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 - 分卷阅读20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七见不少老人前往对面的举仓,而且有很多还是乞丐,他觉得有些奇怪,便问:“这是怎么回事?”

    “先生,对面的举仓要改建成救济院,专门收助无儿无女的老人和无父无母的孩。”

    柳七看向赵旸问:“你的?”

    第87章

    “当然不是我的, 这是朝廷的。”赵旸不知柳七为什么会觉得是他的,当然不能承认,“我哪有这本事啊。”

    柳七也是随一问。他自然知不可能是福慧的。

    “没想到朝廷会救助无儿无女的老人。”

    赵旸说:“这是好事, 不是吗?”

    “这倒是。”柳七虽然看不惯那些假清的文人学们,但是他对朝廷并没有什么不满。年轻的时候, 他恨过朝廷, 恨过官家。他认为官家被一群酸腐大臣蒙蔽了双, 错怪了他这个良臣。但是, 后来年纪大了,他才发现年轻时的自己太过自以为是。他是有一些才华,但是朝廷里比他有才华的人很多, 比如说鼎鼎有名的晏相、文彦博、欧修等人。“你是故意把太学堂安置在举仓对面的?”

    “对,以后举仓里的孩也会来太学堂读书。”赵旸笑,“举仓的老人见对面有个学堂,他们也会兴。”

    柳七明白赵旸的意思, 颇有意地看了他一说:“福慧, 没想到你小小年纪, 事这么周全。”

    “先生,我说了我是认真地办太学堂。”

    “我受到了。”柳七对赵旸说,“我先走了, 明日再来学堂。”

    “先生, 我送你回去吧。”

    “不用了。”柳七说完,双手背在背后, 嘴里哼着小调, 摇晃脑地离开了。

    赵旸自然听到柳七哼着小曲, 心里替柳七兴。看来, 他邀请柳七学堂的先生是对的。

    “我们去对面看看。”

    “是, 殿。”

    朝廷面,修建救济院一事当然很快就开始了。前几日,就派人去接这些无家可归的老人。

    老人们抱着怀疑的态度过来了,但是住仓后,发现一切是真的。在举仓里,他们不仅有地方住,还有饭吃。

    朝廷给老人们发放了衣和棉被,还免费供应他们一日三餐。

    老人们了举仓后第一件事就是洗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澡。把全净后,他们就能吃到腾腾一顿饱饭。

    第一批住来的老人们到现在还不敢相信他们真的有家了。

    举仓里年幼的孩们非常迎老人们的到来,他们已经跟第一批住来的老人混熟了。

    朝廷还钱修补举仓的房,并且还扩大了房间。

    初步安排是六个老人睡一个房间。一个老人睡一个房间不实际。举仓里的每个房间很大,完全能住六个老人。

    目前,住仓里的老人们的衣都是朝廷大臣们捐助的,当然也有捐助的。

    有很多有瑕疵的布料,曹皇后经常拿来捐给举仓。以前是捐给举仓里的孩,现在又要捐给了老人们。

    等把汴京城里所有孤苦无依的老人接到举仓后,到时候就会正式改名为“救济院”。那个时候,也会向社会募捐衣和粮

    赵旸看了一会儿,见朝廷派来的人是在认真事,没有在敷衍,他心里就放心了。

    离开举仓后,赵旸带着曹许他们去了太书局。

    太学堂需要的书籍和笔墨纸砚,自然是太书局供应。

    之前,太书局请不少学帮忙抄写书籍,就是为了给太学堂的学们。

    招收学生一事,赵旸也给了太书局的人办。

    目前,已经招收到二十个学生。

    招收学生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能免费读书。不书局的人怎么说,他们就是不相信。但是,也有一些人相信。与其说他们相信,不如说他们抱着试一试态度。对他们来说,反正读书不要钱,为什么不去试试。

    也有不少孩想去读书,但是家里人不同意。

    对贫困家来说,孩也是一个苦力,能帮家里事,帮忙赚钱,哪怕是去街上乞讨。再说,让孩去读书,那就不能帮家里事。

    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在他们看来,哪怕是免费读书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准确来说,是一件没用的事

    这些人不是不知读书会有息,但是读书不是上就有息,要读书很多年才能去考科举。就算参加了科举,也不一定有那个命考。与其浪费时间读书,不如帮家里忙。

    其实,哪怕在后世,也有很多家是这样的想法。

    赵旸亲自检查了送给太学堂的书籍。当然,四书五经肯定是要有的。还要有《千字文》这样的启蒙书。孩们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并不是读四书五经。就是赵旸,他刚开始读书的时候,读的也是《千字文》。

    除了书籍,还要字帖。赵旸让朝每个大臣制作一个他们的字帖,送给太学堂的学们描红。当然包括欧修和范仲淹他们等人的字帖。

    确认送给太学堂的书籍没有任何问题后,赵旸这才回

    赵旸一回就去找宋仁宗,商议设立审计院一事。

    四年前,赵旸让皇城司招收会算术和算账之人,然后设立了审计院。经过四年的实验,皇城司里的审计院已经成熟了。

    宋仁宗是知审计院的。虽然审计院在皇城司里,但是这两年审计院帮朝廷了不少事

    “爹爹,该正式成立审计院了。”赵旸建议,“审计院可以划分到,但是不能涉审计院。”

    “为什么不让涉?”宋仁宗问

    “一旦让手,审计院就会变得不纯。”赵旸的神非常严肃,“审计院必须立,这样才能好好地为朝廷效力。”

    宋仁宗明白赵旸的意思,说:“好,就依你。”

    “对了,朝廷必须正式招收审计员。”赵旸说,“审计员必须会算术算账,他们的待遇和朝廷官员的待遇一样。”

    “你觉得几品好?”

    “就跟翰林院一样吧。”赵旸想了想说,“日后要在太学里成立审计一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学习审计。不止太学,地方的官学也要设立审计学,毕竟地方衙门也要审计。”

    “你的意思是每个县都要有审计?”

    赵旸:“没错,每个县必须要有审计。”

    宋仁宗思索了说:“好。”

    这两年来,宋仁宗充分的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所以赞成在每个县设立审计院。

    “还有钱庄一事,既然要正式建立审计院,那么钱庄也一起搞起来吧。”赵旸说的钱庄,其实就是银行。如今,民间里有不少钱庄,但是这些钱庄都是私人的,并没有朝廷的。赵旸觉得该设立朝廷钱庄,让老百姓们把钱存到朝廷开设的钱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