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 - 分卷阅读2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先把太医院的医书整理好,我会让翰林院那边把所有有关医术的书籍全来,也会派人去民间搜集,到时候一起整理修书。”赵旸用不容拒绝的语气说,“医书必须修,你们给我认真对待。”

    “是,殿。”其实,太医们心里清楚修医书的好,但是修医书真的太烦了。

    等赵旸从太医院理,宋仁宗已回福宁。他把修书一事跟宋仁宗说了说。

    宋仁宗非常支持修书一事,立旨让大臣们和太医们修书。

    赵旸在福宁里,陪他爹爹批了一会儿劄才离开。

    “殿,你怎么想到修书啊?”

    “给文臣们找些事。”赵旸言,“再者,书是必须修的。”修好书,对当,也对后世都很有好。“兵书也要修,我会让叔祖父他们修。”

    “让祖父他们修兵书,这……”

    “修兵书对将领来说是一件好事。”

    赵旸带着曹许去了坤宁,跟曹皇后说了说修书一事。当然,也包括修兵书一事。

    曹皇后也赞成修书。不过,修兵书一事,她打算自己。她从小就熟读很多兵书,对兵书非常了解,她来修兵书最为合适。

    跟曹皇后聊了一会儿修书后,赵旸这才回到东

    一回到东,他就忙着继续写注音和标符号版的《论语》。他已经写了三分之二,还差三分之一就能写完。

    他要在月底去相国寺前,把写好注音和标符号的《论语》给晏殊他们,让他们把拼音和标符号推广开来。

    此时,之前在街上被赵旸送了五个烧饼的青年,终于找到了恩师的住宅。不过,由于恩师还没有回来,家里又没有其他人,他只能坐在门等。

    酉时初,范仲淹才从里回来,见一个青年坐在他家门,急忙走上前去看,发现是许久未见的张载,先是怔了,随即满脸喜悦。

    “先生,学生来打扰您了。”

    “太好了。”范仲淹把张载上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见他整个人非常消瘦,就知他这一路非常辛苦。“快来。”

    之前,赵旸在街上遇到的青年就是张载。

    他因为钱袋被偷,很多天没有吃一顿饱饭,所以才会在烧饼摊前馋的直

    范仲淹跟张载聊了一会儿,就亲自给他烧,让他好好的沐浴一番。

    等张载沐浴完,范仲淹还从面叫了外卖。

    师徒俩边吃边聊。

    张载说到他几日前被一个小公救助一事。

    范仲淹听到张载说帮他的小公得非常漂亮,还一贵气,第一反应就是赵旸。

    “我会帮你打听。”

    “谢谢先生。”多亏了之前小公借他银,不然这几日他就没法去拜见家里的辈。

    几日前,张载就到了汴京,他没有第一时间来找范仲淹,是因为他要帮家里人去拜见在汴京城的亲亲辈。

    “你这几日好好在我这休息,等你休息好了,我再带你去太学报名参加学考试。”范仲淹语气温和说,“这段时间你就在我这好好温习。”

    “一切都听先生的。”

    “对了,我跟太殿提过你,等你考完太学的学考试,我就带你去见太殿。”范仲淹捋着胡,“殿对你很好奇。”

    “太殿要见我?”张载整个人惊呆了。

    第91章

    今日的早朝, 宋仁宗提了修书一事。

    虽然修书一事很麻烦,但是大臣们都知修书的好, 更清楚修书带来的好名声,并且还能名留青史。大臣们都愿意修书。

    见大臣们没有反对,宋仁宗就旨让欧修负责主持。欧修曾经修过新唐史,在修书这方面是非常有经验,把修书这么重要的事给他合适不过。当然,欧修目前还要主持科举考试, 等殿试结束后,他才能忙修书。

    说完修书一事,有大臣上奏黄河一事。

    自从赵旸把来后,宋仁宗就旨用泥修建各大重要河的堤坝, 其就包括黄河。

    从古至今,黄河一直有患问题,每年夏天黄河最容易事。一旦黄河事,将会淹没很多州府。

    这些年,黄河比较老实, 没有闹重大患,但是小患没停过, 这让附近的百姓们苦不堪言。

    朝廷多次派人去修理黄河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什么效果。只是修建黄河堤坝, 其实并不能解决本问题。

    话说回来,修理黄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再者, 很多地方发生灾, 主要是黄河的分的问题。

    上奏的大臣建议修改黄河分的几条大河, 尤其是定永河。

    这条河也有很多分, 而且经常闹患。它一灾, 那么其他几条分河也会闹患。

    虽然这几年,定永河老实了不少,没有闹患,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了几年,但是今年这条河开始不老实了。哪怕是重新修建了河堤了,好像也阻挡不了河上涨。

    不少大臣提修整定永河,但是怎么修,没有一个人能提好的提议。

    修整河是一件非常复杂又艰难的事,而且还非常费钱。不止如此,还要迁徙百姓。历史上,每次修河都会费不少财力和人力。

    如果投大的人力和财力能修好河,那么付这么大的代价是对的。就怕投这么多人力和财力后,还是不能修好河。所以,每朝每代都不敢轻易修整河,只能“补补”。

    定永河又要事,宋仁宗只能旨让当地衙门把老百姓迁走,好一切预防工作,把损失减到最小。至于修河一事,暂时还是算了。

    说完定永河一事,大臣们又说起殿试一事。

    省试已经结束了,接来就是殿试。

    殿试是科举考试最为重要的考试,可以说是重之重,所以宋仁宗和大臣们都极为重视殿试。

    说完殿试一事,今天的早朝就结束了。

    宋仁宗见儿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关心地问:“在想什么?”

    “在想治一事。”赵旸拿着筷轻轻地捣了捣自己的,“定永河不是不能治。”

    宋仁宗听到赵旸这么说,脸上一喜,忙问:“你有办法治?”

    “我得看看舆图,然后还要去当地查看。”上辈,他外公是利专家,修过不少河。在治这方面,他老人家非常有经验。不止如此,他老人家还对历史上的治一事颇有研究。他小时候对治兴趣,外公跟他说了很多治的事

    有电视台要制作一个关于治的纪录片,他外公被邀请作为专家顾问,给了很多的建议。他受外公影响,很喜,原本打算大后继承外公的衣钵,成为一名利专家。不过,后来他变心喜上演戏,大学就报考了戏剧学院。

    宋仁宗让张茂实拿来定永河的舆图,并且详细地给赵旸介绍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