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 - 分卷阅读11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但你忽视了一,那些学问极好的人,不是忙着官,就是忙着考科举,没多少人会跑到书铺来买你的话本看。”

    许成源若有所思地

    “可你看看你写的这些,遣词造句堪比,学问稍浅的人就看不懂。看话本图的是什么?是乐呵,怎么轻松怎么来。可看你的话本,还得先研究一番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是什么字,累不累?”

    许成源恍然:“我明白了。”

    开始他看,还以为是因为杜锦宁没上过学,学问不好,所以写的尽是大白话,心里难免不为杜锦宁到可惜。现在才知人家杜锦宁不是不会写,而是故意这么写的。

    “所以,我应该尽量用大白话来写?”他领悟力还是的。

    杜锦宁:“让那些只读过的人都能看懂。”

    “我明白了,多谢杜师弟。”许成源站起来,朝杜锦宁一揖。

    杜锦宁侧了侧,摆摆手:“另外,写话本,你得先有大纲,就是这个故事的梗概,尽量一开始设定故事的时候就让它跌宕起伏,悬念不断;同时还要有人设定,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在什么环境大,是什么样的格,你都应该有个明确的认识。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面对,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书里的主人公,你得让他上有闪光,正直善良,韧聪慧,这样的主人公才会获得读者的认同,从而产生代,觉得自己就是那书的人……”

    许成源觉得自己面前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新的大门,他实在没想到这么一本看着不起的话本,竟然有这么多的门。要不是杜锦宁教导他,估计他这一辈都写不好一本话本。

    杜锦宁穿越到这古代来,难得有人对如何写话本兴趣,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看着天快要黑了,这才停了嘴,:“行了,就先说到这里,你回去好好琢磨琢磨,把这本书改写一遍,再拿给我看。”

    “是。”许成源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他在书院甲班里成绩也算优异,面对杜锦宁这么个还没跨书院大门的小孩儿,心里难免有一傲气。可听了杜锦宁一席话,只觉胜读十年书,对杜锦宁真心地心悦诚服起来。

    杜锦宁却不愿意跟他有这样的牵扯,起避开他的大礼,:“我可不敢收你这么大的学生,传去要被人笑话的。”

    许成源脸一红:“是我唐突了。”心里却打定主意,要把杜锦宁当老师看。

    “天黑了路不好走,你赶回家吧。”杜锦宁

    虽说这书院也在城里,不涉及到城门的问题,但古代的路可没有路灯,大冬天黑灯瞎火的,许成源这样回去不安全。

    许成源也掂记着家里的母亲,没再多留,起告辞。

    两人门,就看到杜方菲在浇院里刚撒了的菜地。看到杜锦宁跟许成源来,她礼貌地朝许成源笑着了一,对杜锦宁:“天晚了,娘叫你留客人吃饭。”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夫人选

    前几日陈氏就说了要买布给家里人衣裳,她手脚麻利,几个也是能的,陈氏裁剪,杜方苓和杜方蕙絮棉,杜方菲纫,几人利用空余时间,很快就了几衣服来。

    陈氏过惯了穷日,本打算全家过年的时候再换上的。但杜锦宁却没有这习惯,劝了陈氏几句,陈氏想着杜锦宁得在外面行走,穿着一破烂容易被人看不起,杜方菲又到了议亲的年纪,便也同意了。因此从昨日起,全家人都换上了新衣。

    新的棉袄里絮着新棉得又比较厚实,可比原先那又薄又的破棉袄和多了,因此穿上了新衣,杜锦宁都命令全家,不许脱来。往后有的是新衣服穿,不用太过吝惜这一件。

    也因此,今天的杜方菲穿的是一件墨绿的袄,陈氏还在衣襟绣了几朵黄为了方便活,没有穿裙,而是穿了一条竹青。虽说这打扮极简单,上甚至没有一件首饰,但杜方菲本就天生丽质,面容好,材窈窕,这简单的打扮反倒衬她的丽来。

    此时她笑盈盈的,那双跟杜锦宁极相似的漂亮的大睛眉弯弯,整个脸庞在这黄昏里就像蒙上了一层柔的光,一把许成源看呆了。

    杜锦宁见状,轻咳一声,声音比平时要几分:“要不,许师兄你吃过饭再走?”

    听到杜锦宁这话,许成源回过神来,脸顿时涨得通红。

    “不用不用。”他一边摆手,一边结结,“我……家母还在家里等着呢,我得赶回去。告、告辞了。”拱了拱手,逃也似的了门。

    正来留客吃饭的陈氏看到这一幕,若有所思。

    自打杜方菲换了新衣,庄里的年轻小伙看到她都是这么一副样,杜方菲和杜锦宁两人也没有太过在意。

    杜锦宁:“,别浇了,先吃饭吧。”

    “还有一,就好了。”杜方菲还是把菜园浇完,才到厨房吃饭。

    待吃过了晚饭,陈氏让三妹收拾厨房,自己到了杜锦宁房里,问她:“刚才来的那个,是什么人?”

    “是书院甲班的学。”杜锦宁担心陈氏听不懂,解释,“甲班就是学问很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的那一波人。我跟着关嘉泽他们去甲班玩,曾跟许成源见过一面。后来在市场又见过他和他母亲,当时他们被人追债。大概知关嘉泽他们看的话本是我写的,他便来请教,也想写几本去卖,好还债。”

    说着,她奇怪地问陈氏:“三她们没跟你说起今天的事?”

    “说起过。”陈氏笑了笑,“你没回来时,我跟这位许小郎君聊了一会儿,也得知一些他家的况。”

    杜锦宁知陈氏不会无缘无故地说起这个,估计是看上了许成源。她将最后一叠纸栽好,便停了手的活儿,坐了来,看向陈氏。

    陈氏继续:“他说他家里就只有他跟他母亲两人过日,父亲是去年冬天去世的。当时为了办丧事,家里的积蓄用得差不多了,他今年的束脩没有着落,他大伯便主动借了钱给他们家。因他娘得一手好绣活,本以为很快就能还清,却不想自他父亲去世后,他母亲的睛就不怎么好,不了刺绣这些细活儿。后来又生了一场病,把原先赚得的钱也去,这钱就一直没办法还上。”

    杜锦宁。许成源当时跟陈氏说这些,想来也是间接地跟她解释为何要学写话本的原因。

    “宁哥儿,你说,他你大如何?”陈氏忽然

    杜锦宁微拧了一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