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福妾 - 东gong福妾(清穿) 第10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朕记得你是直隶人吧?直隶哪儿的?”康熙往后靠在引枕上,像是拉家常一般,随,“南直隶还是北直隶?”

    梁九功笑:“皇上好记才是河北保定人。”

    康熙眯着“嗯”了一声:“朕记得你也是家里遭了灾才的……”

    “是,那年发了大才家里是低洼田亩,正好粮刚经播便被浸泡,一颗都没起来,等洪退去,播时令又过了,难以再行补,那年的田地便全绝收了,才的爹娘饿死了,哥哥、妹妹被卷走淹死了,才侥幸活了一命,但屋被淹坏,又没粮,实在没法,只好一路沿街乞讨,后来被人牙卖给了一刀刘,给了才一刀,倒是救了才的命,让才能过了好日。”梁九功笑眯眯地,好像说得是别家事一般。

    “田亩受灾、房屋倒塌、民四起,官员就没有赈灾的?”

    “自然有振,才一路上也吃了两顿施粥呢,否则走不到京城就饿死了。这天灾怨不得父母官,当年大,河北二十二镇尽数被淹没,又冲垮大堤,就这样老太爷还不解气呢,继续连日大雨,才记得清清楚楚,走在路上半截都泡在里!”

    梁九功哪里敢说官吏的不是,何况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了。

    他讪笑着:“皇上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才见识浅薄,但也知这每个地方的官不一样,有好官也有坏的,有的州县遇见灾先行抚恤、搭盖棚屋、散放衣,并给淹毙人棺殓银。有的官员早拍跑了,才可不敢妄言。”

    康熙望着被他搁在桌上的那沓折,叹息了一声:“你说的是,好官难得啊!”

    他想起太在折里写的顾家满门忠烈,以及跟在他边照顾衣的程氏,一个女也知家国大义,有这等见识,的确是难得的事

    康熙还记得程世福在歙县的诸多民生之策,为此他才早早认定这人是个好官,故意要把他压在地方上历练了这么多年,正如一个难得的将才得在真刀真枪的沙场上才能培养来,好官也都磨练来的!若早早把程世福关在六里,他或许就毁了。

    歙县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几年当主事,也兢兢业业。太爷当初想提程家,他不反对,也有这一层原因在。

    但他没想到程世福很会教女,连女儿也教得明大义。

    那首歌的词虽然浅,但却是牵连满汉的好歌,康熙已经想好了要把这首歌刊发去,让市井小儿都学会唱。以华代指天,那分什么满汉你我?咱们都是一家,都饮同!康熙觉着困扰自己许久的满汉一的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向。

    他不禁起了一些才之心,程氏是女,唯有厚赏,授不得官。要不回给程世福升个侍郎?除了善扑营那个,他应该还有个儿吧,不知年岁几何,有没有科考……康熙又琢磨着回叫人去打探一,连闺女都费心教了,儿总不会更差吧?

    康熙间歇忽略了他原先对程氏的偏见,反而在梁九功的奉承,越发觉着自己是个慧识珠的明君,又觉着自己对太非常,不说太妃又贤惠又孝顺,连为太挑选的贴伺候的侍妾也是个家风清正又识大的。

    不愧是他!

    “皇上的光独到锐,自然是常人不能及的。”梁九功再加一记。

    “你个老货,当朕不知你满嘴阿谀奉承呢,你先记着,等那程氏回来,朕要重赏她!”康熙笑盈盈地说,也不再为那些贪官污吏生气。

    贪官杀了就是,回再派好的去!

    江风

    在船上的日其实很无趣。

    江面开阔, 见多了也就没了新鲜劲,一两天程婉蕴还喜每天站在舱板上看日日落,后来也就怠懒了, 打量着太爷对她素来万分优容, 时常一觉睡到晌午,起来也懒得梳妆,素面朝天地等着吃饭。

    碧桃又是个只听她话的“唯粉”, 不像青杏这个“双担”,所以她这段日在船上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 一旦又陷安逸的环境里,她果真又活成了米猪。

    若是以往胤礽当然要拉着阿婉养生,但念着前阵遇见海寇把她吓着了,他自己又忙,船上没别人,老四老五都各自坐另一条船, 规矩什么的还不是他说了算?既然来了,便随她怎么舒服怎么来了。

    对于太爷很忙这件事, 程婉蕴也觉得很稀奇, 太爷在船上竟然也能忙得脚不沾地。

    康熙算是把整顿师、建设海防的事务全权委托给太爷了。

    太爷的病可算是被康熙沿着路八百里加急的一封封密旨治好了!他们坐的船几乎每天都会在运河各个岸停上一个时辰补充炭火柴米, 太爷就会趁这个时候把四阿哥、五阿哥一块儿叫上,见针地会一会当地的师提督,一齐把康熙的旨意落到实

    康师傅对这次海寇侵袭的事件在奏折批文里一连用了三次“绝不姑息”, 要灭海寇的决心很大。听闻还特意把太妃的伯父、堂叔父都召回京城, 还将几个石家年轻的侄都提到运河沿路岸去任官, 包括太边的富达礼、庆德,一个被康师傅勒令留在天津, 一个已坐快船日夜兼程去了浙江。

    听说太边护卫的人在北塘折损了不少,康熙又从善扑营和禁军里遴选了三百名补上,如今也是快快船地追他们,但他们的船也开得极快,想来要等到了扬州才能汇合了。

    康师傅为何海上一事就想到调用石家人,主要也是石家人剿寇、抗倭是经验丰富的,而且当初施琅平苔湾留将,有一半留在了福州,在石文柄麾历练多年了,很多都是有真本事的。

    于是太爷受到康熙调遣石家官员的启发,先是重用了顾家,提成了把总,另也想派人去福州调兵遣将。

    福州的倭患在康熙三十四年上就基本已经解决了,苔湾平复后,倭寇再也不能以苔湾为板得到补给,这方“浅浅”的海峡由大清死死扼住,他们许多走私活动都大大受限,往往得绕远路,一路成本过,不得不放弃这条航线。

    更何况,福州一直有石文柄这个“油盐不”、“金银不受”的人守着,生前又跟杀撵狗似的把他们打爆了,便更不足滤了。

    但施琅手师也不可避免都是汉人、前明降将。太爷虽有了这念,却不敢自己这个决定,他对汉人、降将倒是没有偏见,只是毕竟与兵权换防相关,他……不敢擅专。

    太爷为了这事连请示的折都写好了,但程婉蕴却觉着这其实是在康熙授权给太的“便宜行事”里的,太若是特意给康熙写个正经折,反倒会让康熙有隔阂之,不如以儿份写一封家信,私底请教皇父会来得更婉转、贴心。

    她说完以后,太爷扭定定地看了她许久,一副“你不是我认识的阿婉”的死样儿。程婉蕴被他那神看得生气,她跟太爷相多年,如今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的小格格了,眸危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