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 - 分卷阅读73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粑粑,您如不嫌弃,就拿去尝尝。”

    “我爷爷最会酿酒,这坛酒是他老人家亲手酿的,埋在地十多年了,他代一定要给您尝尝。”

    “……”

    尽冬日要修利,年假却是要过的。正月十五之前是不工的。今天正月十六,是今年第一次上工,杜锦宁去的又早,庄上的人虽到了田地里,却还没有开工。

    见了杜锦宁的现在地,那些有了准备的佃农们纷纷献上了自己的厚礼,以表达对杜锦宁的激之

    往年,田地里的粮亩产两石,还要收至少六成的租,落到自己手里所剩无几。今年亩产至少也有六七石,杜锦宁还只收两成租,他们的日宽裕起来。到了年关,许多人家娶了新媳妇,还有人建了新宅,整个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家对杜锦宁激的不行。

    他们依着往年的惯例,年前就凑钱买了庄里最的羊、、鸭以及各土产送到杜府上,算是除了租之外的额外孝敬,但杜锦宁和陈氏却怎么也不肯收,佃农们更加激。

    也因此,才有了今天一个个送礼的举动。

    杜锦宁见送的东西都是自家产的,不值几个钱却十分有诚意,便拱手致谢,收了这些礼

    看到庄上的这些人一个人对自家东家拜,汪福来心里得意的不行。

    姚书棋见少爷对自己使,连忙站上前去,:“各位,我家少爷说了,今年大家努力活,租仍跟去年一样,收两成。”

    “谢谢东家。”

    “多谢东家。”

    “东家真是大好人啊。”

    大家喜的不行,纷纷行礼作揖,表达对杜锦宁的激之

    待大家的声音小去了,姚书棋这才又:“不过,少爷手里有一些新稻,需要行试。少爷说了,这新稻的产量要比以前的都要。哪家愿意植新稻的就到宋庄那里报名。报完名后,再依行分。”

    听到这话,大家都安静了一会儿。

    姚书棋见状,心里有些失望,刚想叫大家先去活,就听一人:“东家,我王大报名。”

    这人的声音似乎激起了千层浪,立刻有人争先恐后地叫了起来:“算我一个。”

    “我也报一个。”

    “我也要……”

    有些老成持重的佃农本还想再考虑考虑,最好跟大家商量一再定,见到这景,心里顿时急了起来。

    产啊,产的稻。要是别人都报名了,他们没,那岂不是吃大亏了吗?

    他们也顾不得考虑那么多了,赶:“我们也报。”

    如此,庄上所有的佃农都报了名。

    见这景,脸刚刚沉去的汪福来顿时又喜笑颜开起来,表扬大家:“这就对了嘛。少爷拿来的稻,说产就产,你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不的那才是傻呢。”

    “汪大哥说的对。东家拿来的稻,还能有不好的?”人群里有人附和,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而且这些人还都个个笑嘻嘻的,一也没有被勉的样

    姚书棋悬着的心终于放了来。

    因为田最怕风霜雪雨各折腾,庄稼人最喜的就是“安稳”二字。像这还未被验证是否真能产的稻,有成算的庄稼人是不会去的。要是不行,辛苦一年到却颗粒无收,一家人喝西北风去?

    所以就算这些人都不愿意报名,杜锦宁和姚书棋也是能理解他们的。两人在家里时还商量好,如果大家不愿意,就地让他们每家拿一定比例的田地来新稻。毕竟新稻也不多,每家上三五亩田地也就足够了,再多也没有。

    因为收租的比例低,就算被制三五亩新稻,大家想来也不会有太大意见的。

    没想到大家的反应完全乎他们的意料,竟然家家都踊跃报名植新稻

    果然是少爷有本事,折服了这些人啊。姚书棋心

    当然,也不排除今年的收成好,租又少,粮丰盈,他们心里也有底气,愿意跟着杜锦宁再搏一搏的缘故。

    “大家相信我,我很动。不过稻不多,只够每家三五亩的。现在既然大家都报名,那就每家拿两成的田地来植。”杜锦宁开

    听到稻不多,大家还有些失望。

    “都听东家的。”

    “东家叫我们怎么,我们就怎么。”

    “对,就是这话。”

    大家又纷纷呼应。

    “好了,大家开始挖沟渠吧,这关系到今年的收成呢,要是天旱不雨,可就全靠着这些利来引。”姚书棋

    大家立刻起,纷纷拿着工去指定地方,听宋庄的指挥开挖沟渠。

    杜锦宁见大家火朝天,也没她什么事了,便转回了庄上。

    远远的,就看到安适带着他的小厮从路的那过来。

    “杜少爷。”安适也看到了她,连忙停住脚步行礼。

    ☆、第七百六十五章 想去日苯吗?

    杜锦宁微一颔首,问他:“年过得可还好?”

    “很好,多谢太太赏赐的诸多与礼。”安适十分激地

    杜锦宁收留了他,他以为会被言所扰,或是被州的那些世家纨绔找上门来。可也不知是这位杜大人把前任州知府曹鸿寿与同知汪玉贵直接送了大牢,把所有人都吓住了,还是在背后了什么手脚,本就没有麻烦找上门。

    对于他,外面传的都是因为看了他超的琴技,杜大人把他买了来,成为茶专用琴师。

    这样的言不光没让他与杜锦宁的名声受一损害,还了他的价。毕竟茶现在成为了雅的代名词,他能成为茶创始人杜锦宁在茶上的专用琴师,他自然也跟茶一样,雅净寂起来,再没了以前的风尘气。

    现在,欣赏他,与他往的,全然不是以前的那些看他男的世家纨绔,而是品行洁、谈吐风雅的文人墨客。他们由衷的欣赏他的琴声;因为他琴技超,他们甚至把他当成了跟他们一样的人。

    这被人从人格上尊重的觉,让曾经跌落到尘土里的卑微的他,喜极而泣,激涕零。

    杜锦宁对他从来是礼遇有加,杜太太陈氏大概亲手把他买了来的缘故,对他很是关心,逢年过节会派人送些衣给他,让他觉到了母亲的温。而这母二人一直跟他保持的不近不远的距离,又让他十分安心和舒服,没有半被人觊觎的忐忑

    这半年,是他被拐卖勾栏以来过得最舒心宁静的日。他期望余的时光,依然能这么平静地过去。他很庆幸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