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 - 分卷阅读5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俊听了,开:“爷爷,青云禅寺跟大钟寺相比如何?”

    大钟寺是京城附近十分灵验的寺庙,香火十分旺盛,家里章氏和钱氏没少去,李俊陪着和亲娘去过几次,对烟雾缭绕大钟寺印象刻。

    李玉山摇:“完全不同,哪来的相比,待会儿你们就知了。”

    李俊撇了撇嘴,偷偷对章元敬说:“这里的山这么矮,我三俩步就能爬上去。”

    章元敬使劲的迈着小也不抬的回了一句:“山不在,有仙则名,不在,有龙则灵,各有各的风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李玉山一听,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孙:“可见你白这么大,还没有你师弟看得明白,等到了秋日,我再带你们来一次,到时候这里的风景才好。”

    章元敬奇怪的看向老师,暗这里不都是松树,到了秋天也没啥样才对,偏偏李玉山但笑不语,愣是不告诉他们俩,还说:“去年没来,倒是错过了盛景。”

    章元敬更好奇了,忍不住问:“老师,难秋天这里会有什么不同吗?”

    李玉山只是笑,故意说:“等到了秋日,你看了就知晓了。”

    章元敬只好咽了疑问,正巧这时候旁边有个小和尚挑着上山,李俊快人快语的问:“小师傅,这里等到了秋日有啥好看的风景吗?”

    那小和尚一听,摇晃脑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说完就径直担着走了,完全没有搭理他们的意思。章元敬看着,觉得这寺庙灵不灵他不知,反正里的和尚倒是有意思的。

    桥盘山只有九十九个台阶,虽然带着个四岁的孩,这路也很快爬完了,从后山的小路上去是一个凉亭,凉亭略往是青云禅寺的外院,再往上就是院和后山了。

    李玉山没急着走,反倒是带着俩个孩站在凉亭里看,此没有树挡住视线,遥遥的能看见整个青州县城,青河像是一条缎带,弯弯绕绕的将青州县装饰起来。

    李俊看了看前的寺庙,带着的失望,显然,这穷酸相的寺院并不他的,如今往一看,倒是也惊讶的叹了一句:“原来青州县这么小啊。”

    章元敬看着,倒是觉得那寺庙古朴的很,算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远门,自然带着几分新奇,他往看了看,试图找章家的位置来。

    李玉山叹了一声,了一首诗,忽然转:“你们可知,这青河要往何?”

    李俊看了一师弟,轻轻咳嗽了一声,说:“我知,青河是往明湖的,去年我们从京城回来的时候,还经过了明湖。”

    李玉山,又问:“那明湖的又要往何?”

    李俊一噎,回答不来了,李玉山也不在意,朝着章元敬看去。

    章元敬想了想,回答:“青州通明湖,明湖通运河,运河通南北,南起余杭,北至京城,经大半个大兴王朝,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江和钱江五大系,运河系错综符合,各个节向不同,倒是说不清楚到底从哪里来,往何。”

    听见这话,李玉山的倒是现了几分惊讶,他问起青河主要也是问孙,毕竟对于几岁的孩童而言,能知青河就不错了,谁料到一个从未去过明湖府的孩能知这些呢。

    章元敬抓了抓耳朵,解释:“我看过父亲留的书,所以才知这些。”

    李玉山,又说:“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方今天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一条运河,当年不知埋葬了多少人的尸骨。”李玉山叹了一句。

    章元敬倒是笑着说:“但也有诗云,尽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李玉山挑了挑眉,正要说话,却听见后一声阿弥陀佛,众人转,只见一个胖乎乎的光和尚站在后,笑眯眯的衣服弥勒佛的模样。对着众人双手合十微微行礼:“李施主,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李玉山笑着回礼,显然对这个大和尚十分熟悉的模样:“了悟大师,一别经年,您还是老样,只可惜老夫已经白发满面啦。”

    了悟大师摇了摇,笑:“不过是,有何区别?倒是李施主带来的这位小施主,说的话倒是有几分意思,小施主,在你看来,这运河是好是坏?”

    在了悟大师现的时候,章元敬就了鹌鹑样,生怕人家注意他,谁知这时候的和尚有没有火金睛,看他是个穿越的货呢?

    这时候被名发问,章元敬却不好当自己不存在了,只好说:“对于死去的亡灵,自然是坏事,但对于如今受益的百姓,却是好事儿。”

    37.辩

    大和尚了悟法师邀请了他们一块儿来到后山的禅寺, 禅寺院里有一个石桌, 旁边凳与其说是凳,不如说是石, 不过被人坐的光溜溜的, 看起来倒是别有几分古朴的味

    大和尚悠悠然的跑了一壶茶,亲手给李玉山倒了一杯, 笑着说:“这茶叶是佛祖边的茶树所产,虽没有龙井名,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李玉山慢慢喝了一,半晌叹了一气, 笑着说:“离家多年, 这茶还是一样的苦,偏偏喝着却觉得静心。”

    了悟大师笑了笑,淡淡说:“大约常年听着佛音,也还是有些用的。”

    李玉山挑起眉,忽然问:“刚才我这弟说运河当年为恶, 如今为善, 那在大师心, 当年的隋帝是善还是恶?”

    了悟大师慢慢喝了一茶, 说:“隋帝虽行了恶事,当年害了许多人, 绝无向善之心, 但如今看来, 这运河倒是成了他为世人留的善果, 实属造化人。”

    李玉山皱了皱眉,却:“隋帝对百姓毫无怜悯之心,造运河纯属满足自己的恶念,即使如今运河与老百姓来说有些方便,怎么能说这是他留的善果呢?这么说来,难那个暴君倒是成了好人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