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21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将士们没人敢箭,武则天直接夺过将士手的弓箭,对着朱祁镇就是一箭。

    不过武则天还是注意分寸的,毕竟皇位还没坐稳,后还是朱祁镇亲妈孙太后的天,所以这一箭没有朱祁镇的要害,只是了他的胳膊。

    瓦剌那边见大明真的不顾朱祁镇的死活,气势有所收敛。】

    武周时期

    听完安史之又听天叫门,武则天心略复杂,不知是该生气还是庆幸。

    心纠结了一会儿,庆幸稍微占了上风,她安自己:至少大唐没有天叫门这事。

    相对于天叫门,天逃好像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东

    李显:“……”好不容易被提到一次,但是为什么要拿他比较啊?

    什么叫“李显都比他有血?”

    难他没有血吗?他是窝了些,但也不至于连男儿血都没有吧?

    生气jpg

    唐太宗时期

    和武则天一个想法的还有李渊,李世民虽然气愤,但有天叫门垫着,李隆基的天逃好像还在没那么难以接受。

    李世民嘟囔:“这等毫无廉耻的帝王,怎么不一箭死。”要是他肯定一箭死,省得扰军心。

    李渊:“……”忽然觉得被涵了。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没看过《隋唐五代史》和《弃安》等书的刘彻不解:“洛丢了?还要逃离安??刚才不是还说大唐武将如云吗?怎么一转就落到这地步了?”

    卫青提醒:“天幕一开始就说了安史之持续了八年之久。”

    刘彻盯着大汉舆图看了好一阵,皱眉:“朕刚才听着觉得安史之也不难理。”有钱、有兵、有武将,起兵的地方距离安有几天险呢。

    潼关因为李隆基听信谗言而杀了守城的将领这他知,那洛呢?洛不容易丢吧?

    有机灵的大臣趁机拍:“不是所有人都和陛一样圣明,唐玄宗昏庸无,落到这地步也不足为怪。”

    刘彻听得心怒放,嘴角上扬:“就是可惜了大唐那些名将。”

    要是把被李隆基害死的武将送给他就好了,那些武将在李隆基手真是太浪费了。

    念刚起,就听到天幕说起了名将错位时空,第一个就是大汉。

    刘彻注意力瞬间被引了,心:天幕是会读心术不成?

    【五个皇帝都在积极完成任务,李世民见他们都在挑战地狱级,也在加速完成手上的任务,他甚至不岳飞和韩世忠的阻拦,自己偷偷带兵跑去。

    被岳飞发现了,还借说是看到金军落单。

    岳飞当时那个无语啊,金军少说也有两万大军,还是锐骑兵,李世民就带了三千骑兵,这也叫落单?

    到底是谁落单啊???

    想看五位皇帝为了完成任务还会有多少作吗?待会留意小黄车哦!

    现在我们简略介绍一名将篇的错位时空,看看都有哪几位名将。

    首先有请第一位——辛弃疾。

    清清知一定会有人问辛弃疾不是著名的词人吗?怎么跑到名将篇来了,因为他是被生生从武将成词人的啊。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就知他有多可惜。和霍去病一样的名字,也拥有和霍去病相似的能力,但却报国无门。】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不同于刘彻的满脸兴,大臣们尤其是武将们全是一副“我就知会是如此”的样

    所以提起名将,就绕不开霍去病了是吧?

    连和霍去病一样名字的武将都格外有名,啧。

    他们没酸,好吧他们酸了。

    “去病,这个辛弃疾果然和你名字差不多,莫非是你的……”刘彻想了一,脑一个词,“迷弟。”

    霍去病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刘彻继续:“你看他仰慕你耶!恨不能相逢在汉武盛世。说得好!!”

    他的汉武盛世,也是被后世武将艳羡的存在。

    霍去病:“……”

    “就是不知他是不是真和去病你一样厉害。”

    一百五十八 辛弃疾

    刘彻目光期待:“这个辛弃疾是要到大汉再就业的吧?”既然都是恨不能相逢在汉武盛世, 那肯定是要来大汉的吧!!

    朝臣忍不住心里吐槽:又不是真的,陛你这么期待什么?

    霍去病:“十论九议是什么?听着也不像是兵书啊。”为什么要呕心沥血著成十九议?不应该写兵书传世吗?

    宋孝宗时期

    辛弃疾听到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他怔怔地望着天幕, 耳边是一句句歌词, 好似唱尽了他的一生。

    未来的他当真如歌曲唱的那般报国无门只能寄诗词吗?

    刚归顺南宋不久的辛弃疾此时仍对朝廷抱有希望, 渴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报仇雪恨。

    《芹十论》和《九议》也都还未著成。

    辛弃疾听完整首歌, 脸变得十分惨白, 他是留了多少遗憾后世才会为他写这首曲,从到尾都在述说对霍去病的羡慕,有宏图却报国无门,连上阵杀敌都是梦难及。

    ……

    临安皇

    即位之初的赵昚锐意取,登基后第二个月就为岳飞案平反,并对秦桧构陷的其他冤案作一步理。

    赵昚无疑是想北伐,恢复旧土的。从绍兴三十年, 他刚被立为皇,受封建王,成为准太的时候就想了。

    后来天幕现, 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语抨击大宋, 赵昚更是羞愧难当以及愤怒。

    天幕第一次提起大宋国耻——靖康耻的时候, 赵昚就想北伐了,可主和派不愿意,赵构也不愿意,反而批评他冲动、意气用事。

    从那之后, 赵昚便不再提及北伐之事, 而是暗谋划,

    他是太祖一脉,太祖的七世孙。

    其实如果没有天幕, 到了这个时候,太宗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已经不重要了,无论太宗有没有谋害太祖,大宋的江山都落到了太宗手里,并世代相传。

    传至赵构,已经是大宋第十个皇帝了,大宋的江山早已不再属于太祖一脉。

    也就是赵构无,他才有机会问鼎大位。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天幕现,天人都知太宗的皇位来得不正,而且太宗一脉不行,被后世盖棺定论的无能皇帝,凭什么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呢?

    太祖一脉才是名正言顺,凭借着太祖七世孙的份,以及赵昚表现来的主战意愿,朝的主战派纷纷倒向赵昚。

    绍兴三十一年,赵构被迫禅位赵昚。

    赵昚比原先的历史上早一年登基,成为南宋的第二个皇帝。

    上位后,赵昚为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代表张俊,积蓄力量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