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 分卷阅读88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说属于易论,卫希颜也作为易代表之一也参加了,她说她是二气平衡,算男还是算女?殿堂里笑翻了天,支持董仲舒论的学者都被这句话噎得不知怎么作答,估计很想骂她一句“妖孽”,教的易学家们揪着胡齐刷刷看她——卫希颜肯定那神是羡慕嫉妒恨!平衡啊,多少丹派的一辈都达不到这个境界!

    这场论辩会最终没得个胜负。毕竟董仲舒的学说已经影响很多代了,有些固,短时期想彻底掀翻它还是很难的。但是,已经在人们心里打了烙印。

    此后,若有人讲“男为,女为”,很可能会被旁边的人笑。若有大臣给皇帝讲“君为,臣为”,皇帝可能要黑脸了:难你想转化?当然,也没有人敢讲“男为乾,女为地”了,女人们都说“不敢为地”,男人们敢说自己是天么?——苏澹在文,皇帝是天哩,你是天,是天的爹?

    当时,南北两位皇帝陛看到这里时,都觉得胃痛了,苏云卿太可恶了,但是,再可恶也不能宰了他呀,两位都算贤明的皇帝陛只能伤了。然后禁不住想,以后读书人凡是读到“男为乾”“夫为天”之类语句时,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联想……柴赟和赵昚的脸都黑了,第一桩事就是检查有什么殿阁叫“乾”啊“坤”的,赶的立刻撤匾、改名,第二桩就是了份手诏,规定以后的奏折禁以乾、坤、天、地作类人代指!至于书籍……咳,这范围太广了,只能让印书局加审查条项,以后新书或翻刻的书再有这样的类指,都必须删,或改。

    柴赟这个大周皇帝比赵昚的威权重,手诏到三省,书门议过后也就签署过了。大宋谏议院却是闹腾了一阵,陛您这是要整“文字狱”吗?——天知这三个字谏议大夫是怎么想来的!真是人才呀。皇帝陛脸都绿了,他就是禁几个字而已,还不是不准用,只是不准特定的代指而已,怎么就成了“文字狱”呢?皇帝陛表示很伤。好在有人来支持皇帝,政事堂觉得这不是大事,咳,看过苏澹那篇文章后,不是赞的还是批的,都觉得在写颂奏类表章时有些影了,就算皇帝不这样的手诏,这些大臣都觉得自己写奏折时也会注意——禁不住人联想啊,万一以后有人拿着这奏章抠字攻击自己呢?这可真是说不准的事,还是小心为妙。于是,在政事堂相公们微妙不可言的这心理态度支持,赵昚的手诏被政事堂和门签署,成为正式的诏令颁行了。

    两边的诏令很快都传开了。

    自然,丈夫们以后不敢说“夫为天”了,咳咳,对皇帝大不敬。虽然这几年天文观测得到大发展,有知识的读书人对于“天”之说都不那么信了,但心里信不信是一回事,摆到明面上,天还是天,除了皇帝已经逝去的爹外,男人们谁敢称自己是“天”呢!

    于是,只好讲“夫为妻纲”了——男人们抹泪,还好这个可以说;还可以说“夫妇有别”——这个是孟的话,可以有;还可以说“从父,从夫,从”的“三从”——这个是的话,也还可以讲。

    现在名可秀要讲“夫为妻纲”了,台便有学者忍不住嘴角,仿佛有只乌鸦正呱呱飞过——是不是以后也不能讲这句了?

    名可秀首先讲,里有:“天之达五。曰:君臣也,父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也。五者,天之达也。”

    夫妇之就在这五达,可见其重要。

    又说:“君,造端乎夫妇。”

    一切的大理,要从夫妇之间开始。如果连夫妻关系都理不好,不能维持一个和睦稳定的家,经常“后院起火”,还谈什么修心养,讲什么齐家、治国、平天呢!

    名可秀这时没有照的文句顺序来讲。虽然全篇只有不到四千字,但句句都是义,要想一一阐述来,别说只有三天时间,就算三十天也未必能讲得完。于是,她照“发而皆节,谓之和”的提纲契领,论修心、齐家、治国、平天的四大方面来行综述。

    讲完天和人,她事实上已讲了“修心”之,至于如何修心,、讲诚心、正意很清楚,她不准备时间在这上面。于是,接着论齐家。讲“父为纲”其实就是齐家的一。而夫妇之,是齐家最重要的。因为,夫妇,是组成家的基础。

    那么夫妇之是怎样的呢?

    名可秀讲,孔的儒学无论是修心,还是家,还是为政,都是希望达到的“致和”境界,要到“致和”,就要“发而皆节”,才能“谓之和”——夫妇之也是如此。

    那么怎样到“发而皆节”呢?

    所以,孟讲“夫妇有别”。“别”是什么呢?别是区分。区分什么呢?责任不相同。

    古代的家是几代同居,在父亲没死之前,兄弟是不分家的,是一个家——大家里面有小家。

    名可秀首先讲大家

    一个大家就好比一个缩小的国家,父亲是王,母亲是后,面的儿媳妇孙孙女都是臣。君臣均要各居其位,各尽其职,各守各的本分,行事各有各的分寸,这个小国家才能和谐。否则,父亲不像父亲,儿不像儿,丈夫不像丈夫,妻不像妻,这个家就失了纲了,了。

    在大家里面有小家。男女结婚成为夫妇,就是组成了一个小家。在这个小家,也是各有各的责任。男要对家的经济承担责任。故而,男主要打理外面的事务,赚钱养家。妻则要相夫教,一是帮助丈夫,二是担负起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即教养一代。

    有:“不教,亲之过。”这个“亲”是指父母双亲。父亲经常在外,要承担养家的责任,在家的时间不如妻,儿女多是随母亲大。所以,母亲教养一代的责任更大。为什么官宦之家娶媳妇都要重才德呢?因为媳妇以后要有能力扶助她的丈夫,要有德行和才学教养儿女。为什么说“慈母多败儿”呢?因为母亲不懂“庸”啊——台的人都笑了起来——不懂庸就失了分寸,慈过度,那就败了弟了,从这个方面也说明了母亲对儿女教育的重要

    所以里讲“贤贤易”啊,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