    一晃,就是十一年,自己将锐气渐渐磨平,帝王也到了耳顺之年。

    一炷香时间过去,纵是张廷玉这样的好耐,也忍不住声轻唤:“皇上?”

    康熙没有反应,他抬起来,这才发现帝王托着腮,双目微闭,似乎睡觉了。

    张廷玉无法,只好又唤了几声,康熙一动,睁开,坐直,看向他。

    “衡臣来了啊,起来吧。”

    “谢皇上。”

    张廷玉起,见他神思不属的模样,忽然想起家老父去世前,也总是时醒时睡。

    “朕近来时时梦见从前的事儿,”康熙叹了气,“昨夜还见着了你父亲张英,那模样年轻得很,朕差都不认得了,最后还跟他了盘棋……”

    张廷玉听得心惊,忙:“皇上,先父地有灵,必也不愿见您为了他如此费心劳神,还请陛保重龙!”

    康熙摇摇,没有接他的话。“朕边的人,太皇太后,太后她们,一个个都走了,连康熙朝的老臣们,也没剩几个了……”

    张廷玉听他慨,张了张,却不知能说什么,只好一径沉默着倾听。

    只怕帝王心里,不仅仅在缅怀那些已经不在人世的老人,也是想起自己那段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

    康熙说了几句,声音也沉寂来,怅然地望着窗外,半晌,穿靴榻,走了几步。

    “你来帮朕,拟一份诏书吧。”

    “是。”张廷玉走至案前,磨墨提笔,静待康熙开

    “从来帝王之治天,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康熙顿了顿,一边措辞,一边:“……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

    这是遗诏!

    张廷玉笔尖一颤,差在纸上留墨迹瑕疵,所幸十数年历练阅历,仍能让他勉心,凝神去听康熙的声音。

    “历观史册,自黄帝甲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帝王的语气带上了一丝骄傲。

    他确实可以引以为傲,纵观史册,也只有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连前朝在位时间最的万历帝,也不过四十八年而已。

    “今朕年届耳顺,富有四海,孙百五十余人,天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

    声音夏然而止,张廷玉顿笔,抬首望向康熙。

    却见帝王又走了几步,叹一声,半晌,摆手:“烧了。”

    言语之间,神萧索,意兴阑珊。

    张廷玉一怔,回过神,忙将写了一半的东西放在烛火上焚毁。

    “罢了,你先退吧。”

    “嗻。”

    他小心翼翼,正想退去,却听见康熙:“今日之事,若传他人之耳,就不要怪朕不念份了。”

    语调冷然,隐隐带着杀意。

    张廷玉心微颤,忙跪:“臣知晓。”

    见康熙没再发话,这才起离去。

    跨门槛之际,他忍不住抬往康熙的方向瞧去,只见帝王依旧站在那里,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

    第145章 夜变

    康熙五十年七月,抚远大将军胤祯率军移师甘州,意直捣伊犁,一举剿灭策妄阿拉布坦,途路遇小叛军,皆都一一铲除,但此时途跋涉的弊端开始显来,大军浩浩,人数达十数万之多,每日所用粮草军饷也耗费颇,后方很快就现粮草无以为继的状,加上策妄阿拉布坦狡猾之极,东躲西藏,几个月过去,连老巢的影都没见着。

    十四无法,只得密奏康熙,言军务重大,暂停剿,并请求回京叙职。

    梁九功站得久了,忍不住将往右边微微一倾,好让左歇上一歇。

    但在外人看来,他仍是微垂着一动不动,一副恭谨不语的模样,数十年如一日。

    这就是才的学问,如何让主看得见自己的忠心,如何在主发火的时候,想不起自己的存在,梁九功早已将这一摸得瓜烂熟。

    然而,却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前路忧心。

    他这样的废人,早已不可能,一旦康熙驾崩,至好的结局,也就是被发去守皇陵,但梁九功跟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