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 第50章 御批三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esp;&esp;“王兄,小弟提前贺了。”

    &esp;&esp;汉抱拳,向王良璟一躬。历来小消息都比正式的公文要快,只是这一次却不是小消息,陛赐官王宁安,给了正九品的儒林郎。

    &esp;&esp;可别觉得官小,宋代科举的名状元初次授官,也仅仅是从八品的宣义郎,只比王宁安了一级而已。

    &esp;&esp;还不到十三岁的娃娃,拿到了好些人熬了半辈才能熬到的官职,当然是可喜可贺。不只是王家,整个沧州都与有荣焉,绝对要写县志。

    &esp;&esp;包黑虽然厉行节俭,依旧拨了一百贯经费,迎接钦差大人,要把赐官仪式办得闹闹。

    &esp;&esp;汉提前喜,是要请王宁安去知州衙门,包拯会亲自给他讲解接旨的礼节。王良璟清楚来意,咧着大嘴笑了起来,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esp;&esp;“宁安,这你可光宗耀祖了!”王良璟兴匆匆找到了儿,把事说了一遍,就赶快促王宁安去衙门。哪知王宁安眉锁,似乎有些不兴,面十分凝重。

    &esp;&esp;“臭小,看把你兴的,都傻了?”

    &esp;&esp;“没有!”王宁安认真:“孩儿准备辞了,我不要这个儒林郎!”

    &esp;&esp;“为什么?”王良璟大惑不解,好好的官职摆在面前,嘛不要!你小是吃错药了,还是脑袋烧糊涂了?

    &esp;&esp;“告诉你小,光宗耀祖的事,你别犯驴,小心我你!”

    &esp;&esp;“爹!”王宁安用力摇,“你说,陛为什么给我赐官?”

    &esp;&esp;“为什么?喜你呗!”

    &esp;&esp;王良璟憨厚笑着,终于想了起来,汉说了,是王宁安帮着铲除崔家,又著书有功,龙心大悦,才赏赐了一个官职。

    &esp;&esp;“对付崔家,我是了力,可是衙门里的诸位,上至包大人,至普通差役,甚至老爹你,通通都了力气。大家伙的赏赐没有来,唯独给我一个儒林郎,其实说穿了,就是《三国演义》,陛看着兴,心血来,就给了我一个官职。”

    &esp;&esp;听完儿的分析,王良璟意识,又追问:“那有什么不好?”

    &esp;&esp;“当然不好!”

    &esp;&esp;王宁安断然说,别人没有,唯独给了他,难保不会有人心存芥。而且一个区区九品官,只是多拿一份俸禄,要说有多少的好,未必!而且儒林郎是文官散阶,偏偏王家是以武立家。

    &esp;&esp;拿到了一个儒林郎,与王家的实力没什么帮助,士林人也不会接纳他,而且小说话本毕竟不是正途,靠这个得官,还会惹来各方嫉妒,说他是幸小人,影响名声。

    &esp;&esp;好未必有多少,潜在的风险倒是一大堆。

    &esp;&esp;他把心里的担忧和老爹说了,王良璟心思没有儿那么哨,不甘心:“当官就比不当官好,总不能白白浪费机会吧?”

    &esp;&esp;王宁安思量一,笑:“我有办法,好要拿,坏不沾!”

    &esp;&esp;……

    &esp;&esp;当天晚上,王宁安了整整一夜,写了一篇扎,拜托包拯送给陛

    &esp;&esp;王宁安首先追忆了往昔的过程,提到了他的祖父王修文,从小教导孙识字,讲述历代故事,告诫后辈忠君报国,在祖父的教导之,读了一些史学,后祖父战死西夏,家落,无缘私塾读书,徘徊学堂之外。又听一些说书先生讲故事,胡思想之,略略杜撰了几个故事,谁知竟然得到了迎,大半年之前,动笔写了《三国演义》,万万想不到竟然惊动了陛,诚惶诚恐,汗浃背。

    &esp;&esp;诗词已是小,话本小说,更是只可作为茶余饭后,消遣之用。小作书,一为家贫,二为追思祖父,万万不敢以此换取官职,玷辱士林。文官官职,那是代天宣化,教化万方,非饱学鸿儒,德才兼备,不能为之。

    &esp;&esp;小年幼无知,不通文,不懂武,无一丝一毫利国利民之举,岂敢轻易接受陛

    &esp;&esp;辞了官职之后,王宁安在后面附上了《三国演义》的全文稿,赠送皇帝陛,并且告诉皇帝,若是陛此书,能略加批讲斧正,已经是小三生之幸,断然不敢奢求官职。小年幼,尚在读书学武之,假以时日,学业有成,定要凭着才华,堂堂正正夺取功名,为陛效力,为朝廷尽忠。

    &esp;&esp;……

    &esp;&esp;“这小要么是真,要么就是猾过分,妖孽降世!”

    &esp;&esp;这是包拯给王宁安扎的评价,毫无疑问,他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这一份扎写的滴不漏,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就算包黑都没法写得这么完

    &esp;&esp;首先王宁安靠着追忆祖父,了他小小年纪能写《三国演义》的原因,谁要是怀疑,就去找他祖父说吧!问题是他的祖父已经战死在西夏,而这,又是王宁安第二个目的,他在替王家鸣不平。

    &esp;&esp;战死疆场的猛士籍籍无名,一个靠着写话本的少年竟然得到了官职,说得过去吗?

    &esp;&esp;他用谦卑的态度,拒绝了辞官,这一手肯定能得到士林的好评,即便有人看他不顺,也不敢多说什么,王宁安站在了理这一边!

    &esp;&esp;当然了光有理还不行,还要会讨人喜

    &esp;&esp;把《三国演义》全文奉上,还请求赵祯批注斧正。

    &esp;&esp;看赵祯急吼吼的模样,绝对会答应的。

    &esp;&esp;可一旦赵祯照王宁安说的了,皇帝亲自批注,就等于了最好的广告,满朝文武,士绅百姓,只要识字的,谁不要买一本《三国演义》,不为了看书,也要沾沾皇帝的贵气!

    &esp;&esp;从此之后,赵祯和王宁安两个名字就连在了一起。

    &esp;&esp;一个儒林郎算什么?

    &esp;&esp;九品小官,芝麻绿豆都不算,可一旦和皇帝并列,王宁安的价扶摇直上。

    &esp;&esp;再加上《三国演义》卖,很快天人就知王宁安,论起名气,只怕任何神童都没法和他争锋!

    &esp;&esp;有了皇帝的加持,有了偌大的名声,日后谁也没法轻易对王宁安手。

    &esp;&esp;当真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