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liu放后我成了首富 - 被liu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5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意什么,没了孙老火,我看你们明年生意能好到哪儿去。”

    于冒财恨得想上前啐那人一脸,奈何张嘴就漏风。

    那一掌还扇得他咬破了了好多血,还没好全呢,喝都疼。

    他继续狠狠瞪着张家的帐篷。

    张三壮从帐篷里来,正好瞧见,心里冷笑一声,故意顺着于冒财站的地方走。

    实际上麻辣串的生意也没年前好。

    老百姓们穷,舍得十几二十个铜板常吃串的少,以前主要的客人们也不是来瓦市买东西的那些人。

    雪还没化,好些摊贩不,行商们也都是一锤买卖,买完就离了西北。

    看起来闹,每天最多也就卖年前一半儿的材,有时候还卖不完。

    又因大都是外带,有耿叔和张二壮守着摊就足够。

    张三壮每天过来把行商们提前定的货付一,主要还是去条街盯着装修铺面。

    走到于冒财跟前,张三壮笑着拱手:“这不是前东家嘛,我老丈人走了,酒楼里该忙不过来了吧?您怎么还有功夫在外晒太呐?”

    于冒财黑着脸扭就走,等他嘴好了的,骂不死这小王八羔

    张三壮不等他,他也去条街,跟于冒财顺路啊!

    于冒财只能听着张三壮哔哔,“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东家您这是恼了我?我和我老丈人是两码事儿啊,过去我也给酒楼拉了不少买卖,虽说客人非愿意去我们帐篷,但我这颗心还是向着条街的嘛。”

    于冒财被他气得前冒金星,“你赶给我!”

    张三壮尖,笑得更灿烂了,“哟!东家您这说话漏风啊?叫人打啦?谁啊?您跟我说,我保……跟我老丈人说,让他乐呵乐呵。”

    于冒财顿住脚步,冷冷看着张三壮,“小王八羔,你可算是不装了,真当我拿你们家摊没法了是不是?我人留一线,可不是留着给你蹬鼻上脸的。”

    “哦,您那一线留哪儿了?留着叫人上我们家抢贵人的钱来了?”张三壮依然笑着,只是神也冷,带着混不吝的狠。

    “好叫您知,有些混非要不人,也得掂量掂量,自个儿的大有没有贵人的胳膊!”

    狐假虎威骂完人,张三壮赶就溜了。

    酒楼前跑堂和于家的家丁都在,不溜等于冒财气冒烟儿了,让人揍一顿吗?

    他又不是于冒烟儿那

    于冒财气得哆哆嗦嗦指着张三壮,家丁赶过来,“东家,要不我去揍他一顿?”

    于冒财冷哼,“揍一顿有什么用,行商都走了,没人在他们家摊排队,夜里去给我毁了他们的帐篷,我看还有谁替他们看着!”

    家丁想着也是,都赶着元宵节前关,行商走的差不多了,夜里肯定没有人再守着。

    当天晚上,家丁行动非常顺利,回来后跟于冒财一说,喜得于冒财喝了一壶好酒。

    他没敢喝多,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迫不及待起来,还特意叫家里婆娘给他收拾了一番,带着家丁和常沢,溜溜达达往坊去,等着看张家的笑话。

    他等这一天,已经等太久了!

    可左等张三壮不来,右等张三壮还不来,太都老了,张二壮才和耿叔过来。

    他也没推摊车,只带着于家人,赶着骡车过来的。

    常沢忍不住问了句:“张三壮呢?”

    “诶?常师傅,于老板?”张二壮这才看见他们,有些莫名,“我三弟忙着呢。”

    张三壮怼完了于冒财,已经看不上跟他打嘴上官司了,有本事往后条街见真章,谁有功夫跟你臭贫。

    张二壮也忙,于家要拉不少东西往铺去,他也得跟着拉货,昨天最后一批行商的货也了。

    见人太少,苗婉脆建议,今天来把摊拆了,先歇上半个月。

    等再闹起来,估计又要忙得不可开

    那铺够大,活儿真是不少,够他们忙活一阵,没必要为了几贯钱,折腾的家里和铺都忙不完。

    听见这话的时候,张二壮第一个,然后立就愣住了。

    以前他听见有几贯钱,怕是累死都得去赚,现在再听苗婉这么说,连他都觉得说得对,这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他一边叹,一边招呼于家人拆帐篷。

    谁知于家人刚一上手,帐篷噼里啪啦就倒了。

    于冒财实在是太愤怒,叫家丁多砍了几斧

    于家人:“……这,不用拆了?”直接叠油布就行。

    “嘿,碰上好心人了,知咱要收摊,往后就去条街开铺了吧?”张二壮也不傻,看了于冒财,笑的憨厚。

    “真是给咱省了不少事儿,回是谁,得让三弟好好谢谢他。”

    于冒财:“……”

    “东家,东家你怎么了?”张二壮他们赶着骡车一瓦市,就听见后有人在喊。

    于氏大兄于大往后看了,“咋还了呢?”

    “缺德缺的呗。”张二壮只说了这么一句,嘿嘿了半天。

    回到家守着苗婉她们,他才绘声绘说了一通,把张家人给笑得够呛。

    苗婉刚趁耿氏不在家,偷偷吃了孙老火烤来的羊串、猪脆骨还有翅。

    孙老火也不知从哪儿来一罐野蜂,刷在翅上,香得她连沾了油脂的手指净了。

    这会儿她也捧着肚笑,“等咱们聚福肆开张那天,说不定他还得再一回。”

    因为铺没有楼,苗婉他们也不打算一开始就照条街酒楼那规模

    因为乔瑞臣需要他们低调,那铺照农家乐的方式,往质朴和舒适方面修葺,也就没找人算个太大上的名字。

    本着朗朗上的原则,苗婉意识就念叨聚福这个名字。

    聚福,富的谐音,饱了她对未来最质朴的愿望,也是她养猪场的名字。

    旁人倒是想不到这一茬,但凝聚福运,福泽绵,寓意不错,大家都赞成。

    名字也就这么定了,由乔盛文大笔一挥,请了专门的匠人给牌匾。

    就等着铺拾掇好,将牌匾盖上红布挂上去。

    ‘二月二,龙抬,大仓满,小仓。’这是西北传来的一句老话。

    即便再穷的人家,都会些面窝窝,冲着东方苍龙七宿的方向拜上一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从大岳和北蒙以及西域而来的行商,也大都在这个时候到达西宁镇,开始走街串巷卖货。

    先将他们带来的各类货理一波,而后从西北换收取各新鲜货,再各奔东西。

    在西北,元宵节闹不起来,龙抬这样的日却不能不贺。

    有钱人家会请那些伶人来舞龙,虽然只能是四爪红龙,但这可是一年当,老百姓唯一能接到龙的机会。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