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在上 - 分卷阅读18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太师接,“昔日康王殿聪慧果敢,常得先帝夸赞,只可惜有残疾。可即便如此,他也率人编纂文选,光耀后世。平安郡王年纪轻轻,颇有康王遗风,年纪也……”

    他心说,这或许也是天意,若非康王生有疾,不良于行,只怕还未成年就会被立为太。那就不会有大行皇帝在位十五载了。

    太后轻咳了一声:“越儿虽年,却也不是年纪最的。”

    她有意无意看向陆晋,晋儿比越儿还大了几岁呢。越儿十八岁还在读书,而晋儿已经在朝多年。

    曲太傅闻弦而知雅意,朗声:“若论最,当属陆……”

    他这“陆”字一开,便卡了壳。他看太后的神,知是想推陆晋上位。陆晋由太后抚养大,太后偏袒他在理之。只是虽说陆晋是厉王遗孤,但并未认祖归宗,至今都还没上玉牒。是以,他本就没考虑过陆晋。

    在明白了太后的心思后,曲太傅第一反应是并非不可,但细一思忖后,又觉得不妥。人人皆知陆晋是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抄家杀人同家常便饭一般,这样的人若了皇帝,那……

    国要君,也要仁君。

    旁边的陆晋闻言,也猜到了太后的意图。他心颇为诧异。在他的记忆,尽世大白于天了,可太后依然将他当是外孙,当他是成安公主的儿。每每在他面前提起皇帝,总是“你舅舅”如何,而今太后之意,竟像是想要他登基为帝么?

    他上虽着郭家的血,但是在生命的前十九年,都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外甥。而且在得知自己是厉王之后,他为了消除皇帝的猜忌之心,曾公开放弃认祖归宗。这会儿再一掩前尘往事,以皇家孙自居来继承皇位,姿态就显得不大好看了。更关键的是,他自己对皇位的兴趣,不算很大。

    陆晋尚未开,曲太傅就摇了:“太后记岔了,年纪最的,确实是平安郡王。”

    太后皱眉,向陆晋看去。

    陆晋,轻声附和:“太后,平安郡王年十八,的确最。”

    太后瞪了陆晋一,有些着恼,这孩,莫不是不懂她的意思么?这都什么时候了!

    周大人只当太后不满意平安郡王。皇帝忽然驾崩,既无嗣,又无遗诏,在这样的,是要参考一太后的意见,但也仅仅是参考而已。

    周大人沉:“端王世年纪虽小,却极聪慧,颇得大行皇帝赏识,特意过继给端王为嗣,论贤德,自是不差,只是年岁小了一些。”他想了想,又:“由重臣辅政,也不是不可……”

    太后双眉锁,重重咳嗽了一声,沉声:“晋儿,你随哀家过来。”

    “是。”陆晋应了一声,随太后暂时离去。

    他们刚一离开,三公便聚在一起,小声商讨。

    而太后则与陆晋去了一僻静,她收敛悲容,开门见山:“晋儿,你有没有想过那个位置?”不等陆晋回答,她就又续:“你也不用跟哀家隐瞒,照实说就是了。”

    陆晋没有正面回答,他沉默了一会儿,才:“太后,晋儿从小到大,一直是陆家孙。”

    “你是没有这个想法了?”太后皱眉,她缓缓说,“可你也知,你生父是厉王,不是宁侯陆清。都是先帝的后代,那位置,细论起来,你不是坐不得。”

    “先帝后代,也有分别。”陆晋摇了摇,“太后忘了,去年晋儿说过,愿陆家孙,在养父母跟前尽孝。这个时候去认祖归宗,只怕惹人耻笑。”他想了想,又:“太后没看来么?方才顾太师和曲太傅,都属意平安郡王。”

    他既然不是非要登上那个位置不可,又何必不顾重臣意愿求呢?

    “越儿……”太后轻声呢喃。

    第110章 继承

    陆晋,认真:“是,平安郡王。”

    太后沉,咬一咬牙:“若哀家执意推你,有几成把握?”

    陆晋微微一怔,继而轻笑着摇了摇

    “怎么?”太后微觉失望。她心里也很清楚,她虽贵为太后,但素来不问政事。三公尊重她,给她面,可皇位继承这等大事上,还真未必会以她的看法为重。郭越是孝睿皇后的亲孙,份属嫡系,而玉牒上至今都没有晋儿的名姓,她当然知相较于晋儿,郭越更名正言顺一些。可是晋儿是她亲手带大的啊,厚自然不能与旁人比。

    陆晋缓缓说:“顾太师和曲太傅在朝颇有威望,他们支持平安郡王。不单是他们,想来朝权贵也好,清也罢,都不会拥护我这个并未认祖归宗的厉王血脉。”

    听到“清”二字,太后神微微一变,轻叹一声。郭越的生父康王是先帝的嫡有残疾,不参与政事,只组织一些文人墨客编纂文选,在清的名望想来不逊于骁勇善战冤二十年的厉王。只元后嫡这一条,就占尽了优势。

    太后略一思忖,面踌躇之:“那越儿会是个好皇帝么?”不等陆晋回答,她就又:“他虽说康健,待人宽厚,可到底年纪轻,也不是很机……”

    陆晋听她已有松动之意,只笑了一笑,并未回答。他心说,平安郡王不算机,但绝不蠢钝。

    太后再次叹了一气:“那也只能这样了。”

    他们祖孙俩在这边谈话,那厢三公也在议论。见太后与陆晋回来,顾太师当先说:“陆大人统领锦衣卫,受大行皇帝信任重,关于谁人继承大统,不知陆大人可有见?”

    他两次讲到“陆大人”,陆晋岂会不明白其话义?

    陆晋面不改:“如顾大人所言,平安郡王份尊贵,宅心仁厚,可堪为继。”

    这话一,顾太师与曲太傅换了一神,他们均看到了对方的惊讶。但很快,这惊讶就被欣然所取代。

    三公齐齐

    此事似乎就这么定了来。

    待丧钟敲响,皇室宗亲以及文武百官吊唁。沈相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起何人继承大统。

    太后沉默了一瞬,缓缓说:“平安郡王郭越,乃先帝之孙,大行皇帝亲侄,宽厚,颇有其父遗风……”

    她说着打量众臣。在场诸人对于由郭越继位一事,竟无人反对。

    太后心暗叹,知晋儿说的不错。

    平安郡王郭越在人群面显迷惘之,在众人或促、或期待的,他似是猛然惊醒一般,连忙推辞,称自己才德浅薄,不堪为继。

    他态度谦逊,教人更生好。但最终还是领了太后懿旨谢恩。

    和女眷们同在一的东平公主远远看着,不自禁落泪来,或是为了皇帝这个异母兄弟的过世,或是为了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