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分卷阅读16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翰林院

    这一日,李问与陆知书和同到翰林院报,接待他们的是一个材圆,笑起 来像一尊弥陀佛似的老翰林,姓曹。两个人作为第一天翰林院的新人,对这里并 不熟悉,由接待他们的曹老翰林领他们去见翰林院的掌院。

    接待他们的老翰林很健谈,路上与他们说了一些翰林院的规矩,和介绍了一 翰林院这里。

    翰林院前面是办公的公署,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藏书阁,地方不算小。

    掌院姓徐,名徐之,面无白须,面上带着一威严,看起来是一个不苟言笑的 人。从外表看起来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比接待他们的那一位老翰林要年轻一些,能 够在这个年纪就坐上掌院的位置,大抵都是有一本事的人了。

    “官李问/陆知书见过掌院。”李问与陆知书对徐掌院行礼

    徐掌院见到李六元,显然没想到他们大成的第一位六元会这么年轻,徐掌院 的目光看向李六元的闪过一丝惊讶,不过他很快的就收起来了。

    第一天见到李六元和陆知书,徐掌院对他们两个新人的态度不算是太,只 是简单的给他们两人说了说翰林院这的规矩,给他们安排了职务,然后吩咐人带他 们去熟悉翰林院的工作去了。

    “谢掌院。”两个人谢过了掌院,就跟着带领他们的人走了。

    翰林院的职责是负责修书撰史,起早诏书,成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考考官 等等,用现代的话就是相当于老板的秘书门。除此之外,翰林院还是个人才储备 的地方,照大成往年的惯例,一甲前三是直接阁,二甲前面几名也是有资 格翰林当差,所以是非士不翰林。

    而阁大臣、大学士与丞相皆是自翰林,所以有一句话是“非翰林不阁 ”。翰林的地位清责,称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往届不知多少的状元榜了翰林院当差,能翰林当差的都是 ,非士不翰林。但是在这翰林院里面,有多少士是在这里熬了半辈,都 还在这翰林院里挂一个闲职,能够位的人是寥寥无几。

    就刚才接待他们的曹老翰林,没准还是哪一年科考的一甲前三名里的状元榜 或是探郎都说不定,所以并不是了翰林院就能一步登天了,在这里能不能够 还看你自个的造化。翰林院这地方看起来清是清,贵不责李问就暂时不知了, 看到在这里从青丝熬到白发的老翰林,李问的心里不由的一阵唏嘘。

    翰林院这里是说清衙门都不为过,这里挂的大多是闲职。

    他们虽说是皇帝的秘书办事,然而朝重要的事务都由阁大臣和丞相、六 尚书他们去理了,落到他们这里的都是一些简单事务,忙的时候可能还有一 事,平常还是闲的时候多。况且翰林院并不是一个真正有实权的地方,他们手 上的权力并不大,所以说翰林院是一个清衙门也不为过,在这里能捞的油也少

    翰林院这里挂的大多是闲职,并无太大实权。

    李问被安排的职务就是从六品的史官修撰,陆知书被安排的是正七品编修,两 人同样的都是闲职。他和陆知书被安排到了不同的人的手事,所以两个人就去 往了不同的地方。

    大成开国至今都还不到百年,每隔三年就扔一批来翰林院编史,哪来的 这么多史可编。

    所以他第一天到了翰林院,带领他的上官只是让他先熟悉熟悉这里,代了他 几句人就走了,并没有安排事给他。李问不知陆知书那里有没有事,他自 己那里就是坐了一个上午,旁边又没别的人,他连找一个人说话都没有。

    坐了一个上午,好不容易熬到了午休,翰林院这里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提供一 顿午饭给他们。

    翰林院这里有一个提供给他们用膳的地方,领他们来的曹老翰林给他们说过 膳堂在那里,李问大概的知方向,过去和陆知书碰了后。

    路上李问问起陆知书,才知他同样是闲坐了一个上午,没什么事。李问无 奈的说,“我也是这样。”要是在这翰林院里每天都是这么悠闲,他还真的要考 虑是不是要换一个地方去了。

    陆知书是计划调往到地方去当值,他这边要提了申请,还得等吏那里批准, 照正常的手续最快也要三两个月后才能有结果批来。若是陆平陆大人能帮忙 的话,可能就会快一些。

    李问并不知前一日陆知书去与陆大人说了什么,不过现在他也不好问,等回

    去再问问他如何。

    除了一甲三名翰林院,二甲前几名也有人了翰林当差,别的人早就到翰 林院了。两个人是回乡探亲之后,近日才回到京城,所以他们到翰林院来当差已经 是两个月之后了。

    两个人一同往膳堂过去吃饭,他们在这里碰到了比他们早到翰林院的章素回。

    “章兄。”好不容易在翰林院见到一张熟面孔,李问的面上笑,与章素回 打招呼。他们三个人一起打游过街,也算是一起经历了一回同甘共苦过,有过革 命的友谊。

    陆知书同章素回颔了颔首,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李兄,陆兄,我一直未见你们过来,你们是今日才到翰林院? ”章素回是京 城人士,早两个月前就了翰林当值了,他一直都没有见李六元和陆知书过来,到 今曰才见到他们。

    “是啊,我们今日刚到。”李问摸摸鼻,有不好意思的说

    也就只有他和陆知书两个人心这么大,别人若是能翰林当差,是恨不得隔 天就到翰林院来报,而他们两个人还跑了一趟老家,隔了两个月才到翰林院来报 ,他们怕是最后到翰林院来报的人了吧。

    “哈哈,无事,早几日来和晚几日来都一样。你们家离的京城远,来回一趟所 需的时日要不少了。”章素回知两人是到膳堂来用膳,他对翰林院这里已经熟悉 了,因而就自荐带他们一同到膳堂去领膳

    膳堂这里每日提供给他们的是两素两荤,并不见多少,都是清汤寡

    说来也是,大成建国至今还不过百年,国家本就没什么底蕴。武帝那个时候带 兵打了那么多年战,整个国家到都是生灵涂炭,那会不知饿死多少人。等昭宗帝 登基之后,前面休养生息十余年,大成才慢慢的恢复过来,百姓过了一段好的日

    然而,随着这些年昭宗帝日渐年迈,不大事,董相把持朝政,朝官吏贪污 ,再加上这几年到天灾人祸不断,朝廷连年赈灾,因而国库里早年存的那 银粮都用完了,如今朝廷连各地赈灾的银粮都拿不来,就连边疆的数万将士们 的粮饷都拖欠了三年没有发去。

    再这样去,整个大成怕是会危矣。

    所以在这样的,翰林院这里还能为他们这些翰林院提供一顿午膳已经是 很不错的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到膳堂来用膳,所以他们在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