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录(年下) - 分卷阅读7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脸。”恋恋不舍地坐回椅上,神却半天没收回来。

    方思慎一觉醒来,看见洪鑫垚正趴在桌上抄写单词。后者为了掩饰某个作念,当方思慎在那边认真看书时,居然耐着写了两门作业,又乔张作致问了几个西语国文课本上的问题,呈现金不换的诡异状貌。

    一周过去,离端午节只剩三天。报刊杂志上除了呼吁给传统节日公休假日待遇的文章,就是铺天盖地的促销广告。

    周六上午,梁若谷忙于志愿者活动,请假没来。方思慎上完课,与国一其他得到赠票的老师同学,以及时前来会合的卫德礼,上了“琼林书院”的班车。

    “琼林书院”这次活动规模盛大,安排周到。上午各有一趟班车,接送受邀参观的客人。

    汽车一直开到距市心八十公里的宁安镇,这里有京郊最著名的自然风景带,环境优路宽阔,森林公园、上公园一个接一个。夹杂其间的是错落有致的别墅区,以及专供权贵富人享用的尔夫球场、跑场、赛车俱乐,甚至还有一个大型室人造雪场,让生活在北方陆的京城人士炎炎夏日里也能享受冰雪的快乐。

    洪鑫垚贴着车窗拍照。不知的人以为他在拍风景,其实拍的都是路牌。洪大少充分懂得这些地方的作用和价值,因为上学的缘故,平时只在城里玩玩,城外的档会所基本尚未涉足。不过即使自己不来,也可以提供一些信息给家里老,以备不时之需。

    渐渐接近孟灵山晚月河畔,一排排五仿古旗幡迎风飘扬,河边临时搭起的台上悬挂着大红横幅:“首届宁安端午文化节暨琼林杯龙舟赛。”台前竖着三面旗,分别署的是:宁安镇政务府、御府琼林集团、琼林书院。河面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河边台附近圈一个贵宾区域,其余地方都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游客乡民,闹喧哗,人攒动。

    一车人最兴奋的莫过卫德礼,终于亲目睹如此壮观的夏国民俗活动,车就迫不及待往河边挤。穿着传统夏装的小伙过来引导,原来持有赠票的人都可以贵宾区,尽占地利之便。方思慎、洪鑫垚从小于北方,也是第一次观看真实的龙舟表演,不由得向洋鬼看齐,放开嗓,跟着鼓节奏给划船的健儿们加油。

    他们来得晚,比赛已至尾声,不一会儿便决了胜负。颁奖典礼就在台上现场举行,一片呼吵闹声,优胜者登台领奖。颁奖嘉宾除了宁安镇的地方官,还有文化署的央级官员,以及御府琼林集团董事

    洪鑫垚抬盯着那文化署官员和御府集团董事,总觉得有些面熟,应该在天父亲京时哪次应酬席上见过。“御府琼林”四个字大夏国百姓都不陌生。最近两年,XSB-TV1到TV10的整新闻播广告里,每晚必唱:“圣贤才八斗,夜光杯在手。仙乡何是?御府琼林酒!”

    领奖的劲装小伙们去了,摇摇摆摆上来一堆小孩,三四岁至十来岁不等。由四名少年前后看护,领到合适的位置站好。他们一律穿着改良的明代儒服:四方平定巾,脚蹬六合一统靴,着蓝袍,大的牵小的,最小的几个磕磕绊绊,差踩到摆摔倒,又稽又可,逗得观众嘻哈不已。几个扛摄像机的记者纷纷往前凑,被告知表演开始后方允许拍摄。

    孩们刚上台,贵宾席前几排观众便“啪啪”鼓掌,相当卖力,女人们兴奋地互相炫耀:“看!看!我们家小不!”“我家宝贝,第一个!”原来多数是家

    洪鑫垚猛拍一方思慎,指着台上最后压阵那名古装少年,惊得都结了:“你看!看那个,他、他……靠!梁这家伙,搞什么呢,上这玩变装来了哈!”

    方思慎被服饰引,听他这么一说,才仔细辨认面孔。那最后一个登台的少年,眉目端整,姿,当真是梁若谷。看他素巾儒服,广袖衫,通装扮竟是十分之妥帖,远比平时来得醒目。相形之,另外三名少年就显得气质疏,图有其表,差一古韵书香。

    梁若谷站在台上,神尽量不着痕迹地往扫视。他私送了一张请柬给汪浵,请他方便的话来瞧瞧闹,也不知来了没有。望见洪鑫垚等人,轻轻打个招呼。

    忽然几声汽车喇叭,负责引导的工作人员一路开,让那车直接开贵宾区。原本端坐在排的文化署刘副司、御府集团崔董事都站起来,亲自迎接。其余各人等自然跟着站起来,不知接耳,打听来者是谁。

    先车的是一个清瘦斯文的年人,低看看路面,这才回将一名老者扶来,姿态恭谨而贴。老人鹤发童颜,银须飘飘,站定之后,一乌木龙拐杖却不沾地,偏持在手里左右指一番,昂首缓步,瞻阔视,与边人朗声谈笑。

    此二位方思慎都认得,正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白贻燕白老先生,以及新近任文化署特聘参事的著名学者范有常。上次见到这两位,还是四年前正月里随父亲登门拜访,估计多半认不自己了。只是与辈当面遇上,视而不见似乎太不合礼数。心里这么想着,便往后退退,站在卫德礼洪鑫垚两堵墙后边,刻意不去观望。洪大少则恰恰相反,存心往前挤,只盼着多打几个照面,好借机跟人搭讪。

    刘副司与白老先生是老相识,崔董事却是初见,自我介绍毕,抓寒暄。

    “……崔某虽说只是一个商人,对国学素来心向往之。在经济发展的大,以国学为依托,营造一个品味风雅,沉潜心灵之圣地,是我平生宏愿。因此与范先生不谋而合,得到宝贵机会,赞助‘琼林书院’和这个文化节,也算为复兴我大夏博大之传统文化略尽绵力。”崔董才便给,气度从容,很有些儒商味,“屡屡托范先生向您致意,却始终无缘拜会,今天您老大驾光临,我们这些俗人,都能有幸沾沾仙气,哈哈……”

    刘副司跟着捧场:“上午的开幕式虽然有范先生主持,缺了您老坐镇,失不少,憾甚!憾甚!”

    白老先生拐杖轻地面,一手指着台上:“老朽专为这些娃娃而来,为国学传承而来。那些里胡哨的把戏,你们年轻人折腾就好,别折腾我老了!”

    方思慎边站着位同行来的国一老师,一边仰张望,一边低声评:“嘿,不过又是场打着国学幌的商业秀罢了。”

    范有常亲自把白贻燕送至台侧面阶梯上,梁若谷搀着老人走到台前。工作人员摆好话筒,又设了琴案鼓架,上来两名乐师。最后抬上来一把太师椅,却被老挥手斥退。

    许多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