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 分卷阅读20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啊,平时读书人颇为受人尊敬,但也看不到多少,但今日那密密麻麻的场景,愣是让我怀疑,以前的说法对与不对。”

    读书人是少数人,但聚在一起,数量未必就少了。

    “倒有些盛世之景的觉了。”

    盛世养人,读书人自然就多,比如东唐,听说大分人都是读书的,这在北凉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整个凉京都在议论纷纷。

    其实,这才是开始而已,毕竟,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科举的意义。

    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龙门,天人的龙门,百姓为鱼,越过此门,就不在与世人同。

    等他们明白这个理的时候,那才是天盛景之时,凡北凉之人,无不侧目关注。

    一国之人,同时关注同一件事的时候,是非常之恐怖的。

    莫少珩他们作为评卷人,照制度这三天都是不能私自离开和外面接的。

    一整天,对于凉京的人来说,或许也就一眨的功夫。

    但等贡院的大门打开的时候,陆陆续续来的学生,恍若隔世。

    表……古怪到了极

    他们来参加县试,自然是对科举制度专门了解了一番。

    县试后面还有郡试,洲试,京试,一关比一关难。

    但……仅仅一个县试,他们都已经有些怀疑人生了。

    那些题目当真有人会吗?

    睛审视地看向周围。

    被看到的人赶一正,神秘莫测了起来。

    要是别人都会,而他不会,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说实话,他们以前也就在小圈里面比一比,也都是一些熟人分过低。

    但现在,依次要在县,郡,洲,京,和全国的学比起来了,那压力是从来没有过的。

    但也有些兴奋,要是能脱颖而,名传天的可能都有。

    若能一步一步的力压全国,称一声北凉名士不为过吧。

    一切结果,皆在三天后的张榜。

    这时,在贡院打开的那一刻,赵景澄等十五个学生,手拿纸笔冲了去。

    “朱辛梓同学,听说你从小就是神童,是这次凉京县试的门人选,对于此次县考,你有没有信心夺得佳冠?”

    众人:“……”

    三街战报的记者。

    还是要上报啊。

    还有……县试的门人选?

    这个朱辛梓乃是朱氏公,的确有些文名传,没想到竟然也来参加科举。

    旁边也有采访寒门弟的,“季李,作为寒门代表,你觉得这次考题如何?”

    无论是朱辛梓还是季李,以前多少都是有些自信的。

    但现在愣是话都不敢答。

    “要不,你们互相对一对答案,看看考得如何?”

    贡院外,愣是闹到了不行。

    那些考生也竖起了耳朵。

    他们也想知他们考得如何啊。

    赵景澄已经在起稿了,“此次县考,神童落泪……”

    此时,莫少珩一行人,也来到了评卷室。

    他们也是得在县试结束后,才能得到当期的考卷。

    “也不知圣人都选了些什么题?”

    “应该都是简单的吧,毕竟是县试。”

    “虽然是这样,但这几天我老是忍不住好奇这问题,也是奇怪。”

    “莫少珩的这个规则倒是公平。”

    等考卷送来,拆开封袋。

    莫少珩手上也拿了一份,只是一看,表都怪异了起来。

    然后看向几人。

    几人也抬起了

    一时间,安静到了极

    莫少珩说,“不是说圣人会选简单的吗?”

    几人脸都黑了,“你还有脸说,不是你让圣人往难了的选吗?”

    莫少珩:“……”

    他也就说说啊。

    “那也是你们同意了的,要是……要是县试将人全刷了去,你们也要担责任。”

    几人:“……”

    呸,莫少珩这死不要脸,现在居然推卸责任。

    咕噜,忍不住吞了一,看了看试卷,“圣人怎么想的啊?”

    有人没好气地,“也不看看你们当时怎么跟圣人说的,什么我北凉人才遍地,怎么难怎么题。”

    几人:“……”

    照评卷规则,有一个最低标准要求,也就是说考生得过了这一个最低标准,然后才据各县分到的名额择优录取。

    现在这个最低标准,已经发放全国各县了,想改都来不及了。

    莫少珩,“我们要相信我们北凉的读书人,总……总是有人能脱颖而的。”

    “现在还有一个麻烦事,圣人如此选题,也就奠定了一个基调,也就是说后面的郡试题定是要更难。”

    几人:“……”

    其实,肯定是有人能通过县试的,他们怕的是,筛选这么多人去,能走到京试的人还能不能有。

    别忙活了一年,结果京试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通过,打脸打得啪啪的,鼻青脸

    “还是先看看学们考得如何吧。”

    试卷被一批一批的送了过来。

    采取的是糊名制,但不需要重新抄誊。

    莫少珩说,“批卷吧。”

    果不其然,学们答题并不理想。

    试卷一共六个分,需要至少平均乙等才能过最低标准,然后在择优满足分到的名额。

    像明经,常识题这些,是有标准答案的,你就算想放都不行。

    再说,考卷是给过指导答案的,若是莫少珩他们放,对其他县是不公平的。

    “常识题不行啊,好多学生只能得一个最低等的丁。”

    丁等的话,会极大的拉低平均得分。

    莫少珩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古时候,读书人讲究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对读书人来说,一心沉醉在书本之,也未必不妥。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