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 分卷阅读37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旧是袁礼贤独大。

    “这事对咱们是好事。”胡成玉态度摇摆,左右逢源,袁礼贤却站定了正统,秦昭这么说是于对秦昰的考虑,卫善一时无法言语,秦昭把才刚咬馅的烧饼送到她嘴边:“别的不论,咱们只收钱就是。”

    越是混,正元帝就越是没功夫把心思都用在晋地上,趁着朝大动的机会,牢牢把晋地握在手

    京城派的人还未晋,晋王原来填补的窟窿就给补上了,在边军杀羊宰猪,家家分,年关未至,晋地各就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太污了太污了

    我们二哥说发财就是真发财

    今天更新晚了是带咕噜去检打疫苗了

    拍了一个乖乖的视频放在微博上(一只怀愫)

    真的乖,打针都没挣扎的

    咕噜打针了,除了鱼冻还要营养补补

    谢谢地雷票小天使么么哒~一步一步迈向六百

    ☆、第257章 腊八

    京城来的官员在年前之前到了晋地, 一行七八个办案的, 后还跟着十二三个笔吏帐房,统共二十来人,既是来办案的,全都在官衙住

    拿了上的手谕来, 官驿宿饭,秦昭派人去问候一回,送上些酒菜, 还婉转请宴, 打的拒了:“案震动百官, 臣等负皇命而来,不敢有片刻懈怠。”

    大理寺卿是师朗,这些官员一半都是他的手,打的就是当年审杨家案的大理寺正,倒是熟人,他们没来的时候, 秦昭该办能办的事都全办完了,客客气气把手上的帐册接过, 留兵丁供他们驱使, 自个儿回去过一个乐乐和和的新年。

    这二十来人来的很不巧, 将要年关,查案的人一来,晋州城里这些官儿怕是没一个能过上好年,州府上上哪一个不悬着心, 也只有晋王府里张灯结彩,预备着过腊八节。

    官员的日不好过,晋地的这些富却是一样过年,永寿寺的素斋菜极有名气,初一十五各家来烧香的必要订一桌素斋菜。

    寺门既有书场,便开了个素面馆,二文钱一碗,里搁上煮的面香菇,穷人家来上香,到了门边也能吃这一碗二文钱的素面。

    到了腊八除了庙会集市,永寿寺年年都要施腊八粥,叫作“分福”,这粥里熬的各样八宝便是从各家富官员那儿化来的福气。

    把这些富们捐的米粮杂果在一锅里炖了,分给穷人,才叫作“分福”,各家还得比拼布施了多少福气去,锅里炖什么的都有,黄米小米菱角米,还有枣生桃仁松,初时还说是八宝粥,后来脆起了名叫百宝赐福。

    晋城人不论贫富,家家到了腊八节这几日,都要到永寿寺去,讨一碗百宝粥吃,添一添来年的运气福气。

    如今晋州城还有谁的福气能大过得晋王晋王妃,永寿寺早早就派了人来,到王府求福,卫善问过曹夫人,知这是年年捐赠的,往年最大手笔的是刘刺史,他一向抠门小气,就只有腊八施米粮从不小气。

    卫善挑了眉:“这倒古怪,我还当耗藏粮是再不肯白的。”

    曹夫人掩了笑:“王妃哪里知呢,咱们这儿是舍你舍去多少福气,菩萨都会成倍的还回来,年年寺前会支上一个大袋,就是贫家小也要到一碗米去。”

    怪刘刺史会这么大方,永寿寺的方丈倒是个妙人,分明家,倒比在家的还更通透,怪不得能和刘刺史一搭一唱,把传得这么广。

    晋王府还没捐,余的各家都不敢先捐,卫善把手一挥,比着去岁刘刺史家捐的,再加厚上两成。在京城每到腊八节,前一日便会支一大锅煮粥,到了正日,由正元帝和皇后分赐百官群臣。

    卫善从小在大,便让王府司膳也里的方煮细粥,把各样米豆反复浸泡,足了,再把红枣桃去磨碎,煮来的粥汤似浆,再在细粥上搁上杂果红绿丝妆,摆吉庆的图案来,分赐到各家去。

    王府送来的腊八粥,除了晋地官员,也给官驿的京城来的官员送了一份,几个人对着帐册发愁,人人都知牵扯甚广,才刚了京城,一路上的不知多少,接着腊八粥,狠狠喝上一碗,:“只怕这晋地也只有晋王才安心吃粥了。”

    另一个捧了碗:“只怕晋王也没心思喝粥。”牵一发而动全,这个案怎么审,审什么,报上去自己的乌纱保不保得住,那都是未可知的事。

    秦昭还真在府安心喝粥,小锅里炖的细粥加了红糖,甜丝丝的,他怀里抱着女儿,用小银勺舀上一粥汤喂到她嘴边。

    太初哪里尝过这个,第一怔怔咽了,一尝了甜味来,睛都瞪圆了,接着便眯着睛笑起来,手脚不住动着,冲着她爹张张小嘴,呀呀两声还想再吃。

    卫善挨在窗边的罗汉床上,倚着窗看帐册,手里握着一把玉盘算,秦昭隔着桌抱着女儿,一边桌上摆着帐薄,一边桌上摆着仙桃碟,里两只小碗,碗里这粥是才刚沉香送上来的心,被秦昭用来讨好女儿。

    他久不在家,太初便不太识得他,若是女儿大些,还能用旁的东西讨好她,如今她这样小,就只有用吃哄她了,秦昭在家的几日,一得闲便把女儿抱在怀里,太初渐渐和他熟起来,

    卫善翻着帐本,聂家在腊八前把钱送上了门,卫善一看才知,原来上的营生这样赚钱,虽比不上常家走丝路,可聂三娘的投也更少。

    秦昭看女儿,又沾上一粥汤逗她,满面都是笑意:“原来也没这许多,原来清江的生意聂家可不上手。”

    既然有秦昭替聂家开路,聂家便省去了许多打,聂三娘常夫人两个,凭着卫善的关系搭上了线,丝路上有宝石银,清江有丝绸茶叶,各取所需。

    卫善这个间人,坐在家里等着收钱。常家的钱未结,置铺已经周转开来,卫善把算盘一拨,看着帐面上的钱多起来,心里松气,明岁场要开,都是用钱的地方,原来还怕不足,这却是够了。

    太初舒舒服服躺在秦昭的上,她尝到第二就知只要张着嘴就有的吃,小嘴一抿一抿,秦昭若是慢上些,她就伸伸儿。

    卫善隔着桌笑倒在引枕上,就见太初儿一动,秦昭便立时喂她,一面笑一面:“这个坏东西,这么小,就知指使人了。”

    太初认得她的声音,一听见声儿就扭找人,一面看一面还想着吃,脚尖一蹬一蹬的,卫善笑个不住:“可不能她吃了,这味儿太甜,她吃了这个,别的就不再吃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