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8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里粮收割好以后,晒一晒,大家都会用板车拉回村里,在村的打谷场碾来。

    那块地,常年被碾压,所以特别平整,很适合碾粮

    那这事儿当然得亲自去看啊,不去看看谁能放心。

    包括张阿,大家也不着急割麦了,丢镰刀就往村里跑。

    这会儿李家村村已经围满了人。

    村李福已经把粮装袋,激动的脸通红,他家婆娘,以及儿、儿媳脸上的笑容都合拢不住。

    张阿扒开人群走去,急急问:“村,听说你家一亩地了三百二十斤的粮?”

    李福笑:“对对,刚上完秤!好家伙,刚开始我都以为是秤坏了,后来换了好几杆秤,都是这个数,足足三百二十斤,一都不带少的!”

    张阿人都听傻了。

    刚才邻居说她家一亩地至少能多50斤粮,她还觉得对方在夸大其词呢。往年地里能一百五十斤粮,大家都兴奋的不行。

    现在一转,村家一亩地多来一百七十斤粮

    那可是多来整整一百七十斤,总共三百二十斤的粮啊,不仅翻倍,比翻倍还多!

    张阿反应过来,猛然就往回跑,边跑边激动喊:“泉儿!李泉!”

    李泉也红着脸跟上他娘的脚步:“娘,我来了!”

    “她这么着急什么呢?”

    “当然是回地里割麦啊,张阿家和村一样,都是用了耕犁、用了耧车,还打了农药。村家一亩地能收三百二十斤粮,她家肯定也能。”

    “对对,赶回去割麦!”

    “今天这实在是个大丰收年啊,一亩地三百二十斤粮,我了大半辈地,就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收成。”

    “这都得谢县太爷啊,要不是有他,咱江县哪有这场大丰收!”

    李福家里一亩地收了足足三百二十斤的粮,这事儿当天早上就在江县传开了,然后引发大轰动。

    江县人了这么多年粮,何曾有过这大丰收啊?

    人们激动过后,也都卯着劲开始在自家田地里收割庄稼。

    大家现在都想到一起去了,既然李福地里能收这么多粮,那自家也可以啊!

    一亩地足足多来一百多斤粮,那十亩地,可就是一千多斤呐!

    想想这个粮数量,大家再也不用数着粮颗粒抠抠搜搜过日了,以后那还不是敞开肚随便吃!

    这个丰收期,江县人门后打招呼的方式都是:你家一亩地了多少粮?

    涉及到这,以前大家都还藏着掖着,而且因为粮少,丰收期也不见几个笑脸,可现在,都在笑着攀比呢!

    “我家一亩地足足了三百斤粮!”

    “呦呵!那你家多,我家只有二百斤,后悔当时没用耧车啊。”

    “猜猜我家多少?一亩地三百三十斤呐!最近我梦都在笑。”

    “我家最开始没买耕犁,锄翻的地不够,但幸好用了耧车,了二百四十斤粮。”

    这么一对比,大家琢磨味儿来。

    凡是耕犁、耧车、农药全用上的田地,的粮基本都在三百斤左右!

    就算只用其一,那也能足足多来好几十斤粮

    甚至就连北边贫瘠的石门村,因为旱期有坎儿井溉,又用了农药,每亩地都多了50斤粮

    如果说,大家以前是打心里尊敬、县太爷的话,那此次丰收期,人们真是把县太爷当神仙人来对待了。

    用了他发明的东西,地里粮收成直接翻倍!

    这年,人们日过得苦啊,连饭都吃不饱。人们的想法也很朴素,只要你能让百姓吃饱饭,那百姓就永远支持你,你!

    甚至有人在家里,给县太爷立了生牌。

    因为这大丰收的粮,不仅仅能让人们填饱肚,还能保证大家在接来寒冷的冬天,不至于因为缺一吃的而冻死、饿死啊!

    粮晒好收的时候。

    李家村有位穷苦家的女人跪在粮袋面前嚎啕大哭,她开心,但也难受啊!

    因为去年冬天,她家的小没挨过去,活活给饿死了。

    像是这冬天饿死人的事,在这个时代,在江县,实在太常见了。

    很多时候人们已经麻木。

    可偏偏看到现在这场大丰收,反而绷不住开始泪啪嗒啪嗒的掉。

    “嫂,嫂!这大好时候,可不兴哭啊。”

    张阿跟这个嫂关系好的,看着对方哭,她忍不住也开始掉泪。

    但还是将对方搀扶起来,哽咽着安:“三儿那是没福气,去得早。但你看看,你家老大,还有二姑娘都还在呢,他俩以后指定能跟着你过好日。咱不哭了啊,这样,村那边组织人往县衙拉税粮呢,咱一起去县衙,当面谢县太爷!咱这好日,都是县太爷给的呐!”

    对对,谢县太爷,一定要当面谢县太爷!

    那嫂闻言还真不哭了,站起来抹了一把泪:“让你看笑话了,我就是哭一哭,心里也好受些。你说的对,我得亲自去县衙一趟,去谢县太爷。”

    庄稼地的农民们,日苦,心思也朴实。

    看收了这么多的粮,大家心里甜滋滋的,也是真心激县太爷。

    往年一听税粮,大家都烦闷。

    哪像今年,一个个抢着

    到了衙门定好的收粮日

    许多人自发上赶着帮忙运粮,甚至还有带着、青菜、腊等等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准备带去衙门,给县太爷尝尝。

    等了村,路上基本都能遇见送粮的板车车队。

    人们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看到有人拎着好东西,心里都懂怎么回事儿。

    “哎呦,腊啊,这可是好东西!”

    “家里婆娘囤在地窖里,一直舍不得吃,这次非得让我带着去送给县太爷。你别说,还真有舍不得,可一想想县太爷能吃上我家一,哎呦,这心里就的慌。”

    “哈哈哈哈我家也是,这就是给县太爷准备的!”

    “我家婆娘说了,县太爷肯定不会收,到时候让我机灵,放在县衙门就跑。”

    除了给县太爷带了好东西。

    路上众人碰面,聊得最多的,就是自家最近晚上吃了什么饭。

    “我家昨晚炒了个,每人还分了半碗麦饭汤!”

    “哎呦,我家还了麦饼,吃饱肚觉,可真舒坦啊,活儿都有力气。”

    “我家那败家男人,割了二两猪回来。”

    “你们这算啥,还得是看我家,我家把过年屯的腊给吃了一块!”

    人们是真兴啊。

    推着板车一路聊,哪怕是不认识的,都能聊上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