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 分卷阅读86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此,陆九渊对于“名山”的苏行冲也如吕祖谦般产生了羡慕。

    ——现如今谁不想拜在枫山先生门求学呢?

    便听吕学又低声介绍:“走在苏相公后面的,是礼参政陈清湖先生讳卿。陈公后面是太府寺卿王石屏先生讳纲,其后是大理寺卿冯千岩先生讳时行。后面是刑侍郎张正斋先生讳九成。”

    职品,刑侍郎在太府、大理二寺卿之上——大理寺卿参知政事谢如意致仕后,六一寺的“寺卿参政”就为司农寺卿至今——此时刑侍郎张九成却走在两位寺卿之后,而认他们的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这就是稷的风格:只论学术,不论官阶、职权、资历、年龄、国别。而自名可秀以儒学大家后,稷风格又加了一条:不论别。

    “……吕夫之后是次相陈南山先生讳康伯,陈公之后是首相宋执斋先生讳藻。”吕祖谦低声

    陆九渊,吕夫即吕,是经史系教的夫,也是吕学的叔祖父。据同窗介绍,这位夫师从尹山二十年,诚意治学无仕途之心。陆九渊上过他的课,对这位夫的学问和人品都很敬重。

    行在吕夫后面的两位宰相陆九渊绝不陌生,他在家塾和县学时读官报就经常看见这两位宰相的大名现。

    席稷会的学者很多都有朝廷官员的份,这不奇怪,能考科举仕的文官都是熟读儒经的学问渊博者,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份,只不过学问的不一定,治学和治政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像在任的这两位宰相——首相宋藻和次相陈康伯的经学成就就不算很显著,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治政上的卓越,但在以学术为首的稷学会上,他们的位置就得靠后了,这也彰显了稷学会只论学术的纯粹。卫希颜对此很叹,即使是在后世宣称民主的时代,也很难现国家总统或国家主席、国家总理坐在学者后面的场景,但在以德论人、以儒学治世的大宋,对学者的尊重却是空前的,远非后世可及;当然大宋学者的德和治学的诚笃、以天为己任的怀也远非后世可及。

    陆九渊认学者团有十几位都是他上过课或碰过面的经史、数学系夫,但还有三十多位他不认识的,如天文、地理、理、化学、工械、生这些学科的夫,都是他还没接的——一边听吕学介绍,一边心里叹“咱们书院果然名师辈啊!”

    在大宋学者们落座听经台后,是北周学者团场,他们都穿着黄衣黄裳系朱缘大带的礼服,就座于北周学校师生代表团前面的四个听经台。这些北周学者也有一半都是官员,像礼尚书或礼侍郎通常就在其。在稷学会这段时间,宋周两国朝廷都会给予参加学会的官员有薪公假,以此作为对学术的支持和鼓励。

    北周学者团席之后,便是穿苍青上衣裳、系纁玄大带的稷学者们场。

    能成为稷学者的,都是各学系的卓越人才,有着学界公认的成就。

    如三年前离世的稷学者蔡发,以、二书闻名南北学界,至凤凰书院执教七年后又写成一书,集前代学者们观察天文星象之大成,以一千个日时观察天象和地动的大量详实证据,确阐明了地球、月球、围绕太运转的规律,打破了自古以来“天动地静”、“天圆地方”的学说,在宋周学界掀起了大的波澜。

    卫希颜很钦佩这位学者的功绩,他的发现与现代科学的认识完全一致,而且在时间上比发表“日心说”的哥白尼早了好几百年——估计等哥白尼世的时候,日心说已经从大宋席卷欧洲了。

    后来,宋周佛二教在泰西传教,就利用了蔡发这个经过实证的学说,攻击基督教的“地心说”错误,以此动摇基督教的神权,而且得到了泰西一些君主的暗支持——英、法、德的国王们也不愿意神权老是凌驾王权之上。当然这是后话不提。

    又如稷学者叶桯,在蔡发著作之前,这位从凤凰书院地理系毕业的学带着三百多名随从,驾着新式海船开始了他的航海“量圆”之行,历经七年艰辛环绕地球一周回国,回京后即闭门著书,据航海日志著述——继蔡发的一书之后又在宋周学界掀起大.波澜。而蔡发与叶桯的这两本著作,使得凤凰书院有关日心说的猜想和有关地“球”说的猜想得到了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自此,这两小学课本成为南北学界公认的天文地理启蒙教科书。

    次年,叶桯又据沿途登岸的详细考察写成一书,为甲骨文版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两相对照促了宋周考古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

    因这两项,在稷学者蔡发的推荐,经稷联席会审议通过,叶桯成为了稷最年轻的稷学者:授予“地理学稷学者”时,年方三十五岁。

    又如前司农寺卿陈旉,历三十年实践著成三卷,成为南方农业耕作的实用宝典,为大宋推两广、海外州,以及安南、云南的农业耕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陈旉因之被稷誉为“农学贤者”,可谓当之无愧。在第二卷成书后被授予“农学稷学者”。

    又如李清照,潜心研究甲骨文十年,于大宪十年著成,被稷誉为“甲骨考第一人”,当年授予“考古学稷学者”。

    又如叶桯的四妹叶杼,从师易学象数大家邵伯温,在数学上成就斐然,成为继叶桯之后第二位不满四十岁的“稷学者”。

    建炎十一年她才二十二岁时就在邵伯温的提携主持凤凰书院小学七卷课本的重新编写,又于二十八岁时主持编写大学五卷课本——这十二卷教材在后来成为大宋礼颁定的小学官方教本。

    大宪五年她在仁宗朝算学大家贾宪所著的基础上,改了贾宪的增乘开方术,创建大衍求一术,即一元次方程的数值解的通用算法;大宪七年又著一百二十题。

    但叶杼在数学上最大的成就不是在算法创造上的成就,而是她在几何学上的成就——这是卫希颜的看法。

    当年叶杼十五岁时在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