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 - 分卷阅读20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旸一脸认真地:“那是当然。”说完,他伸了伸懒腰,“先生,我先回去了,你继续巡视吧。”

    “殿,臣送你。”韩琦把赵旸送到贡院门

    赵旸上了车,对韩琦眨了眨:“先生,等省试结束了,我送一个惊喜给你。”

    一听有惊喜,韩琦顿时双放光地说:“臣期待着。”

    “先生,你去忙吧,我回了。”

    “殿慢走。”

    赵旸在回前,忽然想到折筠她们之前说胭脂粉,他想了想决定去胭脂粉铺看看。

    他对胭脂粉不怎么了解,就让伙计把卖的最好的拿给他。

    买完胭脂来,见一个模样狼狈,全脏兮兮的男人站在卖烧饼的铺前,馋的直吞

    店家见前这个乞丐地盯着他摊上的烧饼看,很是嫌弃地对他挥了挥手:“不买就走,不要挡在我铺前。”

    “我……我……”年轻人一脸羞愧,不过由于一张脸太脏,看不来他羞红了脸。

    赵旸看到这一幕,走上前去对店家说:“老板,买五张烧饼。”

    “五张饼是吧。”店家动作非常麻利地包好五张饼,“小公,您的饼。”

    赵旸接过饼后,追上了刚才看烧饼的人。

    “大哥哥。”赵旸伸手扯了扯年轻人的袖

    年轻人低一看,发现是一个致,衣着贵气的小孩,不由地怔住。

    “大哥哥,你饿了吧。”赵旸把手的烧饼递到年轻人的面前,“我请你吃烧饼。”

    年轻人呆住了:“啊?”

    赵旸直接把烧饼到年轻人的手,并且又给他一个香,香里装了一些银

    “大哥哥,烧饼冷掉了就不好吃了,你赶快吃吧。”他又说,“这些钱给你找店住。”说完,他就带着褚越离开了。

    年轻人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等赵旸他们走了很久才反应过来,然后又惊又喜又羞愧。他刚才居然忘了问小弟弟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等他有钱了,他一定要把钱还给他,可是到时候去哪里找人啊。

    第90章

    五天后, 省试结束。接来的半个月,就是考生们焦急不安的时候。

    之前考完解试,苏轼他们很有信心, 很是从容淡定。但是,考完省试,他们没有半自信, 心里很是惶恐不安。

    赵旸见他们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还以为他们没考好,心想这不可能啊。以沈括他们的才华, 一定能考过省试。

    “今年的省试很难?”不可能啊,他看了省试的考卷,和往年差不多啊,并不是很难啊。

    苏辙说:“比解试难,但是也不是很难。”

    “不是很难, 那你们怎么一副颓丧的模样?”赵旸纳闷, “以你们的能力肯定能考过省试啊。”

    “福慧, 你对我们这么有信心啊?”

    “我对你们一直都很有信心。”赵旸古怪地望着苏轼他们,“难你们对自己没信心?”

    沈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是很有信心。”

    “你们有几层把握啊?”

    “三四层吧。”

    “一半把握都没有吗?”

    “没有。”

    赵旸看了看沈括他们,随后明白他们是在谦虚。

    “你们肯定能考过, 就不要担心了。”

    被赵旸这么说, 苏轼他们心里的焦急不安减少了很多。

    “福慧,谢谢你。”

    “省试考完了,接来你们打算什么, 要不要带你们去放松几天?”赵旸说, “我看你们的神憔悴, 又一副张兮兮的模样, 还是好好休息几天吧。”

    苏轼摇摇说:“不了, 我们不打算休息,准备继续温习。”省试比解试难多了,那么殿试一定比省试更难。虽然这次考省试不吃力,但是不保证考殿试就容易。

    沈括附和地:“殿试要比省试难,所以我们得好好复习。”

    苏辙:“殿试比省试难,我们不好好复习的话,怕是会……”

    赵旸能理解苏轼他们的心,见他们不愿意放松休息,也不勉他们。

    “好吧,那你们好好复习,这段时间我就不打扰你们了。”说完,他想到了什么,又说了一句,“殿试的确比省试难,你们是应该好好复习。”殿试最后两策论题是他的,可要比往年的殿试难。

    “福慧,等我们考完殿试,你再带我们去玩。”

    “好啊。”赵旸见苏轼他们一脸疲惫,就说,“那你们好好休息吧,我先回去了。”

    “路上小心。”

    赵旸刚走几步,又停了来,转对沈括他们说:“如果你们这几天无法静心来读书,你们又没有心思去玩,不如去太学堂教孩们读书,或许能让你们心平复来。”

    苏辙觉得赵旸这个提议非常好,“沈大哥、哥,福慧说得对,我们可以去太学堂教孩们读书。”

    “我们会去的。”

    赵旸又叮嘱苏辙他们好好休息,这才离开。

    回到,他就听说陈人生病一事,不过这不是他该关心的事,就没有在意。

    宋仁宗去兰林殿看望陈人,不在福宁。赵旸想了想,就转去了御书院。

    范仲淹和欧修他们刚刚忙好,正在喝茶棋,见赵旸来了,连忙起行礼。

    赵旸坐来后,就和范仲淹他们起棋来。

    “殿,您还记得臣之前跟您说过的张载吗?”

    “记得啊。”赵旸落的棋,“先生,你之前不是说他要来汴京吗,如今走到哪里了,什么时候到汴京?”

    “臣前几日收到他的信,应该在这两天到汴京。”提到张载,范仲淹的神瞬间变得非常和蔼,“臣已经跟茂叔打过招呼了,届时会让他报考太学。”

    “等他到了,我去见见。”对这位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佬,赵旸非常好奇。“对了,有一件事想跟你们商量。”

    听到这话,欧修他们纷纷看向赵旸。

    “殿,您有什么吩咐?”

    “我最近发现大宋的书籍比较零散,没有人把它们整理在一起。”如果不把书籍归类整理好,届时传到后世就会变得零零散散,甚至有可能传不到后世。“我想我们应该把所有的书籍整理分类好,这样也方便阅读,同时也能好好地传到后世。”

    “殿,您想修书?”

    赵旸微微颔首:“嗯,我想修书,想把经史集修好,想把史书修好,想把医书修好,想把工匠类的书修好。”他继续,“把书修好,有益于后世。”

    晏殊他们被赵旸这话惊到了,他们没想到年幼的太殿会想到修书。其实这些年来,朝廷一直都有在修书,但是修的不是太殿说的书,修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书。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