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 - 分卷阅读10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卖豆腐的,她们的生意似乎并不好,豆腐卖去了几块,豆却好像无人问津。

    杜锦宁灵机一动,并没有过去,而是找了一家杂货铺,一文钱买了几双竹筷,借了刀劈成了牙签,从布包里拿一张纸包了,这才回到豆腐摊上。

    “宁哥儿,你怎么来了?”看到杜锦宁,杜家两妹都很惊喜,旋即杜方苓又责怪,“你赶回去,娘要知你跑这儿来,准得责骂我们。”

    杜方蕙

    这几天杜锦宁背书练字写话本,陈氏都看在里,就言警告三妹不得打扰杜锦宁。说如今家里的生活好了,有了奔,就不能让杜锦宁太过心家里的事,只让她专心念书。杜方苓才有此言。

    “有什么好责怪的?”杜锦宁笑,“放心,回去我跟娘解释。”

    说着她将包着书的布包递给杜方蕙:“四你帮我拿着。”

    待杜方蕙接过布包,她便走到豆腐摊前,将包着牙签的纸打开,拿她特意留来的大一些的竹签,在几块豆上戳了戳,将其分成了若等分,再拿一张荷包将它们包着,放在豆旁边。

    “宁哥儿,你这是嘛?你成这样,就没人买了。”杜方蕙赶

    杜方苓却没有作声。

    她见了太多杜锦宁创造来的奇迹,便是连带着她们离开杜家、离开桃村和大林村这样的大事都能到,现如今杜锦宁什么事她都不会置疑。

    杜锦宁转朝杜方蕙一笑:“你等着看好了。”又吩咐,“等会儿你别手,只看着我的布包。”

    那里面的书籍、纸张和话本,可比这两挑豆腐、豆都值钱多了,可别让人摸了去。

    什么叫别手,杜方蕙不明所以,但还是听话地

    杜锦宁将放了小豆块的荷包托在手上,走到旁边,扯起嗓吆喝起来:“豆啊,香的豆啊,用各香料秘制而成的豆,咸香,即即用,无论走亲访友,还是自待客,都是上品佳肴,大家可以免费尝一尝,免费尝尝啊,不好吃不要钱……”

    杜方苓和杜方蕙目瞪呆。

    这漓县就没人卖豆的,这黄褐的东西大家都不认识,自然没人来买。此时听到杜锦宁的吆喝,都好奇地看过来。待听到说可以免费品尝,占小便宜的人顿时涌了过来。

    这个问:“真的可以免费品尝?”

    那个说:“什么是豆?”

    杜锦宁拉了正发愣的杜方苓一把,笑着回应着他们的问话,手也没歇着,用牙签从荷叶上扎了一块递给最先过来的两人:“来,你们尝尝。”

    见有人伸手想去抓杜方苓面前那些大块的,她又忙阻拦:“这些都是卖的,只能品尝荷叶上的。”

    杜方苓反应过来,连忙上前去帮忙。

    杜方蕙见来了几个人,接着大家凑闹也跟着涌了过来,一把她们的豆腐摊给围住了,心里着急,想去帮忙,可想起杜锦宁刚才的吩咐,只得包了布包站在一旁看着。

    有那占便宜的,吃了一块觉得味不错,还想再来一块,却被记极好的杜锦宁给拦住了:“这位大婶,您刚才尝了一块了,如果要买,请到这边来。”说着往杜方苓那边让。

    那人又不好扭就走,问杜方苓:“这豆怎么卖?”

    “三十文一斤。”杜方苓答

    “这么贵?豆腐才两文钱一块,这豆薄薄一片,一块豆腐能多少豆了?你们这生意得不厚。”那位大婶本就是怀着占便宜的心理来的,这会只尝了一滋味就不让她吃了,她心怀不满,自然没什么好话可讲。

    “这位大婶,您这话就错了。”杜锦宁立刻接过话,笑容满面地,“这豆之所以叫豆,可不是那等豆腐能比的,您看它多瓷实?那量是极少的。一块豆的豆,可以十好几块豆腐了,这价格自然是不同的。

    再说,好了豆,我还得用、再加香料慢慢地秘制,这和香料的价钱有多贵,想来您比我清楚。而且买回去,您还不用费柴煮,直接就可以吃,想吃的放在饭面上蒸一蒸就好,方便省事。”

    最重要的是,它好吃呀。过年的时候,有客人来,您上一碟,这可是别人没吃过的佳肴,多有面?走亲访友,您送上一包豆,也是厚礼。我们这豆,很是经放,像这样的天气,放上十天半月都不会坏。总之,这是自待客、走亲送礼的必备佳品,走过路过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说到这里,她提了声音:“最最重要的是,它不压秤。您只需要上十文钱,就可以得一大碟的豆,营养又味,可比吃都划算。”

    本来听杜方苓说“三十文一斤”,有些人便打消了买尝尝的念。三十文钱,在老百姓的里也算得费比较大了,猪也能买得小半斤。可这会听到杜锦宁说只需十文就得一大碟,心又动起来。

    十文钱,吃个新鲜,似乎也费得起。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市场相遇

    便有那品尝了之后觉味不错、家境宽裕一些的,对杜方苓:“给我来十文钱。”

    “哎,好嘞。”杜方苓大喜,连忙借了隔的称,给那人称了起来。

    杜锦宁又:“三,给这位大叔称六两。”

    古代的称是十六两一斤,十六的三分之一也不好称,脆就大方些,直接称个六两。

    见杜锦宁大方,那位大叔心里也很是舒坦。

    六两的豆,确实有一大捧了,份量十足,显得很划算的样。其他还在犹豫的人,也纷纷购买:“姑娘,给我也称十文钱。”

    “我要五文钱行不行?”

    “行,当然没问题。”杜锦宁笑。见自己手上荷叶里免费品尝的豆已没有了,便将荷叶放,问另外的摊主借了称,也帮忙称了起来。

    国人都有从众心理,原先这黄褐难看的豆没人问津,大家看都不看一。可这会见一群人似乎在疯抢什么,路过的人也都好奇地走了过来,问:“这里是卖什么的?”

    杜锦宁脑灵活,这里给人称着豆,那边还顺带帮杜方苓算钱,却还能空来回答路人的问题:“豆,秘制豆,咸香,十文钱一大包。请问大嫂要不要来一份?”

    就这么的,在杜方蕙目瞪,她们站了半日都没卖去一片的豆,在两刻钟之就卖完了——之所以需要这么的时间,还是因为杜方苓和杜锦宁两人忙不过来,客人需得等待,一个一个排队称量钱。

    “这些不卖了,这些不卖了。如有需要的,明日在这个地方,请再来惠顾。”杜锦宁见还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