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分卷阅读1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河缓缓淌,几千年不变的轨,既有袅雄喊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有文臣武将熙熙攘攘,往来不绝,面孔模糊,即生即灭。可是,总有一些魂魄恒久不灭,临诛十族之险而不屈,忍辱偷生终不泯报国之志。

    这是徐景珩里的大明,这是文老先生看到的大明。

    大明人,铁骨铮铮,不屈不挠。“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这是大明帝王之术,堂堂正正,恩威相济。“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这是大明文臣的一腔忠正,碧血丹心、可昭日月。

    “大明人,很可。”徐景珩微笑,醉朦胧望蓝天幽幽,白云嬉戏,从未有像今天这般,觉得大明人,拧的读书人,犯倔的老儿……都是如此的可

    他一杯酒饮尽,拿起皇上的大鼓的小锤“咚咚咚”敲起来,边敲边唱,文老先生听着有趣儿,拎着酒坛,双手打节拍跟着合唱。

    “天为罗盖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什么人撒名利网,富贵贫困不一般。也有骑与坐轿,也有推车把担担儿挑……”

    “好,好。”文老先生怕好友卷在名利场,退不来,如今听曲知意,知好友本没有卷去,放声大笑。

    “青史几番梦,红尘多少奇才。蜂针儿尖尖的,不得绣;萤火儿亮亮的,不得油;蛛丝儿密密的,上不得簆;白翁举不得乡约,纺织娘叫不得女工。有甚么丝线儿相牵也,把虚名挂在旁人……”

    徐景珩因为好友的豪,抢过来酒坛,畅饮一,难得的绪外:“……秋天散步青山郭,诗白兔毫。醉倚湛卢时一啸,风万里破波涛。”

    “好一个‘风万里破波涛’。古今富贵知谁在,唐宋山河总是空!若人笑我亡先业,我笑他人在梦。徐景珩!再来一曲!”

    徐景珩手大鼓一个重音:“昨日开,今朝谢,算来时光……饥来、困来眠,取凉、寒向火,一壶酒、一古筝……不如早悟,不如早悟,秋月冬雪夏风……”

    他的词是街巷尾都哼唱的词儿,只曲儿不同。反反复复地唱其一句,手里小锤的节奏一变,散漫开阔的调随之一变,一开始不大熟练,慢慢的找到节奏,仿若一滴雨珠落在池塘里,激起层层涟漪,一拍比一拍重,一圈一圈漾……

    文老先生被这从没听过的曲引,拿过一个小唢呐跟着……

    两个人,初始轻盈缥缈,不知不觉气回,曲调没有一变化,却让人跟着缓慢的鼓乐和歌声,一个境界……时而空灵时而直击心灵,时而孩童般而天真乐陶陶。

    唐伯虎老师、谢丕、刘成学……等人本是焦躁地站在书斋门,正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听到歌声,凝神听了片刻,都是愣神,唐伯虎先仰天大笑,仿若孩一般蹦:“好!好!‘千年田土八百翁,何须苦苦较雌雄?’好!”

    唐伯虎绪激动,跟着唱:“桃坞里桃庵,桃仙;桃仙人桃树,又摘桃卖酒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酒间……”

    他唱的兴奋,回到书斋挥笔泼墨,一曲完整的《桃庵歌》来,结尾:“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无酒锄作田。”

    写完后,自己鼓掌大笑:“今天我唐伯虎才知,自己是‘唐伯虎’!”

    谢丕惊醒,拿过来一看,双放光:“唐兄这首歌曲好。指挥使和文老先生纵酒歌,凉亭池塘对黄叶。我也有一首。‘徙倚亭栏外,有人共此杯。秋风知我意,送小舟回……’”

    刘成学于诗词不大在行,但他跟着祖父一起大,对曲在行,当满脸激动随手一抓:“你们先别作诗。听听这曲,听过吗?类似徽调,又类似扬州小调,但都不是!”

    章怀秀的胳膊叫刘成学抓的忒痛,回神,愣愣片刻,可算是明白那句“别人诗词弹唱,自己一句‘卧槽’走天”的闷气……

    他们这边闹闹,徐家的人跟着他们的大公,一起大合唱,洪涛般的禅音佛曲由远及近,传皇上的小耳朵,皇上的哭声一顿。

    朕在这里哭,徐景珩在唱歌!皇上当时气不顺:“哇哇哇——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哇哇哇——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等皇上唱到:“八十老翁门前站,三岁顽童染黄泉……”四位阁老一晃,前一黑,人就朝前栽倒。

    徐景珩!!!不光是四位阁老倒,其他的大臣们也受不住皇上这唱法儿,清晰的小音学街边老儿唱曲——众人可算明白四位阁老对徐景珩的恨意。

    就连澄都在心里念佛——大公啊,皇上可不能看破红尘去修仙啊!!!

    君臣一场大战,最后以皇上的哭嚎唱,阁阁老们再次倒收尾,老百姓也学着唱,平平淡淡的字,简简单单的节奏,男女老少一听就上,大象无音,大音无声,忒乐。

    北京人哼着“不如早悟,不如早悟,秋月冬雪夏风……”好似自己也有几分指挥使的仙气飘飘。

    湖广人一边唱一边笑,黝黑的老农们看着自家分到的土地,笑容好似饱满秋月。

    杨慎在山西忙土地改革如火如荼,听到湖广的事,看完北京的信件,面对黄河涛涛,想象湖广的江之,当即即兴歌赋一曲,大明第一才的曲,大明人用指挥使的调,争相传颂。

    “江东逝,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杨阁老在南海,收到皇上的信件,听到山西、湖广、河……各方消息,顾不得最后签约文本的语言问题,称呼问题……打包行李,和严嵩、王宪告别。

    严嵩用当地人的竹鼓歌:“少年擢第胜琼枝,同在清朝白玉墀。渐老不堪仍送别,后期何地更传卮……”听得杨阁老一张脸黑如墨儿。

    你一个四五十岁正值当年的人,和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说“渐老不堪仍送别”,你好意思?

    奈何严嵩就是有这个厚脸,严嵩唱得起劲儿,不到六十岁的王宪都觉得躁得慌,杨阁老带着一肚气离开南海。

    “人心不古!世风时!”杨阁老黑着一张脸,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去北京!

    走到半路,听到这徐景珩作曲,自己儿作词,气得脚大骂:“杨慎那个混球,你也和徐景珩瞎混!”

    杨阁老气得疼,更气儿不在跟前,不能踹一脚气,就吩咐船工日夜赶路,却无奈何遇到逆风天,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气得杨阁老躺在船舱里,两浊泪汪汪,哭孝宗皇帝,哭先皇……

    大明的文武大臣们,可算是明白孝宗皇帝和先皇的好儿,据说九十五岁的刘健刘阁老在家里,哭起来,都能把宪宗皇帝夸成一朵儿。

    皇上听了一耳朵,大大的不服气,宪宗皇帝是祖先他不能说,但太~祖皇帝能骂啊。皇上呱呱呱和太~祖皇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