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山 - 分卷阅读2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日,岛上又发生了变,溟帮突然袭击了座鲸帮和海煞帮的驻地。

    与此同时,挂着南晋旗的战船开了六横岛的港

    .

    康平七年八月,康平帝旨设对夷通商易所于六横岛。

    同月,朝廷组建浙江师,由东南巡海副使薄山,兼任师提督,剿倭总兵官邵元龙兼任浙江师总兵。

    同年,邵元龙亲自率领十多艘战船,对三沙、南沙、羊山一带近海小岛行扫,歼灭窜藏于此的倭寇一千余人,海盗三百余人,缴获船只二十多艘,火无数。

    不光如此,浙江师早已在浙江海沿海地带设立了无数寨,用以巡逻近海的海域,真正到了拒敌于海门之外。

    而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倭寇之所以让人疼,不光因为他们穷凶极恶,也是因为他们特别擅借海之便利四逃窜,浙江的寇患暂时是平了,可也有一分从浙江海逃窜至福建海域,并与这里的倭寇汇合。

    福建因夹在东南两海之间,这里小岛密布,又有大小琉球散布四周,常为倭寇藏之所,他们藏在这里,极其难以剿灭,这些倭寇就借着这些,报复地袭击福建沿海各地,福建等地因此又燃起战火。

    康平八年,浙江师驰援福建师数次,并于康平八年十月合并福建师,为东南洋师,次年扫平福建海域倭寇。

    而薄山的脚步也随之一步步走到了福建、广东,终于在广州暂时停留来。

    第155章

    五年后, 广州城。

    玉行坐落于广州城正南门的一商市,由于此地临近珠江,有百货之肆汇集, 又有天商贾云集, 是为整个广州城最为繁华地带。

    一般能在这里的正脸大街上开铺设行的, 无不是广州城首屈一指的大商行, 而玉行虽建行年代不, 也就近几年方崭角, 却是比起广州城许多老字号的商行也不差。

    无他, 皆因这玉行是为广州三十六行之一, 又在其一把椅。

    提起这三十六行,就要说说当年朝廷在广州开市, 准许与夷商通商。

    彼时广州虽有市舶司, 却只朝贡堪合事宜, 又因与夷商易利, 广州及其周边州县几乎人人皆商, 走私风极为猖獗。

    鉴于此,东南巡海副使兼东南洋师提督薄山奏请朝廷,准许广州开市。

    本来照薄山的想法,开市大就照搬纂风镇及六横岛的模式即可,可他俨然忽略了纂风镇和六横岛对南晋沿海一带海商的冲击。

    由于东南洋师把控着近海海域,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路还能像以往那样行走私,只能走明路经由纂风镇或者六横岛易所,朝廷每年收一年比一年, 其这两地占了六成以上, 足以见其暴利。

    所以朝早就有人提议, 在其他也开市, 或设立市舶司,或重开先皇那时被罢掉的几的市舶司,曰其名为了广纳天之商,所求不外乎为了利益。

    当时纂风镇和六横岛的两易所,几乎全掌握在薄山手上,因为此事朝堂上那两年可没少打仗。一众大臣又是说没有旧例,又是提不利于朝廷控,反正就是想派官去分分权。

    由于那两年正是平浙江福建海域倭寇要之际,康平帝怕搅了局,是压着没让,只派了的人前往监。就这么压了两年,实在压不住了,也是当时薄山打算前往广东,就把两易所移给了朝廷。

    这一开了,可更不得了了,用一句话形容,那些朝臣们差没打人脑

    见广州地势比六横岛更好,这个往日在一众官大臣们里只是个蛮夷之地的地方,顿时所有人的,这次又打算开市,谁还能放过?

    总之,各原因的促使,广州的开市比任何地方都复杂,足足了近半年的时间,朝廷才拿章程。

    朝廷取缔了六横岛易所一税的税法,而是采用了更为繁琐复杂的征税法,不光设有引税,还有陆饷和饷。

    引税,顾名思义,有像朝廷分发给盐商的盐引,外商前来易必须在官府手获取商引,每引征税若。至于陆饷和饷,则是照货船船的大小,以及货多少行征税。

    总来说,所征税额与一税的税法征的收数额是差不多的。

    至于朝廷为何要采用如此复杂的收税的方式?

    可能对于那些夷商来说,反正就是一,可若是懂盐商行的,就知是为何了,不外乎各层官员为了巧立名目饱私

    经过的关卡越多,就越好巧立名目卡拿要。

    不过这一切都和薄山没什么关系,打从把那两易所移的那一刻,他就决定不这些事了。

    当然也不可能不,他作为东南巡海副使,毕竟还着对夷通商之事。可他多也就是朝廷拿章程,他觉得过格的或者不合适的反驳,至于面上如何商议,反正他是不耐烦这个。

    用他的话说,闲事好没有,得一腥。

    此时,为官多载的他,随着官越升越越升越大,已经开始见识到官场上各复杂,也开始尝试到不由己,无法像以往那样随心所的滋味。

    话回到之前,三十六行就是在这滋生的。

    这其既有世家大行商联通朝官的背后作,也有朝廷觉得私商太多,不容易把控对夷易的品的担忧。朝廷有很多明令禁止互市易的品,诸如铁之类这些是明令禁止易的品,可私商哪这么多,给银就能给你找来。

    所以朝廷把对夷贸易的权利分发给了三十六大行商,只有三十六行才可和夷人易,有类似当初纂风镇的通商官牌。

    同样的,也只有三十六行才可售舶来货

    相对应的,三十六行在,必须向官府缴纳一定的商税。

    也就是说,其实税额还是增加了,一来一去买卖双方都需纳税,不过这税银与其利益相比又是九,而三十六行也成了外商和晋商之间的桥梁,他们一边从夷商手里收货,一边将货卖给面诸商,同时又从诸商手收购夷商需要的货,再售给夷商。

    可能是还记得当年纂风镇六横岛,顾玉汝在其的劳苦功,所以这许可对夷通商的牌还没确定给谁时,第一块牌就给了顾玉汝。

    也没办法不给,顾玉汝手里还有那一纸当今御笔所书的‘奉旨对夷通商’的大字,当初把纂风镇去时,顾玉汝就把字给拿走了,至今还在手里。

    也就是说给不给她牌,她都能通商,除非康平帝把那副字收回来。

    再加上背后还有一位巡海副使兼师提督,玉行稳坐三十六行第一把椅,倒是名副其实的。

    ……

    顾玉汝刚走行。就看见外面立一人,穿一靛蓝袍,,气质沉稳从容,正是薄山。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