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 - 分卷阅读33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想通了许多事

    很明显,这由到尾都是一个陷阱。

    可以说,从彭华举荐他担任东讲官,而他又答应之后,就已经踩了这个陷阱之

    这个陷阱不仅是针对他,更是针对太的。

    ,在外人看来,唐泛与林英之间,必然有一个人在撒谎。

    林英从太阁读书起便充任赞读一职,多年来太的师傅们辗转易人,他却始终待在太边,因为行事稳妥可靠,得太信任。

    太虽然也因为与唐泛有故而分外投缘,但他也同样相信林英。

    这个陷阱的恶毒之就在于,设陷阱的人,不仅要离间太与唐泛的关系,让太觉得唐泛不值得信任,更要通过唐泛,将太,被皇帝厌弃。

    武德七年到贞观元年这段时间到底有什么问题?

    为何皇帝特意要代林英过不讲?

    唐泛对烂熟于心,很快也想到了其的关键之

    武德九年六月的时候,刚刚建立没有多久的大唐王朝就发生了一场政变,正是后来世人皆知的玄武门之变,如果皇帝不希望东讲官给太细讲里那几年的事,那么应该就是为了避开这段历史了。

    但对于这场政变,无论新、旧唐书也好,资治通鉴也罢,史家基本上都持着对唐太宗理解乃至正面的评价,并没有犯忌讳的地方,缘何皇帝会不让讲呢?

    唐泛想来想去,觉得问题很可能就在唐太宗弑杀兄弟的事上了。

    这些想法也不过是电光火石之间在脑海闪过,唐泛想要度过前的难关,就不能丝毫惊慌失措的绪,那不仅无事于补,而且很容易让人误会。

    他定了定神,:“回禀陛,臣敢向天地祖宗起誓,臣确实未有听见林赞读说过这件事。而且太上课时,林赞读随侍左右,若有问题,他为何不当场提?”

    这年拿天地祖宗起誓是极为慎重的事,皇帝一听,便看向林英。

    林英不慌不忙:“陛,臣也敢向天地祖宗起誓,臣确实早已对唐师傅说过。只是当日讲到这一段时,臣正好生病告假了,此事詹事府亦有记录。"

    这好了,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当时就他们两个人在场,两人都发重誓,到底谁说的是真言,谁说的是谎话,当真只有天才知了。

    但如果唐泛坐实了“明知故犯,不把皇帝的话当回事”这个嫌疑,又背上蛊惑太的罪名,那么不仅他本人会倒霉,连带太也会受到影响,给了万党可趁之机,而且那些亲太的人,也都会认为是唐泛连累了太,到时候肯定对他恨之骨。

    想及此,饶是唐泛再冷静,也知现在的势对自己十分不利。

    他不着痕迹地抬起,目光从众人脸上掠过,从面容平静的林英,到惊疑不定,不知信谁才好的太,再到面不满的皇帝,他很快收回视线,拱手:“陛,清者自清,但此事当时只有臣与林赞读在场,孰是孰非,但凭良心,多作纠缠也无益,只是臣有一事不解,还请陛明示。”

    皇帝:“讲。”

    唐泛:“臣不知武德七年到贞观元年,有何犯忌,请陛明示。”

    皇帝有了先为主的观念,语气自然不好:“朕问你,‘太宗皇帝虽有玄武门之事,却无碍于圣君之名’,这句话,你是否对太说过?”

    唐泛:“是。”

    皇帝:“那你还狡辩什么?朕让讲官避开里的这段时间,正是因为里面有玄武门之事,太宗皇帝虽不得已,但那毕竟也是他的兄弟,你对太说那句话,难不是刻意存了怂恿之心,暗示太手为,免得以后反为兄弟所累么?”

    玄武门之变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只是一桩普普通通的史实,对帝王后虽略有瑕疵,可因为历代史家的粉饰,也并不算什么,谁在讲史的时候,一般都不会特意绕过这件事不提。

    但坏就坏在,前些时日,万贵妃忽然有了读史的兴致,就让人找来史书,翻译之后编成故事讲给自己听,聊以打发时间。

    成化帝去找万贵妃的时候,正巧听到了唐太宗那一段故事,万贵妃就对成化帝:“玄武门喋血,兄弟相残,终非事,太年纪还小,心不定,若有人以史为鉴,刻意误导太,难免会令太走了弯路,这故事还是少讲为妙,让讲官多讲些孝悌恭顺的典故罢!”

    要说在成化帝里,万贵妃就没什么不好的,但凡万贵妃说的,就算没理也是有理的。当时他就以为然,同意万氏所言,这才有了吩咐林英,让东讲官几段容不讲的事

    若皇帝没有代,唐泛讲了也就讲了,这叫不知者无罪。

    但皇帝明明吩咐过了,唐泛还“违”,视御令于不顾,这就叫明知故犯,居心叵测,自然罪加一等。

    总而言之,这件事,说到底,若老对儿全然信任,也不至于这么没事找事,坏就坏在老的枕风太劲,跟万氏比起来,太其实也就是一个儿罢了。

    最糟糕的是,皇帝现在还就不缺儿

    而且真正说起来,皇帝最的孩,并不是现在这位太,而是他早逝的两位哥哥。

    一位自贵妃万氏,只可惜不及周岁就夭亡了,连大名都没来得及取,这个儿的早逝,是他的伤痛,皇帝相信,若是这孩还活着,一定会成为英武不凡的太,也是最的继承人。

    另外一位则是悼恭太,这个孩同样曾经被皇帝寄予了厚望,这从他两岁就受封皇太便可以看来了,只是最后同样也没能留住。

    所以说,如今这位太,当得可真是战战兢兢,了无趣味,他每日随时要面临挖好了坑等他来的陷阱,面临小人的谗言。

    只不过是换了个样,旁人对付唐泛,实则最终目标也还是太

    唐泛肃容拱手:“请陛收回方才的话,怂恿蛊惑之词,臣实不敢担!臣说玄武门事,正是为了告诫太殿,友兄弟,孝悌父母,而且太与唐太宗之间,殊无相似之。唐太宗未登基时,仅为次,上有太,自然名不正言不顺,而太殿如今是,更得陛敕封东,如今已近十载,名正言顺,天皆知,又如何会效仿玄武门事?除非有人心怀不轨,故而方才非要将玄武门事扣在太上,先手为,在陷害臣的同时,更陷太于不义,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