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田的古代生活 - 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2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说!”大人被说的恼羞成怒:“本官只是挂心本县的賦税,毕竞打了三年的仗,又免了三年的賦税,这战后一年缴纳賦税,本官是要给朝廷,给皇上一个代,什么官民反?本官看谁敢反!大军就在北门驻扎,谁敢反一个试试!”徐主簿板起脸,不说话了。

    心里却嘀咕:还城外大军?

    你端午节都没给城外军营送去半个,还城外的大军?恐怕你连军营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吧?

    两个师爷心里也不太舒服,这说的他们好像多贪婪似的,就算这是事实,也没必要说来让大家难堪吧?

    亏得他们老爷还让他当了主簿。

    怎么这么不知恩呢?

    实际上,徐主簿要是不知恩,那可真就没人知恩了。

    正因为徐主簿知这里的一些况,才不想让大人犯傻。

    这里民风彪悍,民也特殊,你一个初来乍到的,就敢朝賦税上伸手,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呢么?

    杜大人是什么样的人?

    那是能在死地里找到一条通天的捷径的人,角县的百姓又送了他一个前无古人的“万民伞”,你要是到了任期走人,当地百姓啥都不送你,看不憋屈死你!

    而且就他的猜测,此事肯定已经上达天听,杜大人那是在朝都有了名声的人,他能不护这角县的百姓吗?

    角县的百姓,能搞“万民伞”,他们就能搞“万民书”之类的东西,状告你这个县令欺压良善。

    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秋收啦

    这里的人可不怕一个没有任何基的县令大人。

    杜大人在这里十年,那是固,何况杜大人那会儿,跟前的大人可不一样。

    那个时候,北疆还没战事,但是总有小不断,何况北地民风彪悍,天皇帝远的,县令想理好本地,就得跟当地的大和一些“一姓村”搞好关系,不然人家人多,就不听你的,你能怎么样?

    甚至有的时候,县令都不得不妥协。

    在古代,宗族的力量很大,哪怕他们只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力量。

    不跟朝廷对着,但是跟官员对着,是可以的……。

    想当初杜大人刚来那会儿,还不是挨个拜访老里们,县里的衙役里,有三分之二都是来自各个村落的壮丁,除却担当衙役之外,也是县衙跟各个村落之间的纽带。

    哪个村了问题,就让哪个村来的衙役,带上人,去看看,什么况?

    这就是古代一些偏远地区的“人理”了,杜大人也是跟老里他们有着很不错的,几年来才捋顺了当地,后来赶上战,又是过命的,不然,杜大人也找不到那么多人手,帮他建立新的县城,上的人不得他不好这个活儿呢!

    现在可倒好了,你一个新来的,嘛基都没有,平白无故的就想一吃个胖,那是不可能的事

    无奈的是,徐主簿这一番苦心,面前的这三个人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这次的谈话,几乎可以说是“不而散”了。

    但是秋收的赋税也要收,没办法,他们还是要通过徐主簿的,可是徐主簿卡着也不可能卡的太时间。

    最后还是没办法,只能尽置让大人别将賦税定的那么

    赋税呢,就是田赋与其他税收的总称。

    古代最初的赋税是统治者向属征取土产、劳役和其他实

    稍后渐变为征收军役及军需品,称为“賦”;

    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称为“税”。

    秋战国以后,私有经济不断发展,授田制的创建,特别是“初税亩”、“初阻禾”的推行、朝廷向农民份地征收实,故赋、税逐渐混合。

    等到了唐宋时代田亩征课的又称为田赋(或田租)。

    清代“摊丁亩”后,从而完成了赋役合并征收。

    而大青这个时候呢,在开国之初,就将上一个朝代的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人所有,叫“更名田”。

    在世祖,也就是现任皇帝的父亲那一代,实行了“人丁亩”的规矩,类似摊丁亩的政策,让农民的人控制一步松弛,隐蔽人的现象也逐渐减少,国库也逐渐丰盈,不然也打不起三年的战争。

    现在这里的赋税规定的是一亩地收获了粮后,缴纳所产粮的百分之百分之十〇

    这看着少,但是聚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一百斤粮,就要给去十斤的税,这很少了,但是实际上,一百斤粮,要给去二十五斤,因为有五斤是飞税。

    丁田有些不能理解:“飞税?”

    “嗯,就是粮刚打来,那是的,运到官仓,要多来五斤,这样的话,就算是粮了后掉枰,也不会减少官仓的储存,只是后来五斤不够,就改成了二十五斤,多来的十斤,也当了飞税用,再有剩余的,自然就……。”徐主簿没往说,他换了个话题:“我也就跟你说一声,你回去跟你叔爷爷打个招呼,我已经尽力了。”

    “知了,多谢徐主簿。”丁田拱手为礼:“丁家村上都知的,您是一个好人。”

    他说这话的时候,非常的认真,十五岁的少年人,一脸认真地说你是个好人,这让徐主簿心里有些发虚,好不好人的,他自己知

    于是笑了笑:“行,你有空就回去一趟吧,除了粮,恐怕每一还得缴纳起码一两银的税银”

    他是来跟丁田通个气儿,现在的老爷不太好伺候,缴纳賦税的时候,恐怕要有些风波。

    让他们都有个准备,别到时候被老爷搞得措手不及。

    实际上,他只是给卖个好而已,他不能反抗老爷的决定,那就只能面的工作。

    这个主簿当的,他觉得还不如不当

    杜大人在的时候,他的县丞和主簿都是当地人,政令通行,就连最后守城的时候,那俩都是死战不退。

    现在的这个……他是有多大的脸啊?

    说句不好听的,凭什么呢?

    就凭你是县令大人?

    拉倒吧,隔县的县令,在战时,换的比韭菜都快,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徐主簿摇了摇,回到了他的小院

    丁田就在自己的屋里寻思了:这赋税就是一块,就看姓的想不想吃

    他要是胃好,恐怕能吞掉一半。

    可是角县本来就是贫寒之地,又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如今也就一万多,一家就算是一两银的税钱,一万多两,他总得给上缴纳一些賦税吧?贪一半?那太多了,贪少了……他肯定不乐意。

    没想到,这个姓的竞然是个贪官,还是个胃很大的贪官。

    □作者闲话:明天参赛,预求枝枝!

    賦税的规矩

    不上面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