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6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么宽敞净的衙门,不仅有单人宿舍,每个月还拿着薪, 而且每天还有好吃的堂饭菜。纵观整个江县,没有比在县衙差役更好的差事了!

    大概是延续了之前衙门的‘传统’,这波新招来的差役,也都十分年轻,平均年纪也就二十, 很能闹腾。

    而陈庚年上好像真的莫名有‘大哥’的气质在, 这群新差役,和先前那群二世祖小一样, 也都喜围着他。

    “习惯的很, 县太爷您放心!”

    “对对,我们都在努力,争取早给您分担压力。”

    “县太爷,今天早上丁晴摊煎饼, 可香了!我去给你抢——”

    一群小呼啦啦围过来, 陈庚年走在他们间,笑看着他们闹腾, 最近因为疲于忙碌的沉闷心都好上不少。

    然而不知怎么, 在某个瞬间, 周围的小齐齐卡壳没了声音。

    陈庚年疑惑抬

    就见裴宝来、孙成和胡铭三人沉着脸迎面走来。

    “胡县丞、孙主薄、裴典吏好。”

    “我们吃过早饭, 上就上岗,今天保证不差错。”

    刚才还在陈庚年面前闹腾的差役们,顿时如老鼠见了猫,立刻收起笑脸,老老实实打招呼。

    裴宝来嫌弃的目光在他们一群人上扫过,随后摆摆手沉声:“行了都赶走,以后没事别来烦县太爷,他事儿多着呢。”

    奥。

    差役们顿时如鸟兽般赶散了。

    这三位上官,气势威严十分吓人,尤其是裴典吏,瞧见他差役们大气都不敢

    等差役们散了,裴宝来三人学着刚才差役们的样,凑到陈庚年边。

    裴宝来说:“这群小,笨得要死,一天不是这里麻烦,就是那里不好。”

    胡铭以为然:“天天得给他们。”

    孙成附和:“啥啥不会,就知围在县太爷边嘚瑟,看着就烦。”

    陈庚年用神斜睨这仨人:“我看你们也烦的,离我远。”

    啊这。

    三人闻言互相对视,壮着胆使劲往县太爷边贴,最后一人被踹了一脚,这才哼哼唧唧老实了。

    等到了堂,三个不靠谱的,又装一副沉稳威严的模样。

    路过的差役都张跟他们问好。

    陈庚年看的很无言。

    裴宝来替陈庚年打了饭,四人在堂的小单间里坐,然后嘿笑着解释:“不这样本不行,震慑不住他们。”

    现在新堂地方宽敞,外面是差役们吃饭的地方,里面特地了个单间,给他们几个单独使用。

    听到裴宝来这话,陈庚年笑着摇摇,但到底没再说什么。

    如今衙门扩张,人手多了起来,该立的规矩肯定要立,这仨人也就在陈庚年这里‘不靠谱’,其实在外面办理事都能撑起场面了。

    “今儿个晨会还是你们组织去开吧,我得去一趟。”

    潦草吃过早饭后,陈庚年说:“给我指派俩人,去库房楼把大豆、棉来,这玩意儿植起来很麻烦,我得亲自去盯着。”

    棉和大豆,这两样作,衙门的人最近都有所耳闻。

    据说是县太爷从胡商那里购买来的新品农作好了以后,比粮更加值钱。

    “好的县太爷。”

    胡铭,随后又迟疑问:“县太爷,现在大江村的砖瓦,以及县前村的布匹我听说都开始售卖了,县区最近很闹,很多村都琢磨着想要生意。我想问问,以后都是这个发展模式了吗?”

    这话,让孙成和裴宝来都神

    他们作为乡绅的儿,自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村自己搞作坊生意,就意味着他们能自己赚钱,那等现在这批民在江县待满一年后,肯定也不会再愿意了。

    “对,现在只是个开始,以后村作坊肯定会越来越多。”

    既然胡铭主动提起这个话题,陈庚年顺势多聊了几句:“咱们老爹家里那些地,以后就会面临没有人活儿的难题。我的建议是,开私家工厂,田地里不再只庄稼,而是大豆棉新的经济作。这样赚钱更多,就能价来聘请工人。过年的时候,我让他们来参加工厂的年终总结大会,就是想给他们提个醒,但是他们一危机意识都没有。年后佃们集辞职,我本来就要跟他们说这事儿的,但你们也看到了,一批来,让他们觉得问题解决了,所以开开心心继续回家躺着。可照江县现在这个发展状况,迟早有一天所有人都不会愿意。所以你们回去以后都劝一劝自家老爹,要真想着开工厂的话,我这里给他们提供技术,但厂运转,以及招工、产、售卖等等事宜,都得靠他们自己,就像是当初你们一样。而且说句不开玩笑的话,你们那群老爹开私家工厂,才能彻底把江县的经济带动起来,一步衙门发展的重心关键,就在他们上。”

    说完后,陈庚年拍了拍胡铭的肩膀,去忙自己的事

    等县太爷走了,胡铭、裴宝来三人面面相觑。

    江县未来的经济发展,关键重心在他们不靠谱的老爹上?

    多荒谬啊!

    裴宝来:“就我爹那德行,肯定是不愿意去苦哈哈的,而且我觉得他不来。当厂有多累,咱心里都清楚。咱们一开始谁不是焦烂额,每天都崩溃的想哭。”

    胡铭叹了气:“那也得回去跟他们谈谈啊,就像县太爷说的,他们要是不,以后没有人活儿,家里的田就废掉了。”

    且不说忧愁的胡铭三人。

    县太爷自己都在愁呢,因为他的老爹陈申,同样死活不愿意开厂

    -

    乡绅们的事暂时可以往后推。

    但棉、大豆的,得尽快去。这样等八九月份收割以后,磨油厂、织布厂就能开办了。

    胡铭安排了两个差役,推着棉、大豆的,跟着陈庚年去了顾家村。

    这批和乡绅们解除契书的佃,足足有一百多人,照每人三亩地的标准来算,林林总总开垦来四百亩的田地。

    系统给的棉和大豆,肯定是够用的。

    但因为这些曾经的佃们,散落在各个村,陈庚年没有时间一个一个村跑。

    刚好顾家村距离衙门近,这个村也有几家其的佃,所以衙门脆把人都聚集在顾家村,然后统/一教他们植。

    陈庚年来的时候,佃们已经到了,在顾家村一人家新开的田地外面乌泱泱站着。

    除此之外,顾家村,甚至周围一些村听到风声,都赶过来凑闹。

    听说县太爷要教大家新的‘庄稼’!

    这没见过的庄稼,一年只能一茬,不能用来吃,但是可以卖钱,卖的钱比一年收两茬的粮都多嘞!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