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 分卷阅读8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后,顿时成了越民最嫉妒的对象。

    那些三代以外的宋民孙心里都活跃起来了,因为安南经略司了新的策令,允许他们这些人申请为“汉”,更改登记册后,就可以补发住房补贴的差额,并享受其他待遇。布告的当天,州衙曹司公厅就挤满了前来申报的“宋民”后裔。在登记十多天后,有胆大的越族有,本就不是“宋民”后裔的,揣着伪造的证据,心里打鼓地来申报,结果却通过了。因为曹司的审查并不严格。越民不乏聪明人,尤其商人,明的颇多,趋利。当假的也通过的消息暗传开后,动这心思的越人就悄然增多起来。

    安南经略司不在乎越人造假,发布这策令其实就是在引诱越人造假。这是在短期增加“汉”、分化越人的有效措施,至于真正的血统,又不是继承皇位,何必较真?——诸夷皆可夏嘛。

    这些更改民族的越人当然不会真心认同汉族,但安南经略司认为这不是问题。从他们登记为“汉族”的那一日起,就等于放弃了越族,而籍更改发布去后,这些“越汉人”就会成为所有越族人憎恨的背叛者,以后也只能着汉族的名去。而随着朝廷统治在安南的,作为华夏文明主的汉民族的盛将他们心,即使他们这一代还保留着对越族的,但到了一代、一代,就会以汉人自居了。一个民族的归属来自于对民族的自豪和骄傲——在这个时代,有哪个民族能比华夏汉族更有民族自豪呢?这是一个自诩“国”的民族,即使是在原王朝武力弱的时候,面对武力大的胡族,他们也仍然打心底认为对方是“蛮夷”,这骄傲植在骨里,来源于大的文明。安南路的大宋官员们同样有这样的骄傲,他们相信,这些越人最终会在大宋的文治,成为真正归心的汉人。

    当然,那些自负为越国贵族的大家族,背弃祖宗的事,财产上的那些损失虽然庞大,但还不到毁灭家族的程度,与当初选择弃国投降不同——不投降就得死,而家族存续比国家的存亡重要。当初,他们越人的国家不也是从无到有吗!只要族群在,就有希望,但背弃了祖宗,就没有了越族。

    安南经略司也没有灭绝越族的想法,而是要分化、削弱她,然后教化,最终化夷为夏——成为真正归属大宋的一员,至于哪个族并不重要。

    新城搬迁完成后,空趾都城就被宋军夷为了平地。

    ——代表趾国家存在的都城从此化为乌有。

    安南经略司计划在遗址上面修建一个商品批发集市,同时也是一个大的仓储集市,从安南路北、西的木材和特产将运到这个集市行批发和仓储,再由海路运到大宋其他路易。等若年后,这里就会是闻名安南的批发仓储集市了,不会因为以前是越都而存于人们心

    ***

    时光荏苒,安南路已经过去了十年。陈如瑛从一个州的武安军统制,一步步升到了安南路的武安军都指挥使。这十年的岁月,见证了一位女军人的成,也见证了安南路的“成”。

    陈如瑛心里泛起慨,回首望向后的书架,目光停留在一个靠墙的大樟木箱上。那里面存放着一箱的报纸,从最初的到后面的,没有一期缺过。这些报纸从各方面描绘展现了安南路的成,合起来,也是一“安南史”了。

    其,文化教育的成果是最为显著的。

    就在去年行的大宋诸路识字率普查,安南路的识字率名列前五,仅在京府、两浙路、福建路、广东路之

    当然,这与安南路人基数少也有关系,毕竟只计安南经略司直接辖治的州治区人,溪峒自治区的人暂不计——即使如此,这个成果也是相当惊人了。

    陈如瑛认为,这是安南路十年治政都主要倾向教育的必然结果。

    而开初的很多政策,都是制推行,不允许百姓反对。

    在安南路成立后的六个月,安南经略司在筹建,由安南行营行军,很多策令都是在武力威慑制推行,教育策令就是其的典型。

    以前越国的所有官学都被安南行营征用,成为“大宋安南路×州官学”,以前的学官和夫解职,学校停学。

    新的学官和夫由大宋士担任——朝廷不缺士。从建炎朝复科举起,每年科举名额都不少于四百,但空缺的官职总有被士填满的时候,何况朝廷消减合并了不少官职,即使后来又恢复或开设新衙署,等候选官的士也是越来越多了,包括士科和制科的士。那些没有得到选官的士都太学或国监的教谕科,学习如何,学成后会放到各州的县学任教,或者派到海外华宋州、瑞宋州任教——作为去海外的补偿,朝廷会发放一笔颇为优厚的海外补贴,而且满三年后可以申请回调。

    朝廷以此措施引了不少士前往海外任教,而今在安南路也采用了这个措施——批就有四十多名士申请派遣。

    作者有话要说:文治才是王啊~

    华夏文明的主是儒家文明,而儒家文明的主是王

    ☆、文明之治(二)

    曾经的趾国,央设有国监,地方六十四州除了羁縻州外,其他五十九州都设州学,州有县学,但多数规模极小。如今成了大宋的安南路,央官学自是被废除,校舍成了州州学的一——设大学斋;原升龙府的府学也成为州州学的一——设小学斋和蒙学斋;升龙府辖的五个县学,以及五十九州的州学、州治县的县学均成为安南路拥有的官学。

    统算来,包括州官学在,安南路共拥有六十所州学和六十五所县学,计一百二十五所官学,地域归东、南、西、北、五大片区——每个片区圈定一所州学,作为大宋安南路首批复校的官学。

    第一批安南的大宋士有二十余人成为学官,分到这五所官学掌学政或教学,分前先在州州学接受短期培训,熟悉安南行营编定的,并培训当地民、风俗等,考合格者由安南路提举学事司颁发教谕上职证,然后才分遣到五所官学任职。

    这些大宋教谕们首先教学的对象不是官学的学,而是所属片区各州学和县学的原越族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