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9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前众人赞许目光,不由在心底一哂。这老和尚真是会把握局面,只是一礼,便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开,转到了佛祖和法会之上。不过他并不在意,今日前来,不就是为了法会吗?

    跟在王汶后,他踏了怀恩寺

    这寺院建于东汉,距今时间并不很,但是气势已是不小。虽然法会盛大,但是寺寺外各有场。寺外不过是些宝盖香烛,寺却是经幡飘飘,香雾袅袅。众僧着法衣,手持法,说不的庄严肃穆。

    在这样迫人心神的宗教氛围,几人在正殿的雅席落座。最上手的是一位老者,燕居打扮,看不份。其是钟、裴两家的辈,随后才是王汶。那些带着帷帽的妇人分席而坐。梁峰挨着王汶,在侧席落座,看了最上首那位老者,猜测这人是何来。不过这时候,可没人为他引见。

    宾客落座之后,住持走到了正殿之,端端正正跪在蒲团前,向大殿的金佛祖拜,随后他起,走到法台之前,敲响了桌上金鼓。

    随着金鼓之声,寺院的大钟响了起来,铙钹、木鱼、铜磬递次响起,梵音大作。端坐在正堂之上,只觉天地都在随乐声震颤,殿外光明大放,殿香烛熏熏,佛祖拈垂目,角带笑,说不的慈悲朦胧。鼓乐环绕周,无不是佛唱,无不是仙音。

    这震撼人心的效果,可不是寻常人能够抵抗的。坐在上首的两位老妪立刻颤抖起来,手持布巾轻轻伸帷帽之,似在泪。王汶则双手合十,闭目诵起了经文。梁峰不由暗自赞叹,佛教仪式果真非同凡响,难怪会有如此多信众。

    梵乐足足响了一刻钟,才渐渐隐去。住持手持柳枝在面前的金钵轻轻一蘸,把无洒向天空。随后他展开了面前经卷,开始唱祷开斋忏文。

    那忏文古拙雅致,辞藻华。主要是请谢佛祖赐予的恩德,赞众位施主的慷慨,并发宏远,超度在疫难过世的亡魂。难得忏文写得既无谄媚之意,又无轻慢之心。字字珍重,妥帖微。在座几位金主听得连连颔首,面笑意,显然对这番恭维十分受用。

    忏文结束之后,住持敲响面前法磬,诵经声再次响起。

    这一次,又持续了足足一刻钟。转半个时辰过去了,才算完成开幕仪式,住持转回到了正殿主座之上。怎么说也是六七十岁的老者了,站立整整半个时辰,又读了那么一篇冗的忏文,难得这老和尚还能脸不红气不,吩咐知客为诸位施主奉上香茗。

    待众人用过茶之后,他才开:“晋大疫,幸得佛祖梦指,王正居转圜,各位施主慷慨布施,方得全功。如今疫病已除,功德无量。本寺愿重塑佛祖金,广开法会诵经三日,超度逝者亡魂。”

    这事众人早就知晓,如今再这么郑重说上一遍,意图自然只有一个:要钱。

    闻弦知雅意,坐在上首的那位老者捻须:“佛祖慈悲!我愿布施二十万钱,度化亡魂。”

    住持谦恭回礼:“多谢都尉。”

    二十万钱可不是小数目,这个都尉是什么来历?梁峰心疑惑更胜。不过布施已经开始,容不得他分神。

    接着那文士,钟氏和裴氏各布施了十万钱,王汶代表王氏,亦如两族。这几人就代表了晋级门阀。随后是郭氏、孙氏、温氏和虞氏,皆是布施了五万钱,显然家逊于之前几位。

    因为是殿雅席,有资格列席的本就稀少,不一会,前面就都布施完毕。众人目光落在了王汶侧的梁峰上。份,他应该也布施五万钱才对。但是一个衣着朴素,只能乘坐轻车的白亭侯,能拿这么多钱吗?

    在众人或担心或好奇的目光之,梁峰从容起,躬施礼:“今次缘起,皆因佛祖梦。在特地备了几件事,愿奉佛祖坛前。”

    听到这话,不少人都了善意的笑容。只梁峰选了取巧之法,捐供品而非钱粮,即全了面,又不至于失礼。然而当梁峰接过仆从递上的木匣,从一件东西时,不少人都倒了一凉气。

    那是一尊莲盏,分为上两层。上层为碗,如初绽层为盘,似莲叶舒展。两者浑然一雕细琢,莹有光,显然是上好瓷。可奇的是,这盏,竟然是白的!

    在座诸位无一不是豪门阀阅,哪家没有瓷?天诸瓷,越窑为贵。能够拿得上台面的,无不是越窑青瓷。一尊越窑青瓷炉,往往是达官贵人的份象征。然而谁曾见过这样的白瓷莲盏?

    虽不是通透莹白,但是那盏的确是青白颜,盘底还有些泽不匀的晦暗釉。然而白璧微瑕并不能让莲盏失,反而有了些淤泥而不染的洁典雅,愈发动人。

    这样的莲盏,卖个十万钱毫不稀罕,拿来礼佛,更是足见虔诚之心!

    梁峰就像没听到那些冷气的声音,轻轻把盏放之后,又打开另一个盒,取了五卷经文。

    “此乃全卷。我在梦听闻此经,现自奉还佛祖驾前。”

    这,连殿僧人也无不动容。他们或多或少都听到过梦传经的奇闻,但是见过真经的,只有极少数人。如今梁峰慷慨奉上,怎能不让人心驰激?就连住持本人都合掌向那经卷拜了三拜,才双手接过。

    这两样,都是不可用银钱计算的珍宝,殿诸人再看梁峰,已经完全没了刚才的轻视怜悯,加之千人随侧的壮观景象,更是给他上蒙上了一层烁烁光环。佛祖梦,谁人还能存有疑虑?!

    这时,梁峰转过,又朝雅座上端坐的诸位施了一礼:“最后一样,却是个不之请。自梁府一路行来,我曾见过无数民,饥寒迫、背井离乡。在晋,又有千百黎庶,夹叩拜,只求佛祖免灾赐福。法会可度无数地府幽魂,这些世间的饥苦孤老,谁人来度?因此,我愿拿千张藏经之纸,换取米粮,布施于城苦难百姓。”

    此话一,众人皆是愕然。用纸换粮,救济贫苦?其实大也有施粥善举,碰上灾疫,便会广设粥场,可是极少有人会把它当度化。然而想想,他们肯十数万钱度鬼,又为何不能些钱粮,来度现世活人呢?

    一旁,帷帽的郭老夫人突然开:“老愿以五十石黍米,换取梁郎君的藏经纸。”

    郭氏这位老妪虽然年,但是门第并非绝,此时冒然开,很是失礼。然而众人在一怔之后,突然醒悟了另一件事。这纸,可是梁府所的藏经纸啊!有佛祖梦的眷顾,这藏经纸,会不会也饱愿力,可以庇佑家人?郭府在此次大疫折了两位幼,莫不是因为这个,郭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