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 分卷阅读6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明明的同学们都大惊失,这才刚刚十一钟就要吃饭吗?还有,真的在田里吃饭啊,都舍不得午回去的时间?

    郑国笑着解释一句:“活容易肚饿,主家都是三顿饭的,早午饭、午一顿心都简单吃,等晚上到家里再吃些好的。”

    好的标准就是逢年过节时的尺度,上的得都是菜。农家除了三年两节也就是大忙时才会割办宴席。

    桂芳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现在送过来的早午饭也算不上多简陋,米粥是稠的,不能上饭,因为活的人现在吃不饭;咸鸭是煮好了的,直接可以饭。除此之外,饭盒里还装了茄、酸豆角炒末以及腌菜豆米作为佐餐的小菜,可以说很可以了。

    七八个本村稻客一边夸奖陈老板家就是大方,一边自己用搪瓷缸盛粥喝。对,这个缸对他们而言,既是饭碗也是茶杯,究竟发挥怎样的功效,要随机而变。

    割了一上午稻的人都累得够呛,端起缸就呼呼啦啦地吃起来。不过是普通的大米粥小菜,却愣是让他们吃了满汉全席的架势。

    他们吃得是如此香甜,连吴若兰都到找碗,想给自己盛粥。

    郑明明和陈佳笑着拉住她:“就这,肯定不是给我们吃的,我们得回家吃。”

    陈文斌也在旁边宣布:“对对对,我们上起网捞虾,吃一顿真正的农家菜。”

    平常负责照看这片稻—小龙虾基地的村民立刻从里收起虾笼。原来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等到打开笼一看,众人都惊叹,呵,不错啊,这田里的小龙虾的,个够可以哦。瞧瞧这小龙虾,张牙舞爪的,的确有儿红袍大将军的意思。

    小三儿却大叫:“是蓝袍大将军,看,这是蓝的。”

    周围人全都循声过去看,嘿,真没错,这虾旁的小伙伴们的确不是同一个风格,真是蓝的啊。

    郑明明和陈佳她们却觉得这虾怎么越瞧越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还是郑国一瞧,哑然失笑:“这不是澳洲龙虾嚒。”

    陈凤霞瞪大了睛,扭过看陈文斌:“真是澳龙。”

    陈文斌乐得厉害,连连,还竖起了大拇指:“还是我睛尖,一就瞧来了。是啊,就是澳龙。”

    陈凤霞觉有些:“你怎么吧澳龙也放来了?”

    她原本以为他要另外找田亩试验搞稻田养澳龙来着。

    陈文斌却振振有词:“不是你说稻田能养澳龙的吗?那我先放去试试啊。这养不好的话,还不耽误我小龙虾的事。”

    陈凤霞都想翻白了,她该夸这人心大吗?放澳龙去,他怎么不怕大龙虾和小龙虾直接翻了整个稻田?

    第395章 个合作社

    稻田里的澳龙现在年岁尚小,还没显大将军的气魄来,应该于蛰伏状态,尚未挑战小龙虾的权威。所以的场景勉可以用风平浪静来形容。

    只不过澳龙得快,就算是后田的,那等到秋天它的形膨胀起来,呵呵,看家伙吧,一山不容二虎,不打得天翻地覆才怪。

    陈文斌却老神在在:“秋天小龙虾都起完了啊。秋节小龙虾就市了。后面是螃蟹,等到螃蟹完了,就该我的澳龙了。哎,就是前面没养,不然秋节就能卖螃蟹了。”

    这连郑国都要了,不得不开提醒小舅:“秋节你还是卖泥鳅吧,卖完泥鳅再想澳龙的事。”

    难怪这人当初带着公社名的建筑队就敢闯人生地不熟的江海。看看他现在,小龙虾跟泥鳅才养第一年呢,他就敢往里面加上澳龙。估计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蟹,否则他现在很可能已经整了个海龙王的

    陈文斌,又开始嫌弃地方太小:“当初就该直接拿一百亩地的。这规模上不去,太亏了。”

    尤其是他有现成的销售渠,只灯市,就能吃他这六十亩田和十亩鱼塘的产。别看空心菜是大路货,哪里都能吃到。越是大路货销量越大,大家经常吃啊。现在他已经跟各个大排档的客人都混熟了。好几位老板都表示,等后面天冷了,他芹菜他们也收。

    郑国笑着安他:“你也别急啊,等今年庄稼收了,你再跟人说转田的事。”

    他们说话的功夫,请来的帮工已经挑了差不多二十斤一两重以上的小龙虾。那几只误的澳龙被重新丢回继续生。不能杀取卵,猪也得养了再杀。

    陈文斌瞅了:“差不多了,泥鳅有吧。走走走,挑回去,烧泥鳅,香辣小龙虾。有意见不?没有的话我们就开动了啊。”

    桂芳挑过来的担成了现成的运输工,一放小龙虾和泥鳅,另一就放大家刚刚摘来的新鲜蔬菜。

    陈文斌主动请缨:“我来挑。”

    结果担上了他的肩膀,他就来回打转。看得周围人都笑得前俯后仰。

    还有人直接喊:“老板,你真的是农民吗?”

    陈文斌就煞有介事地满嘴跑火车:“离乡多年,虽然打拼小有成绩,但始终故土难离,还是想要振兴乡村。从我开始,给乡亲们竖个榜样,田,也是能发家致富的!”

    他绪饱满,慷慨激昂,就是田也能变成演讲台。可惜绪过于激动,还非得着拳手势,就撑不住担,一个摇晃,直接摔在了桂芳怀里。

    气得桂芳狠狠一掌拍在他肩膀上,哭笑不得:“行了,你到边上去歇歇吧。”

    说来也有意思,陈文斌一个土生土的农村人居然没挑过担。学生时代他到生产队活,算不得什么正经工分,自然不可能让他挑担。等到他差不多能拿五六分工的时候,分产到了,他家爹妈也没让他田,而是送他去学泥瓦匠的手艺,也就没挑上担。后来他成家后,带着老婆去江海打拼,砖背过,箩筐却不曾挑过。所以,到今天,他居然不会挑担

    倒是桂芳,在家姑娘时就挑过。现在虽然养尊优多年,没那把力气,但四五十斤的担还是不在话的。

    看着女主人轻轻巧巧地挑起了担,周围的人都笑得合不拢嘴。还有人调侃陈文斌:“哎哟,老板你运气好,老板娘是铁姑娘哦。”

    陈文斌就朝众人拱手:“对对对,是不赖,我别的光一般,挑老婆是没话说。”

    桂芳直接回过,狠狠啐了他一:“是我挑的你!”

    众人哈哈大笑。

    陈佳都有些害羞了。这个,爸爸妈妈算不算打骂俏啊。都有姑爹和嬢嬢的意思了。

    众人说说笑笑往前去,走过了曲曲折折的田埂,上了大路,再远远地瞧稻田。嘿,原来不止一啊,那碧绿的金黄,肯定是再生稻。

    要是这一大片田都生了再生稻的话,那真的会好拉风。陈家庄的通条件又不差,从江海开车过来都不用半天功夫。到时候,这里也可以搞成农家乐啊。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