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 分卷阅读9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裴褚却依旧无法认同:“若佛说非相,又何须救治疫病?岂不着相?”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生,若化生,若有,若无,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梁峰诵了一段经文,“佛愿度化众生。”

    此时,佛法仍以小乘为主,大乘也向玄学靠拢,旨在修心修己,无关世人。更是诸多万法皆空门派的始祖。然而梁峰这一解,却把它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即慈悲心。后世人人都听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故事,也是地藏王菩萨广受推崇的本。佛即慈悲,正是解万民于倒悬的慈悲,让佛教和儒家有了相通之,也让佛教真正在国扎。而这一解释,又正正呼应了佛祖梦,避除疫病的说法,首尾相应。

    这是梁峰最近才想的答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这样一经典之作里,找适合自己阐述的方向,并不算难。如果目前必须依附佛教,那么他不介意提前把这个大乘思维公诸于众。只要于民为善,是佛是是儒,又有何关系?世之,任何庇护之所,都能解救更多百姓。

    没想到一卷经文,竟会落得如此之解,然而人人都能看,面前之人何其认真!他真的信崇释教吗?恐怕也不尽然。若无名教之心,又如何能作此解?

    裴褚最终叹一声,举杯:“有此一言,当浮一大白。”

    梁峰笑笑,拿起桌上茶盏:“弱不能饮,以茶代酒。”

    当朝散大夫敬酒,竟然也能说以茶代酒,十足的失礼,却又飒飒如沐风。裴褚哈哈一笑,满饮手之酒:“茂,也当满饮!”

    王汶此时心,哪有不肯。在座诸人皆饮,声又起。

    此刻,裴褚哪还有当初怀疑,兴致:“有佳酿,有妙人,亦有满池碧荷,不如以此为令!熙可愿拨个筹?”

    这就是行酒令,作诗赋了。名士雅宴,哪能缺少诗词为伴?

    梁峰却摇了摇:“不善诗赋,还望裴散见谅。”

    以茶代酒已算失礼,现在自称不善诗赋,简直有些败兴了。会在雅宴上如此,不是无才就是无趣。可是刚刚他那番言论,并不像无才之人啊。

    裴褚皱了皱眉:“熙难从不作诗吗?”

    “自重病复醒之后,便不再诗作赋。”梁峰淡淡答,“诗乃心声,吾心此刻只闻一声:能活人否?”

    裴褚张了张嘴,最后又闭上了嘴。写的裴頠,是西晋罕见的能臣,或者说,所有重名教的儒者,都以万民为心。既然衷“崇有”,裴褚也不会是只顾自的放诞之人。而一句“能活人否?”,足胜万千诗文!

    裴褚叹一声:“诸人皆言,卫家小儿犹若璧人。如今一见熙,方知何为冰肌玉骨!也难怪佛祖会择人梦。”

    若是佛法本在慈悲,那么选择面前这个梁熙,实在正确不过。天经年,多少儒者不得施展锦绣,或是郁郁而终,而是早夭而亡。在众人皆痴之时,碰上一个清醒之人,如何不让人醍醐,如梦方醒。而敢这样直抒径,又颇有几分以饲虎的豪壮,怎能不让人钦佩?

    王汶也诧异的望向梁峰。几月不见,那个飘飘仙的影似乎站稳了脚跟,就像垂死之树,发新枝。是佛法之故,还是世俗之择?王汶不得而知,但是面前青年,确实有了别样意气,让人愈发倾心!

    看到边诸人的反应,梁峰也在心底松了气。作为一个彻底的现代人,使用些辩证法,讨论讨论唯唯心他还能应付,但是诗赋是绝对不行的。这可不是知几句名诗就能解决的问题。且不说后世传的多以绝句为主,光是文人的诗习惯,就不是没什么文学修养的人能够应付的。

    不论是游还是行酒,任何文人作乐时的诗,都是“命题作文”,是不折不扣的文字游戏。他又不是文学系的,那些记忆的诗文,足够应付这一场场宴会的命题吗?而诗好的,文不可能不好。一篇文辞华的赋是随随便便就能写来的吗?

    仗着后世的记忆掉书袋,轻者有个江郎才尽的污名;重者,恐怕就要怀疑是不是有人代笔,或者有没有抄袭之嫌了。往这上面撞,简直分分钟败名裂,梁峰才不会这样的蠢事呢。

    而把佛理当立脚之,则可以巧妙的规避这些东西。佛讲顿悟,讲众生语,不求艰涩,但求智慧。以慈悲为念,何须文辞虚名?反正魏晋不缺标新立异,只要有了逸风骨,就是名士风范!

    雅宴是开不去了,但是人人心皆有不虚此行之。那个众纷纭的梁郎君,比想象的还要众,完的迎合了世家弟的期许。加之裴褚这个完全不信佛之人的称赞,梁峰上更是蒙上了一层光环,让本就闪烁的佛名号,愈发耀

    也许是见梁峰实在弱,又有裴褚的前车之鉴,王汶在随后的两日并未另行举办筵席,而是亲自作陪。或是讨论一的佛理,或是抚琴习字,消磨时间。

    王汶的琴技确实妙,梁峰也不由静心来学了些真正的琴法。而他偶尔展现的一些后世乐理,也让王汶大有知音之

    两日转瞬即逝,七月十五,法会如期而至。

    第49章 空巷

    天刚蒙蒙亮, 位于王府周遭的街巷就现了人影。附近墙林立皆是豪门大宅, 不容小民靠近, 因此巷位置,渐渐堆满了人群,驻足眺望, 想要窥探巷动静。

    这自然就是前来守候“佛行的晋百姓。

    这几日,江倪没有一刻闲着。梁郎君来到晋,并且住了王府的消息,早已悄然传遍了城的大街小巷。

    从城到法会这三日,梁峰从未过王府, 只有王汶邀请的几位门名士与他有一面之缘。有了裴褚等人的推波助澜, 梁峰的名望更上层楼。那些由豪门掌控的商铺、店家, 早早就知了消息,又利用“佛”的传闻推波助澜, 大肆贩售莲纹样的衣首饰。再怎么消息闭的百姓, 也渐渐知晓了这位“神人”。

    王府在哪里, 晋人谁个不晓?那些在疫病侥幸生还的患者, 自然捺不住,生怕错过这个亲见恩公的机会,早早打行装,守在了王府之外。只是医寮,就活了三百余人,这些人又有亲友故旧,聚在一起,可是不小的数目。

    随着日,法会临近,巷外围着的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