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 第49章 有个粉丝叫赵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esp;&esp;“薛香灵扶危济困,赵守贞知恩图报。更兼苍天有,好人终得好报。真是一好戏,好啊!”

    &esp;&esp;赵祯从戏台回来,往寝走着,一边走,一边叹。

    &esp;&esp;白发苍苍的老太监陈琳陪笑:“谁说不是,老听了一遍,也慨不少。官家说得好啊,苍天有,官家几十年如一日,民如,连一碗羊汤都舍不得喝。老天爷会厚报官家的。”

    &esp;&esp;当年刘太后独揽大权,刚刚登基的赵祯形同傀儡,陈琳不离不弃,照顾了赵祯几十年,君臣两个更是像朋友。

    &esp;&esp;不久前,夜半三更,赵祯腹饥饿,想要喝一碗羊汤,可是一想到如果讨要,要麻烦婢,而且御膳房每天都会准备一只羊。劳民伤财,浪费可惜,赵祯就空着肚睡到了第二天。

    &esp;&esp;后来他才告诉陈琳,堂堂皇帝,亿兆百姓之主,竟然连一碗羊汤都舍不得喝,难怪老陈琳心疼赵祯。

    &esp;&esp;“唉,陈伴伴,朕不敢奢求老天会厚报。三年多了,是朕对不起范卿啊!”

    &esp;&esp;一个皇帝,不是勤俭仁就够了,还要有魄力,有意志,大宋国朝远远不像表面上那么繁荣安宁,实际上已经是积重难返,弊端丛生。

    &esp;&esp;在几年前,以范仲淹、富弼、韩琦、欧修等人领导的庆历新政,仅仅一年,就烟消云散,被寄予厚望的诸位相公纷纷离京,新政黯然收场。

    &esp;&esp;作为鼎力支持新政,又一手毁掉新政的皇帝陛,赵祯心难免惭愧。

    &esp;&esp;朕不过是守成之君,既不能收复燕云,又不能革新弊政,实在是算不得好皇帝,所以老天爷降罪,年近不惑,连个儿都没有,这就是朕的命!

    &esp;&esp;赵祯突然落寞萧条,低着不说话,正在这时候,突然有小太监急匆匆跑过来,在陈琳耳边嘀咕了两句,陈琳立刻大喜过望。

    &esp;&esp;“官家,朱才人有了!”

    &esp;&esp;“什么?”

    &esp;&esp;赵祯一愣,随后了孩般的笑容,终于又有人怀了,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皇家嗣艰难,小小孩童,担不住皇家的富贵啊!

    &esp;&esp;“陈伴伴,你立刻安排人手,好好照顾朱才人,绝对不能意外!”

    &esp;&esp;“老遵旨。”

    &esp;&esp;陈琳立刻安排去了。

    &esp;&esp;妃嫔怀,赵祯仿佛打了一剂心针,重新找回了自信。看过朱才人之后,回到寝,又想起了《锁麟》,越想越觉得这戏有味,因果循环,果然如此,皇帝陛竟然产生了烈的共鸣,对写故事的人也来了兴趣。

    &esp;&esp;“陈伴伴,写《锁麟》的那位少年,名叫什么?可还有作品?”

    &esp;&esp;“有!”

    &esp;&esp;陈琳痛快答:“老空问了戏班的人,他们说这《锁麟》来自沧州,是一个茶馆说书人讲述的,不只是《锁麟》,还有一《珍珠衫》,都是别人不曾说过的段。不过最引人的还不是这两。”

    &esp;&esp;“哦?还有好的?”

    &esp;&esp;“有,是篇的历史演义,叫《三国演义》,据说已经了二十几回。”

    &esp;&esp;“《三国演义》?好大气的名字。”赵祯好奇:“陈伴伴,可有文稿?”

    &esp;&esp;“实不相瞒,由于这书还没有说完,并没有正式版,只有些喜书的人,抄录了一些大概,在两个月之前,陆续传到了京城。”

    &esp;&esp;陈琳的确会办事,他让小太监把搜集到的文本献给了赵祯。

    &esp;&esp;翻开了第一页,一首《临江仙》赫然现。

    &esp;&esp;“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有味,真是有味!”

    &esp;&esp;赵祯叹着,往看去,他最初不过想要消遣一,哪知越看越是迷。从午一直看到掌灯,连晚膳都没吃。等到看完了手抄本之后,心里抓挠,迫不及待想要知来的故事……

    &esp;&esp;他酸胀的睛,一见陈琳还陪在旁边,赵祯有些羞愧。

    &esp;&esp;“陈伴伴,真是玩丧志啊!居然为了一话本,耽搁了朝政,你去把群臣的奏本取来吧。”

    &esp;&esp;赵祯算是个很勤政的皇帝,早年曾经累得昏倒,即便了皇帝几十年,他也丝毫不懈怠,断然不会把今天的任务留给明天。

    &esp;&esp;自从和李元昊议和之后,烦心的事少了很多,能的相公们会把朝政理得妥妥当当。赵祯只需要把握大局即可。

    &esp;&esp;他看了一阵,已经到了三更十分。

    &esp;&esp;再看一本,就可以休息了。

    &esp;&esp;赵祯拿起了包拯的扎,随手翻开。

    &esp;&esp;这一看可不打,赵祯太的青都绷起来了。

    &esp;&esp;“简直反天了!”

    &esp;&esp;气得赵祯一拍桌,震得茶壶茶碗响!

    &esp;&esp;一个个小小商人,竟敢向辽国走私百万斤烈酒,而且还窃取朝廷的粮,供养辽狗!简直岂有此理!

    &esp;&esp;豢养匪徒,结外国,光是这两条,就能废了崔氏一门。

    &esp;&esp;“包拯不愧是吏,才短短几个月之间,就查清了如此大案,替朝廷揪一个大蠹虫,真是了不起。”

    &esp;&esp;赵祯赞叹着,翻到了最后,就是包拯开列的家产清单,钱60万贯,银45000两,黄金8000两,东珠3斗,骏100匹,其北地4匹,貂150领,金银皿500件,田产20000亩,酒坊12座……折算,差不多有150万贯之

    &esp;&esp;小小的沧州,大大的蠹虫。赵祯不只是愤怒这么简单,大宋还没有从元昊造反之缓过来,价飞涨,军费暴增,使得大宋的财政现了大的赤字。

    &esp;&esp;崔家的财产,差不多能得上辽国五年的岁币,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esp;&esp;包拯不止立功了,还立了大功!

    &esp;&esp;有功赏,有过罚。赵祯当然不会吝啬赏赐,他仔细看着包拯的扎,其提到的功臣不少,可是一个名字让他前一亮。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