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九福晋日常 - 分卷阅读10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哥,弟弟可真不是成心要坑你的。

    第76章

    康熙西巡回来的时候, 伤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所以在万寿节当天可以看得来康熙的心很不错,尤其是当一群皇孙们排着队给他送祝福的时候, 康熙脸上的笑意更是藏也藏不住。

    这也难怪,康熙本来就是一个看重满人繁衍的人, 在他看来, 虽然统治者是满人, 站在上层的大分都是满人,但是满人的人数和汉人的比起来实在是悬殊,康熙总担心照这样发展去,这个天早晚会姓回“汉”。

    这绝对不是康熙希望见到的, 所以说上位者的很多话听听就好了, 别看他们号喊得响, 什么满汉是一家的, 那是因为当时的当权者发现如果不这么的话,他们本没有办法收复当时的汉人, 巩固他们的统治者地位。

    要知第一个明确提首崇满洲这个概念并且将它发扬光大的人就是康熙他爹顺治帝, 那时候制定的政策为了提满族在各方面,诸如政治、军事、经济等等的地位, 给予满人特权。

    但是为什么在提了首崇满洲这个概念之后,顺治帝又要和摄政王多尔衮提以汉制汉的政策?

    因为那时候的汉人足足有上亿,而满洲的男丁呢?只有五六万而已,至于八旗的王公大臣更少,只有区区的一两千人而已。

    在这样数量悬殊的,顺治帝要是跟着清太zu努尔哈赤的政策走——诛戮汉人, 抚养满洲的话, 那本是行不通的。

    因为那时候满人已经关了, 他们要的是让汉人归顺,而不是将他们全都赶尽杀绝,所以那时候朝开始现了大批的汉大臣、汉将军等等。

    虽然如今大清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摇摇坠了,但是他却一刻都不敢松懈,因为满人太少,始终是个隐患,现在看到自己有那么多的皇孙,康熙怎么可能不兴?

    正如愚公移山一样,虽我之死,有存焉;又生孙,孙又生又有又有孙;孙孙无穷匮也,看到这些小皇孙们,康熙就跟看到了大清的未来一样。

    虽然说这些皇孙们的阿玛都不讨人喜,至少现在不怎么讨康熙的喜,但是这些小皇孙还是很讨康熙的喜的。

    尤其是这当的那个小胖,诶哟喂,一看那吨位就知养得好,尤其是照排位他旁边就是八爷家早产的大阿哥。

    众所周知,早产儿和足月生的孩肯定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这个时候,大后或许会慢慢养起来,但是现在嘛……

    就跟个小猫崽儿似的,尤其是有弘景那样的健康宝宝在一旁作对比,就越发显得八爷家的大阿哥瘦弱得可怜了,本来看到八爷家的独苗那个样,康熙的心就有快,但是扫到一旁的弘景之后,心瞬间转晴了。

    康熙笑呵呵地问:“那是小九家的嫡是吧?”

    养完伤重新回到康熙边伺候的梁九功闻言,便连忙:“万岁爷好记。”

    梁九功这话可不是拍,事实上康熙的记确实是很好,所以为什么不要随便得罪他呢?虽然一分的原因是因为他是皇帝,但是更因为他记好还记仇。

    很多事过了当事人都忘了,但是康熙自己心里有个小本本,给他记了一笔呢,至于什么时候翻来算账,那就只有他自己知了。

    哪怕康熙不是今日的寿星公,但是他的一举一动也仍然引人注意,看到这一幕,不少人心里一酸,谁给皇家添添孙的,康熙自然是兴了,但是俗话说得好,以稀为贵,这皇孙多了,顺序一打,康熙指不定分不清楚谁是谁家的孩

    但是转一看被娘抱在怀里的弘景,众人:“……”

    好家伙,这小的吨位可了不得。

    大人们之间如何争权夺势那是一回事,但是大分对弘景这样的孩能有什么恶意呢?就算是和九阿哥撕破脸的八爷见到弘景都忍不住馋了一

    倒不是馋别人家的儿,因为儿他也有,虽然只有一个,八爷馋的是弘景的吨位,他们家大阿哥要是有弘景这样的素质的话,八爷也不至于每天都为自家儿提心吊胆了,生怕一个错,他就有个什么三两短的。

    大人们在想什么,小孩哪里知?康熙觉得这些小皇孙们很可,但是分小皇孙却觉得康熙这个皇玛法一都不可,像弘皙这样已经懂事的小皇孙们倒还好,至少他们都已经知了康熙不仅是他们的玛法,而且还是大清的皇帝,所以是需要对他讨好卖乖的。

    但是像弘景他们这样年纪的小皇孙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不知什么玛法(生到现在都没有见过几面),更不知什么大清皇帝,在他们里,康熙就是个糟老而已。

    所以他喜不喜自己有什么重要的?

    重要的是别耽误他们找额娘阿玛呀!

    康熙也不是没有照顾小孩的经验,自然知像弘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都是说哭就哭,说闹就闹的,所以再喜,康熙等他们给自己送完祝福之后,就让他们各自的娘将他们抱去了。

    “我先去看看弘景。”见儿砸被抱去了,柔嘉就跟九阿哥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就起离席了。

    是的,别以为弘景他们被抱去之后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边了,大人们还要参加宴会呢,哪能把小团都带在边的?都是直接被各自的娘抱去而已。

    作为后地位最的那一位,佟佳贵妃虽然没有生育过,但是知小皇孙们都要来给康熙送祝福,所以早就在离宴会最近的殿辟了一休憩的区域,方便娘们把小皇孙们抱去之后有地可去。

    和柔嘉一样不放心儿的人还有琪琪格,至于三福晋和四福晋那是因为儿们都大了,不用太心,至于两人的女儿,则因为年龄太小没有被抱来参加康熙的万寿节。

    也不是三福晋和四福晋重男轻女,而是这样的场合自带重男轻女属的,而且说实在话,她们不得康熙记不得她们还有一个女儿呢。

    原因无他,看康熙的女儿们就知了,除了皇九女,也就是德妃所的温宪公主留在京城嫁佟家之外,其余的公主都远嫁蒙古了,甚至包括了康熙的掌上明珠端静公主。

    端静公主嫁的时候,三福晋还没有嫁皇家,但是四福晋已经嫁给四爷了,所以比起三福晋,四福晋更加知端静公主当初有多受康熙的

    但是再疼端静公主,在康熙三十一年的时候康熙还是狠心将她远嫁到蒙古,所幸喀喇沁蒙古杜棱郡王的次乌梁罕·噶尔臧是个良人,与既通诗词,又略懂骑的端静公主琴瑟和鸣。

    即便她们所的女儿是康熙的孙女,但是想也知有很大的可能会逃不过抚蒙的命运,毕竟单凭康熙的一己之力,是绝对没法当上蒙古所有落需要联姻的小王的岳父的。

    三福晋和四福晋担心的事,柔嘉和琪琪格暂时不用担心,因为她们两个连女儿的影儿都没有见到呢,与其担心未来有可能会生来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