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太医/太医署升职日记 - 分卷阅读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文提笔写:“这病是从心上来,必然是这两个月新添的。”

    女叹:“正是呢。”

    等什么时候一等大女的人选定来,她这病才算了结了。

    洪文刷刷写完,“用一剂少腹逐瘀汤调理即可,只是还要放宽心。”

    那女谢过,捧着药方如获至宝。

    又有小太监弓着腰来说自己两肋作痛,以至夜不能寐。

    洪文问:“可有外伤?”

    那太监摇,一张嘴又嘶了一声。

    洪文伸手他两肋,那太监立刻痛呼声,脸上都泛了白。

    “你前些日可曾跌倒过?”洪文突然问

    那太监一愣,“是啊,前几日突降大雪,才早起扫雪,一不留神踩了,在台阶上摔了个大墩儿,不过您怎么知?”

    洪文笑着给他把脉,眨了眨,“我是大夫,自然知。”

    太监不解,“可我并没摔着两肋啊。”所以一直没往这上想。

    洪文也不嫌他问得多,耐心:“人上有奇经八脉相互连接,有时伤了手,反而要从脚上治,并不稀奇。你这是跌倒之后有瘀血,虽不严重,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行于两肋,慢慢积攒在这里,瘀血阻滞经脉不畅,自然疼痛难忍。”

    不光摔到,人在跌打损伤之后,九成九会有类似的症状,所以若想治跌打损伤,竟都离不开肝经。

    虽然不大明白,但那太监就觉得非常厉害,当忍痛翻给洪文磕了个

    洪文唬了一,想去搀扶时对方却已自己爬起来,不由叹:“不至于此。”

    那太监因这一番动作疼得龇牙咧嘴,却正:“才只是个最不起的洒扫太监,既没银也没人脉请大夫看病,您非但不嫌弃才腌臜,还说的这样仔细,才若不知恩,岂非连畜牲都不如?只是没什么可回报的,唯有给您磕几个,也好安心。”

    洪文见他满脸稚气,“几岁了?”

    那小太监咧嘴一笑,“十四了。”

    还是个孩呢,洪文一边写方一边问:“怎么……”话到嘴边,却又不好说了,但凡能有别的活路,谁愿意去势呢?

    那小太监却很看得开,“爹死的早,家里五个弟妹怎么养活?才是,总要担起来,听说就有十两银贴补,就来了。”

    对底层百姓而言,十两银都够勉支撑一整年了。

    洪文怔了怔,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你很了不起,以后一定会有息的。”

    那小太监刷的红了眶,“哎!”

    角落里的太后也不知看了多久,李嬷嬷见天沉沉的,似乎又要雪的样,便问:“太后,咱们是上去还是回呢?”

    太后又看了会儿,摆摆手,“回吧。”

    是个好孩,有善心。

    作者有话要说:  太后:等你有了心上人,自然就会留神他上的衣裳穿

    嘉真公主:……实不相瞒,已经送过了。

    傍晚六左右还有二更哈!也有可能提前,么么哒!

    PS,新朋友可以顺手关注我的作者专栏,击作者名字就能摸去啦。另外我的围脖是“晋江少地瓜”,迎去客哈哈!

    第三十九章

    十一月初六那日, 隆源帝同意了王太医告老还乡的请求,顺利的话,他今年就能在家过年了。

    别说众人,就连王太医本人都有些意外, 因为同样的事他过去三年每年都会一次, 但隆源帝一直劝他留。本以为今年也会像往年那样安抚,谁知竟准了。

    太医署众人纷纷上前贺, 又说要凑份给他践行。

    “老兄已过耳顺之年, 劳半生, 也该回去歇歇。”有同僚颇为羡慕,“从今往后孙共享天,老兄有福啦!”

    “是啊是啊,听说令郎也是青于蓝, 真可谓杏林世家……”

    “可怜我等就没这个福分, 恐怕是要老死任上啦!”

    王太医拱手谢了一圈儿,看看闹闹的太医署, 心里难免有几分苦涩和失落。

    尤其听到最后一人的话, 脸上笑容一僵,竟分不清对方是真心还是借机讽刺。

    他给前来传旨的太监封了红包,委婉问:“陛只有这一旨意么?”

    传旨太监,“是呀, 莫非您还求了旁的?”

    王太医忙:“并没有, 只是我担心走后太医署有空缺,不知陛什么时候叫人填补,我也好安心。”

    那太监一听就笑了,“原来是这个,您老不必担心, 只走就是了。陛说了,此事不急,他自有安排。”

    一听这话,王太医心底那侥幸瞬间烟消云散,只觉嘴里发苦。

    天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在重要,他行医大半生,自知天分有限,即便拼尽全力也难以再一步,就想着用三十多年的老年给儿换个前程,谁知巧成拙……

    终究是太拿自己当回事儿,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装模作样,怕是隆源帝已经恼了,所以连留京过年这最后一面也不肯给……

    可他有什么法呢,当爹的替儿筹谋打算不是天经地义?

    思及此,王太医的形都有些佝偻了。

    那太医署众人听了传旨太监的话,纷纷猜测后面会让谁来接替。

    一般来说,太医署的缺往往有两个来源:

    一是从到上依次递补;二是地方名医经人举荐后接受考

    但这大半年来未曾听说过何有什么特别的名医,恐怕就要从这二十六名,啊,现在是二十五名吏目

    如此一来,又要从医士挑选两名晋升为吏目……环环相扣,倒也算妥当。

    另一边。

    太后规矩严谨,上人们并不许胡传递消息,所以洪文和何元桥对此一无所知。

    两位皇已经比半年前太多,这回风寒发现也及时,所以喝了四天药之后就好了大半。这日雪后初晴,洪文就带他们在廊说外的民生。

    隆源帝是好皇帝,公主是好公主,他自然也希望这两位皇日后也能顺利成为明君贤臣造福四方。

    最初何元桥看着他这番举动心惊,生怕被扣一个僭越的罪名,谁知几天过去,太后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时不时打发人来送心,俨然默许了,何元桥这才放心来。

    “你们知为什么民间百姓对大雪又又恨吗”洪文指着墙角积雪问

    日光落在上,晒得人洋洋的,简直想用力伸个懒腰。

    但何元桥是地江南人,本耐不住望燕台的酷寒,吃了饭就抱着手炉缩在里间炕上,只偶尔从窗框里探探,表示自己还没被冻死。

    大雪白白的,像棉像砂糖,两个小孩对视一,都开始冥思苦想。

    过了会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